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狭小空间内锅炉吊装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93839发布日期:2024-02-09 12:28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狭小空间内锅炉吊装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狭小空间内锅炉吊装施工装置,属于锅炉安装。


背景技术:

1、现有散装锅炉,其部件零散,制约锅炉锅炉工期主要因素为零部件吊装效率。通常采用汽车吊施工施工。

2、目前技术考虑不全面,具有以下弊端:

3、散装锅炉在狭小空间内采用汽车吊,施工费用高,锅炉外部钢支架安装后吊装其他部件时钢支架与汽车吊主臂相碰,施工影响因素较多。且若现场场地狭小,锅炉部件多,设备到货后没有太大场地存放设备,使用汽车吊吊装需要经常进行挪车。

4、若采用结构紧凑的塔机吊装,塔机附着装置是支撑塔机附着点上部倾覆力矩和扭矩的主要装置,目前大部分塔机说明书中提供了标准附着装置图,但实际施工时很多工地现场附着条件都不能满足说明书中标准附着要求,例如传统的塔吊附着装置无法在安装现有的锅炉外部钢支架上,塔机无法正常作业。

5、例如专利号为cn202221781533.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塔机附着结构及建筑施工设备,解决了在实际操作中针对t型墙结构强度不足,同时附着拉杆超长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塔机附着不稳固,进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塔机附着结构至少附着于t型墙上,t型墙的两侧夹角内固设固定件,两个固定件通过至少一根内墙锁紧杆穿墙固连,t型墙的外壁面上固设附着耳座,附着耳座与固定件通过至少一根外墙锁紧杆穿墙固连,附着耳座至少通过一根拉杆连接塔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t型墙内侧设置直角板作为支撑基体,与外侧的附着结构进行穿墙固连,从而有效增强t型结构附着点强度,进而使塔机附着拉杆的力分布在整个t型墙之上,从而避免剪力墙结构因受力被破坏的情况出现。该塔吊附着装置依然无法在安装现有的锅炉外部钢支架上,塔机无法正常作业

6、亟待一种狭小空间内锅炉吊装施工装置,实现塔身附着架与现有的锅炉外部钢支架相匹配,实现塔机附着安装,保证塔机顺利作业,加大了塔机主体的稳定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塔身附着架与现有的锅炉外部钢支架相匹配,实现塔机附着安装,保证塔机顺利作业,加大了塔机主体的稳定性、安全性,为此提供一种狭小空间内锅炉吊装施工装置。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狭小空间内锅炉吊装施工装置,包括塔机,所述塔机包括安装在锅炉外部钢支架一侧的塔身以及与锅炉外部钢支架连接用于固定塔身的塔身附着架,所述塔身顶部具有吊臂,本实用新型并未对塔身和吊臂进行改进,塔身和吊臂均为现有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附着架包括固定在塔身上的附着框,所述附着框处于靠近锅炉外部钢支架的第一角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附着杆和第二附着杆,所述附着框处于靠近锅炉外部钢支架的第二角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三附着杆和第四附着杆,第二附着杆、第三附着杆的另一端均与锅炉外部钢支架的边缘立柱连接,所述第一附着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边缘立柱一侧的中间立柱上,所述锅炉外部钢支架的边缘立柱上垂直连接有附着延伸杆,所述第四附着杆的另一端与附着延伸杆远离边缘立柱的一端连接,所述附着延伸杆远离边缘立柱的一端设置有倾斜向下延伸的加强附着杆a,所述加强附着杆a的另一端固定在附着延伸杆下方的边缘立柱上。

3、现有散装锅炉,其部件零散,制约锅炉锅炉工期主要因素为零部件吊装效率。通常采用汽车吊施工施工。

4、针对锅炉在狭小空间内采用汽车吊施工费用高,锅炉外部钢支架安装后吊装其他部件时钢支架与汽车吊主臂相碰,施工影响因素较多。且若现场场地狭小,锅炉部件多,设备到货后没有太大场地存放设备,使用汽车吊吊装需要经常进行挪车。

5、若采用结构紧凑的塔机吊装,塔机附着装置是支撑塔机附着点上部倾覆力矩和扭矩的主要装置,目前大部分塔机说明书中提供了标准附着装置图,但实际施工时很多工地现场附着条件都不能满足说明书中标准附着要求,例如传统的塔吊附着装置无法在安装现有的锅炉外部钢支架上,塔机无法正常作业。

6、本实用新型新设计的塔身附着架与现有的锅炉外部钢支架相匹配,结构简单,实现塔机附着安装,保证塔机顺利作业,加大了塔机主体的稳定性、安全性,同时提高了塔机附着装置的安装效率,也保障了散装锅炉的吊装施工效率。

7、优选地,所述附着延伸杆远离边缘立柱的一端还固定设置有加强附着杆b,所述第四附着杆与加强附着杆b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加强附着杆b的另一端固定在与边缘立柱连接的柱间连杆上。使塔机附着架的牢固性明显增加,具有极佳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塔机机身的安全性。

