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机构及RGV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31432发布日期:2024-02-20 20:21阅读:15来源:国知局
对中机构及RGV小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运输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对中机构及rgv小车。


背景技术:

1、为了提高转运效率,并解决长距离输送问题,常常采用rgv对模具进行输送,rgv小车又叫有轨穿梭小车,可用于各类高密度存储仓库或车间,进行较大型物体的运输和转运,转运时先将货物装载到rgv小车上,转运到目的工位后再将货物从rgv小车上卸载。

2、rgv小车包括输送滚筒。在运输模具时,通常将模具放置到托盘上,再将托盘放置到输送滚筒上输送。由于托盘的形状规则,将托盘放置到输送滚筒上时,便于人眼观察将托盘放置到输送滚筒的中心位置,使模具的中轴线与输送滚筒的中心线重合,从而便于模具准确输送至换模台。

3、由于托盘尺寸统一,且托盘宽度与输送滚筒宽度一致,所以只要保证模具在托盘中心位置,就能使模具的中轴线与输送滚筒的中心线重合,从而便于模具在高层货架中存储。换模时,rgv小车将模具和承载模具的标准托盘搬运至换模台,人工将托盘从rgv上卸载后,再将模具从托盘上取下放到换模台上,由于换模台直接对接冲压车床工位,其输送滚筒定位精度要求较高,人工开动叉车在换模台放置模具时需要多次调整,操作繁琐,效率较低。

4、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在转运模具时候,需要将模具额外放置到托盘上,增加了操作工序;且人工手动放置模具,不易使模具的中轴线与输送滚筒的中心线重合,需要来回挪动托盘,操作繁琐,且人眼观察存在误差,模具的中轴线难以真正与输送滚筒的中心线重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中机构及rgv小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模具易偏离输送滚筒的中轴线,模具转运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中机构,包括驱动装置、连杆组件、第一手爪组件和第二手爪组件,其中:第一手爪组件、第二手爪组件关于输送滚筒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于输送滚筒的两侧;驱动装置通过连杆组件与第一手爪组件、第二手爪组件传动连接,并能带动第一手爪组件和第二手爪组件同步相向或背向运动;第一手爪组件和第二手爪组件同步相向运动时,能将工件推动至工件的中轴线与输送滚筒的中心线重合的位置。

4、优选的,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传动连杆、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其中:

5、所述传动连杆上设置有转轴部,所述转轴部与输送滚筒的架体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伸缩端与所述传动连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伸缩端运动时能驱动所述传动连杆以所述转轴部为轴心转动,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传动连杆和所述第一手爪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传动连杆和所述第二手爪组件转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对中机构包括回转座,所述回转座与所述输送滚筒的架体固定连接,所述转轴部与所述回转座转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个伸缩气缸,两个伸缩气缸的伸缩端分别与所述传动连杆的两端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手爪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一爪部,所述第一爪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接臂转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对中机构还包括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固定设置,所述支架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手爪组件还包括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第一爪部转动连接,所述滚轮高于所述输送滚筒,所述滚轮用以与工件接触并推动所述工件。

11、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所述连杆组件位于所述输送滚筒的下方,所述输送滚筒的架体的相对侧设置有孔位,所述第一手爪组件穿过其中一侧的所述孔位,并能在该孔位内往复移动,所述第二手爪组件穿过另一相对侧的所述孔位,并能在该孔位内往复移动。

12、优选的,所述对中机构还包括举模器,所述举模器位于所述输送滚筒的相邻滚筒之间。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rgv小车,包括输送滚筒和上述对中机构。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中机构及rgv小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第一手爪组件、第二手爪组件关于输送滚筒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于输送滚筒的两侧,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第一手爪组件和第二手爪组件能够同步相向运动,从而将放置在输送滚筒上的工件推动至工件的中轴线与输送滚筒的中心线重合的位置,完成对中动作。该对中机构,工件可以直接放置在输送滚筒上,无需使用托盘,且能够保证工件的中轴线与输送滚筒的中心线重合,并使工件以该状态进行输送,可以兼容多种宽度规格的模具输送,能够有效节约人工叉车在换模台上的模具定位时间。



技术特征:

1.一种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连杆组件、第一手爪组件和第二手爪组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传动连杆、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机构包括回转座,所述回转座与所述输送滚筒的架体固定连接,所述转轴部与所述回转座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个伸缩气缸,两个伸缩气缸的伸缩端分别与所述传动连杆的两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爪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一爪部,所述第一爪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接臂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机构还包括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固定设置,所述支架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爪组件还包括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第一爪部转动连接,所述滚轮高于所述输送滚筒,所述滚轮用以与工件接触并推动所述工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所述连杆组件位于所述输送滚筒的下方,所述输送滚筒的架体的相对侧设置有孔位,所述第一手爪组件穿过其中一侧的所述孔位,并能在该孔位内往复移动,所述第二手爪组件穿过另一相对侧的所述孔位,并能在该孔位内往复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机构还包括举模器,所述举模器位于所述输送滚筒的相邻滚筒之间。

10.一种rgv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滚筒和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对中机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中机构及RGV小车,涉及运输设备领域,解决了模具易偏离输送滚筒的中轴线,模具转运效率低下的问题;该对中机构包括驱动装置、连杆组件、第一手爪组件和第二手爪组件,第一手爪组件、第二手爪组件关于输送滚筒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于输送滚筒的两侧;驱动装置通过连杆组件与第一手爪组件、第二手爪组件传动连接,并能带动第一手爪组件和第二手爪组件同步相向或背向运动;第一手爪组件和第二手爪组件同步相向运动时,能将工件推动至工件的中轴线与输送滚筒的中心线重合的位置;工件可以直接放置在输送滚筒上,且工件的中轴线能与输送滚筒的中心线重合,有效节约人工叉车在换模台上的模具定位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赵林,向旺,王焱,李永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9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