一种复合避雷器转运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80048发布日期:2023-12-30 15:12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避雷器转运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避雷器生产相关,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避雷器转运工装。


背景技术:

1、避雷器能释放雷电或兼能释放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能量,保护电工设备免受瞬时过电压危害,又能截断续流,不致引起系统接地短路的电器装置。避雷器通常接于带电导线与地之间,与被保护设备并联。当过电压值达到规定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立即动作,流过电荷,限制过电压幅值,保护设备绝缘;电压值正常后,避雷器又迅速恢复原状,以保证系统正常供电。复合避雷器外套具有电气能好、介电强度高、憎水性、密封性等优点,传统的复合外套避雷器在制作时,当避雷器硫化完成后,需要存放在转运托盘上,利用相应的转运工装进行转运,但相应的转运结构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2、1、当避雷器数量变大时,则通过层层码放的时候进行摆放,这种工作方式会导致下面3-5层避雷器的伞裙出现变形,且无法恢复;直接导致避雷器的外观不满足要求,从而使避雷器的爬电距离下降;其一避雷器不应互相接触挤压,其二避雷器不应与外部的机械设备接触造成磨损等;

3、2、不同情况、不同设备的避雷器所需的结构尺寸多是不一致的,那么同一转运工装通常无法满足不同高度(该高度指避雷器竖直放置时的高度,横向放置时则指代其长度)的避雷器进行转运,达不到满足不同产品的使用需求;

4、3、常规的工装都是将避雷器摆放完成后,利用叉车等机械设备将转运工装及避雷器完全叉起运输,在移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碰撞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避雷器转运工装,通过设置支撑杆、胶套、固定杆、活动杆、底框,解决了复合避雷器在生产制造、转运过程中伞裙受压变形、互相碰撞磨损的问题;通过设置固定杆、活动杆,解决了转运工装无法适用不同产品规格进行转运的问题;通过设置底框、万向轮,解决了工装需要大型机械设备移动,稳定性不足,避雷器之间易碰撞磨损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复合避雷器转运工装,包括底框、固定杆、活动杆、顶杆、胶套和支撑杆,所述底框两短臂的上端中心处皆固定有固定杆,两个固定杆的上端共同固定有顶杆,两个固定杆的相对面之间固定有三根等间距的滑杆,且三根滑杆的外周共同滑动连接有对称的两根活动杆,所有固定杆和活动杆的前后侧面皆固定有等间距分布的支撑杆,每根支撑杆外皆套设有胶套,胶套的外周的上部固定有等间距分布的三个限位垫块;

4、底框作为稳定的支撑承载结构,上方安装两根固定杆,配合顶杆形成主体的框架结构,再配合在两个固定杆的相对面之间固定有三根等间距的滑杆,其一用于辅助活动杆的滑动连接改变位置,其二有助于加强整体的结构强度,一根固定杆和与其相邻的一根活动杆为一组,其相同侧面上并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两根支撑杆为一组,配合支撑杆外侧套设的胶套,及处于同一直线上的限位垫块支撑一个避雷器主体,限位垫块用于限制避雷器主体的位置,避免其相互碰撞损伤,每根支撑杆外的胶套上设置三个垫块,每相邻且处于同一直线上的两根支撑杆可支撑三个避雷器主体,一根固定杆和与其相邻的一根活动杆的同一侧面的支撑杆有五组,共计可支撑十五个避雷器主体转运,另一侧面也是同理,另一根固定杆和该相邻的一根活动杆亦是同理,整个工装最多可放置60个避雷器主体进行转运。

5、进一步地,所述底框两短臂的内壁中心处共同固定有一根横杆,所述横杆的两侧面皆固定有两根呈对称分布的加强杆,加强杆远离横杆的一端与底框两长臂的内壁固定;

6、横杆及加强杆均有加强底框结构强度的作用,使其底部支撑的结构强度足够。

7、进一步地,所述底框底部的四角处和底框两长臂的底端中心处皆固定有万向轮;万向轮可方便对整体工装进行移动,而无需叉车等大型机械设备转运。

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前后侧面的下部皆焊接有加强筋板,加强筋板的底端与底框的上端面焊接固定;加强筋板有助于加强固定杆与底框之间的结构强度。

