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幅微小张力自适应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48723发布日期:2024-01-23 10:3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宽幅微小张力自适应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纺织品生产设备放布机构领域,如纵缝机、纵切机等,特别涉及宽幅微小张力自适应机构。


背景技术:

1、纵缝机、纵切机在织物进入设备作业前,都经过放布机构的辊道,织物在受到拉力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张力,尤其是宽幅越宽的织物张力越大,织物会在行进过程中形成左右偏移,影响后方作业定位。以前机构中采用气缸主动牵拉调节辊,以调节行进中对织物产生的张力;同时后侧放布速度与前侧作业速度也需匹配,防止出现堆料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宽幅微小张力自适应机构,依靠自身重力调节,张力微小;同时在极限位置设置感应器,控制前后牵布和放布电机运行,解决速度不匹配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宽幅微小张力自适应机构,包括机架上前后平行间距安装两根横向固定辊,两固定辊之间的机架上转动安装有张力调节辊组件,所述张力调节辊组件包括两根调节辊、两个端板和两根转辊,两根调节辊平行间距设置,端板分别连接在调节辊两端,形成矩形结构,转辊内端连接在端板上偏离长度中心前侧位置,外端转动连接在机架上。

4、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端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开有长孔,转辊内端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采用螺栓穿过长孔固定在端板上。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转辊连接端板上的位置,实现两根调节辊不同的配重要求。

5、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转辊内端垂直固定在连接板中心位置,连接板两端分别采用螺栓穿过长孔固定在端板上。安装更稳固。

6、再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端板两端为半圆形弧形边。

7、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机架上在张力调节辊组件后侧上方转动安装有放布辊,放布辊一端受驱连接放布电机。

8、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在转辊前侧上方位和转辊后侧下方位的机架上分别安装有感应器一和感应器二,感应器一、感应器二分别信号连接后方放布电机。可自动实现调节织物行进速度匹配,防止出现堆料现象。

9、有益效果

10、织物从放布辊上方绕过向下,从后侧调节辊下方绕过向上,再从前侧调节辊上方绕过向下进入设备中通过行进路线,由于两根调节辊距转辊距离不同,形成不同的重力配比,织物在行进过程中转辊适应旋转,两根调节辊倾斜摆动,高度位置适应变化,减轻因织物受到拉力而产生的张力,保证织物减少左右跑偏;同时前后侧调节辊高低位超限时,说明后侧放布速度与前侧作业速度不匹配,控制放布电机改变速度,防止堆料或送料不及时。



技术特征:

1.宽幅微小张力自适应机构,包括机架(1)上前后平行间距安装两根横向固定辊(2),两固定辊之间的机架上转动安装有张力调节辊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调节辊组件(3)包括两根调节辊(31)、两个端板(32)和两根转辊(33),两根调节辊(31)平行间距设置,端板(32)分别连接在调节辊(31)两端,形成矩形结构,转辊(33)内端连接在端板(32)上偏离长度中心前侧位置,外端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幅微小张力自适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32)上沿其长度方向开有长孔(34),转辊(33)内端固定有连接板(35),连接板(35)采用螺栓穿过长孔(34)固定在端板(3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幅微小张力自适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辊(33)内端垂直固定在连接板(35)中心位置,连接板(35)两端分别采用螺栓穿过长孔(34)固定在端板(3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幅微小张力自适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32)两端为半圆形弧形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幅微小张力自适应机构,其特征在于:机架(1)上在张力调节辊组件(3)后侧上方转动安装有放布辊(4),放布辊(4)一端受驱连接放布电机(7)。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宽幅微小张力自适应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转辊前侧上方位和转辊后侧下方位的机架上分别安装有感应器一(51)和感应器二(52),感应器一(51)、感应器二(52)分别信号连接后方放布电机(6)。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宽幅微小张力自适应机构,包括机架上前后平行间距安装两根横向固定辊,两固定辊之间的机架上转动安装有张力调节辊组件,所述张力调节辊组件包括两根调节辊、两个端板和两根转辊,两根调节辊平行间距设置,端板分别连接在调节辊两端,形成矩形结构,转辊内端连接在端板上偏离长度中心前侧位置,外端转动连接在机架上。本技术依靠自身重力调节,张力微小。

技术研发人员:许道明,张生龙,耿占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中馨纺织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2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