8、优选地,所述处于附着框第一角和附着框第二角之间的边框,与附着延伸杆平行,且等高设置。使塔机附着架的牢固性明显增加,具有极佳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塔机机身的安全性。

9、优选地,所述第一附着杆与第二附着杆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附着杆与第三附着杆等长,且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三附着杆与第四附着杆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四附着杆与加强附着杆b之间设置为钝角。使塔机附着架的牢固性明显增加,具有极佳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塔机机身的安全性。

10、优选地,所述第四附着杆的长度大于第一附着杆的长度。使塔机附着架的牢固性明显增加,具有极佳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塔机机身的安全性。

11、优选地,所述附着延伸杆包括相对设置的槽钢a和槽钢b,所述槽钢a和槽钢b两侧的翼板分别通过间隔设置的槽钢连接板a焊接固定,所述槽钢a和槽钢b的一端均与端部连接板焊接连接,所述槽钢a和槽钢b均通过端部连接板与边缘立柱焊接连接。

12、优选地,所述第一附着杆包括相对设置的槽钢c和槽钢d,所述槽钢c和槽钢d两侧的翼板分别通过间隔设置的槽钢连接板b焊接固定。

13、优选地,所述第一附着杆、第二附着杆、第三附着杆、第四附着杆、附着延伸杆、加强附着杆a及加强附着杆b结构均相同,均有槽钢焊接加工而成。使塔机附着架的牢固性明显增加,具有极佳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塔机机身的安全性。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狭小空间内锅炉吊装施工装置,塔身附着架与现有的锅炉外部钢支架相匹配,结构简单,实现塔机附着安装,保证塔机顺利作业,加大了塔机主体的稳定性、安全性,同时提高了塔机附着装置的安装效率,也保障了散装锅炉的吊装施工效率。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狭小空间内锅炉吊装施工装置,所述附着延伸杆远离边缘立柱的一端还固定设置有加强附着杆b,所述第四附着杆与加强附着杆b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加强附着杆b的另一端固定在与边缘立柱连接的柱间连杆上,使塔机附着架的牢固性明显增加,具有极佳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塔机机身的安全性。

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狭小空间内锅炉吊装施工装置,所述第一附着杆、第二附着杆、第三附着杆、第四附着杆、附着延伸杆、加强附着杆a及加强附着杆b结构均相同,均有槽钢焊接加工而成,结构简单。



技术特征:

1.一种狭小空间内锅炉吊装施工装置,包括塔机,所述塔机包括安装在锅炉外部钢支架一侧的塔身以及与锅炉外部钢支架连接用于固定塔身的塔身附着架,所述塔身顶部具有吊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附着架包括固定在塔身上的附着框,所述附着框处于靠近锅炉外部钢支架的第一角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附着杆和第二附着杆,所述附着框处于靠近锅炉外部钢支架的第二角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三附着杆和第四附着杆,第二附着杆、第三附着杆的另一端均与锅炉外部钢支架的边缘立柱连接,所述第一附着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边缘立柱一侧的中间立柱上,所述锅炉外部钢支架的边缘立柱上垂直连接有附着延伸杆,所述第四附着杆的另一端与附着延伸杆远离边缘立柱的一端连接,所述附着延伸杆远离边缘立柱的一端设置有倾斜向下延伸的加强附着杆a,所述加强附着杆a的另一端固定在附着延伸杆下方的边缘立柱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狭小空间内锅炉吊装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延伸杆远离边缘立柱的一端还固定设置有加强附着杆b,所述第四附着杆与加强附着杆b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加强附着杆b的另一端固定在与边缘立柱连接的柱间连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狭小空间内锅炉吊装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于附着框第一角和附着框第二角之间的边框,与附着延伸杆平行,且等高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狭小空间内锅炉吊装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着杆与第二附着杆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附着杆与第三附着杆等长,且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三附着杆与第四附着杆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四附着杆与加强附着杆b之间设置为钝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狭小空间内锅炉吊装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附着杆的长度大于第一附着杆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狭小空间内锅炉吊装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延伸杆包括相对设置的槽钢a和槽钢b,所述槽钢a和槽钢b两侧的翼板分别通过间隔设置的槽钢连接板a焊接固定,所述槽钢a和槽钢b的一端均与端部连接板焊接连接,所述槽钢a和槽钢b均通过端部连接板与边缘立柱焊接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狭小空间内锅炉吊装施工装置,属于锅炉安装技术领域。所述塔身附着架包括固定在塔身上的附着框,所述附着框处于靠近锅炉外部钢支架的第一角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附着杆和第二附着杆,所述附着框处于靠近锅炉外部钢支架的第二角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三附着杆和第四附着杆,第二附着杆、第三附着杆的另一端均与锅炉外部钢支架的边缘立柱连接,所述第一附着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边缘立柱一侧的中间立柱上,所述锅炉外部钢支架的边缘立柱上垂直连接有附着延伸杆。有益效果:实现塔机附着安装,保证塔机顺利作业,加大了塔机主体的稳定性、安全性,同时提高了塔机附着装置的安装效率,保障了散装锅炉的吊装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增,杜宗太,林玉锋,冯兴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迪尔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9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