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吊防撞系统、正面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53182发布日期:2024-01-23 10:38阅读:13来源:国知局
正面吊防撞系统、正面吊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正面吊,具体涉及正面吊防撞系统、正面吊。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集装箱业务逐步增多,该种运输方式逐步成为交通运输系统内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装箱是运输行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具有很多运输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正面吊是集装箱吊运的专用设备,该种设备的应用保障了较大的起重量,正面吊具有起重方式相对灵活、装卸速度快、操作方便等特点,现已成为集装箱物流企业的重要装卸设备。然而,正面吊由于车体结构复杂,驾驶室位置高,空间有限等客观原因造成车辆盲区范围大,工作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作业中极易诱发各种事故。另外,由于作业环境的原因,港区环境与道路环境差异大,正面吊工作范围内有较多的集装箱、隔离墩等设施,同时正面吊也能行驶在港区道路上,不同的场景要求视觉对场景的适应性强,目标检测难度大大提升,传统的雷达及视频影像装置无法满足,码头作业环境的检测预警。

2、由此,有必要研发一套适合码头现场作业的正面吊防撞系统、正面吊。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正面吊防撞系统、正面吊,能够有效防撞,提升正面吊的驾驶安全性。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

3、正面吊防撞系统,包括正面吊车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正面吊车体上的多个的探测摄像头、车载dvr、处理器、网络继电器、车载显示器、车辆主控制器、油门控制电路以及档位控制电路;所述多个的探测摄像头、所述车载dvr、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网络继电器依序连接;所述处理器还与所述车载显示器连接;所述网络继电器还分别与所述车辆主控制器、所述油门控制电路以及所述档位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油门控制电路和所述档位控制电路还分别与所述车辆主控制器连接。

4、可选地,所述多个的探测摄像头包括前视红外雷达摄像头、左前红外雷达摄像头、左后红外雷达摄像头、右前红外雷达摄像头、右后红外雷达摄像头和后视红外雷达摄像头;所述前视红外雷达摄像头、左前红外雷达摄像头、左后红外雷达摄像头、右前红外雷达摄像头、右后红外雷达摄像头和后视红外雷达摄像头分别与所述车载dvr连接。

5、可选地,还包括复位开关;所述复位开关与所述网络继电器连接。

6、可选地,所述网络继电器包括i/o控制单元、第一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和第二路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i/o控制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和第二路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路继电器控制电路与所述油门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二路继电器控制电路与所述档位控制电路连接。

7、可选地,所述第一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三极管q1、二极管d1和第一继电器;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i/o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发射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源;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两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和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com脚和nc脚连合,其no脚与所述油门控制电路连接。

8、可选地,所述第二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2、三极管q2、二极管d2和第二继电器;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i/o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发射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电源;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两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和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com脚和nc脚连合,其no脚与所述档位控制电路连接。

9、可选地,还包括监控终端;所述监控终端与所述车载dvr无线连接。

10、可选地,还包括端子排和电源;所述车载dvr、所述处理器、所述网络继电器、所述车载显示器以及所述车辆主控制器分别通过所述端子排与所述电源连接。

11、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正面吊车体上的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与所述网络继电器连接。

1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

13、正面吊,上述的正面吊防撞系统。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事故的分析,结合码头的实际作业情况,本实用新型利用探测摄像头对正面吊周边全方位覆盖地进行障碍物识别及距离监测,并将监测数据经由车载dvr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在正面吊与障碍物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触发报警,所发出的报警控制信号将经由网络继电器分多路进行报警控制,包括油门控制、档位控制、语音提示、画面提示等,以此让驾驶员警觉可能发生的危险,有效避免发生碰撞;从而有效地提升正面吊驾驶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正面吊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正面吊车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正面吊车体上的多个的探测摄像头、车载dvr、处理器、网络继电器、车载显示器、车辆主控制器、油门控制电路以及档位控制电路;所述多个的探测摄像头、所述车载dvr、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网络继电器依序连接;所述处理器还与所述车载显示器连接;所述网络继电器还分别与所述车辆主控制器、所述油门控制电路以及所述档位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油门控制电路和所述档位控制电路还分别与所述车辆主控制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吊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的探测摄像头包括前视红外雷达摄像头、左前红外雷达摄像头、左后红外雷达摄像头、右前红外雷达摄像头、右后红外雷达摄像头和后视红外雷达摄像头;所述前视红外雷达摄像头、左前红外雷达摄像头、左后红外雷达摄像头、右前红外雷达摄像头、右后红外雷达摄像头和后视红外雷达摄像头分别与所述车载dvr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吊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开关;所述复位开关与所述网络继电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吊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继电器包括i/o控制单元、第一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和第二路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i/o控制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和第二路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路继电器控制电路与所述油门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二路继电器控制电路与所述档位控制电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面吊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三极管q1、二极管d1和第一继电器;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i/o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发射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源;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两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和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com脚和nc脚连合,其no脚与所述油门控制电路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面吊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2、三极管q2、二极管d2和第二继电器;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i/o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发射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电源;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两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和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com脚和nc脚连合,其no脚与所述档位控制电路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吊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控终端;所述监控终端与所述车载dvr无线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吊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子排和电源;所述车载dvr、所述处理器、所述网络继电器、所述车载显示器以及所述车辆主控制器分别通过所述端子排与所述电源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吊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正面吊车体上的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与所述网络继电器连接。

10.正面吊,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正面吊防撞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正面吊防撞系统、正面吊,所述正面吊防撞系统包括正面吊车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正面吊车体上的多个的探测摄像头、车载DVR、处理器、网络继电器、车载显示器、车辆主控制器、油门控制电路以及档位控制电路;所述多个的探测摄像头、所述车载DVR、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网络继电器依序连接;所述处理器还与所述车载显示器连接;所述网络继电器还分别与所述车辆主控制器、所述油门控制电路以及所述档位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油门控制电路和所述档位控制电路还分别与所述车辆主控制器连接。本技术能够让驾驶员警觉可能发生的危险,有效避免发生碰撞,从而有效地提升正面吊驾驶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轶,杨邦填,林山泉,朱立水,温明成,曾建维,施镇海,许传艺,王顺利,郑嘉,陈铭顺,陈沛锋,邓永伟,许冠宇,陈思,陈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7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