9、进一步地,所述横杆和顶杆的表面皆开设有等间距分布的螺孔,两根活动杆的上、下端皆通过螺栓旋入螺孔内分别与顶杆和横杆固定;

10、在活动杆移动至所需的位置后,其上下端分别通过螺栓与顶杆和横杆锁紧固定。

11、进一步地,一根固定杆和与其相邻的一根活动杆上的支撑杆上设置有避雷器主体,该避雷器主体两端分别置于处于同一直线的两根支撑杆上的胶套表面放置。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杆、胶套、固定杆、活动杆、底框,解决了复合避雷器在生产制造、转运过程中伞裙受压变形、互相碰撞磨损的问题;一根固定杆和与其相邻的一根活动杆为一组,其相同侧面上并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两根支撑杆为一组,配合支撑杆外侧套设的胶套,及处于同一直线上的限位垫块支撑一个避雷器主体,限位垫块用于限制避雷器主体的位置,避免其相互碰撞损伤,从而保证在转运过程中,不会出现伞裙受压变形、互相碰撞磨损的现象,保证避雷器主体的完整程度。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杆、活动杆,解决了转运工装无法适用不同产品规格进行转运的问题;活动杆可在滑杆上滑动,改变与其相邻的固定杆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高度的避雷器主体进行支撑使用,因为活动杆和与其相邻的固定杆之间共同支撑避雷器主体,所以,仅需改变二者之间的间距即可。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框、万向轮,解决了工装需要大型机械设备移动,稳定性不足,避雷器之间易碰撞磨损的问题,通过万向轮可方便对整体工装进行移动,而无需叉车等大型机械设备转运,就不会存在稳定性不足,而导致避雷器之间互相碰撞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避雷器转运工装,包括底框(1)、固定杆(2)、活动杆(3)、顶杆(4)、胶套(5)和支撑杆(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两短臂的上端中心处皆固定有固定杆(2),两个固定杆(2)的上端共同固定有顶杆(4),两个固定杆(2)的相对面之间固定有三根等间距的滑杆(202),且三根滑杆(202)的外周共同滑动连接有对称的两根活动杆(3),所有固定杆(2)和活动杆(3)的前后侧面皆固定有等间距分布的支撑杆(6),每根支撑杆(6)外皆套设有胶套(5),胶套(5)的外周的上部固定有等间距分布的三个限位垫块(5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避雷器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两短臂的内壁中心处共同固定有一根横杆(101),所述横杆(101)的两侧面皆固定有两根呈对称分布的加强杆(102),加强杆(102)远离横杆(101)的一端与底框(1)两长臂的内壁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避雷器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底部的四角处和底框(1)两长臂的底端中心处皆固定有万向轮(1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避雷器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2)前后侧面的下部皆焊接有加强筋板(201),加强筋板(201)的底端与底框(1)的上端面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避雷器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101)和顶杆(4)的表面皆开设有等间距分布的螺孔(401),两根活动杆(3)的上、下端皆通过螺栓旋入螺孔(401)内分别与顶杆(4)和横杆(101)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避雷器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一根固定杆(2)和与其相邻的一根活动杆(3)上的支撑杆(6)上设置有避雷器主体(7),该避雷器主体(7)两端分别置于处于同一直线的两根支撑杆(6)上的胶套(5)表面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避雷器转运工装,涉及避雷器生产相关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底框、固定杆、活动杆、顶杆、胶套和支撑杆,底框两短臂的上端中心处皆固定有固定杆,两个固定杆的相对面之间固定有三根等间距的滑杆,且三根滑杆的外周共同滑动连接有对称的两根活动杆,所有固定杆和活动杆的前后侧面皆固定有等间距分布的支撑杆,每根支撑杆外皆套设有胶套,胶套的外周的上部固定有等间距分布的三个限位垫块。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杆、胶套、固定杆、活动杆、底框、万向轮,解决了复合避雷器转运过程中伞裙受压变形、互相碰撞磨损、转运工装无法适用不同产品规格进行转运及稳定性不足,避雷器之间易碰撞磨损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靳坊振,刘明新,尚林坡,翟鹏飞,史峰,胡超,艾三,常鹏,徐沛,朱倍倍,董贝贝,樊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