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隧洞狭小空间长距离大直径钢管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77817发布日期:2024-03-01 12:32阅读:17来源:国知局
引水隧洞狭小空间长距离大直径钢管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引水隧道修复领域,具体是一种引水隧洞狭小空间长距离大直径钢管运输装置,该装置主要针对小直径的引水隧洞修复过程中,大直径钢管在狭小空间长距离运输。


背景技术:

1、输水工程项目上多采用小断面隧洞,隧道洞身一般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沿线根据不同地质情况,分别采用钢筋混凝土、挂网喷锚及喷混凝土支护和不衬砌三种型式。引水隧洞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部分路径因各种原因需进行修复,现有针对隧洞修复主要有现浇衬砌法和钢管内衬法,现浇衬砌法材需要将施工材料及施工设备由进洞口运输至施工地点,然后在洞内进行砌筑施工,其施工过程需要较大的空间,而且一些大型设备在运输过程也比较麻烦;由于水利工程存在隧洞洞径小、断面形式多样、输水线路长的特点,在使用现浇衬砌法修复过程中会因为隧道洞径小导致施工场地受限、大型设备无法进入,断面形式多样导致运输风险增加,进洞口距离施工地点远则大大降低了施工效率。而引水隧洞的修复进度直接关系到居民、工厂的生活生产用水,修复期间处于枯水期,需尽快完成修复,恢复引水隧洞的供水功能,所以对于施工工期要求比较严。

2、相比现浇衬砌法,钢管内衬法较现浇衬砌法更为安全,更能按期完成施工任务,但是钢管内衬法施工过程中,钢管内衬法需运输穿越较长路段,针对小直径隧道钢管的长距离运输也是存在很大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钢管在狭小洞内长距离运输困难问题,提供了一种引水隧洞狭小空间长距离大直径钢管运输装置,该装置能够在运输过程中随时快速的调节钢管的运输高度,在小断面通过降低高度实现顺利通过,在大断面提高高度后能方便运输。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引水隧洞狭小空间长距离大直径钢管运输装置,所述运输装置包括支撑平台、千斤顶工作平台、转向固定平台和连接板,所述支撑平台的底部设有与隧洞内运输钢轨相匹配的钢轮,所述千斤顶工作平台通过第一支座固定在支撑平台邻近待运输钢管的一端,所述转向固定平台通过第二支座安装在千斤顶工作平台上方,所述连接板通过升降转轴固定在转向固定平台上,且连接板延伸至待运输钢管内,并通过连接构件与待运输钢管连接。

3、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平台为方形平台,底部四角分别安装有钢轮,在第一支座远离待运输钢管的一侧设有连接耳板。

4、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运输装置在使用时,两组同时使用,对称安装在待运输钢管的两端。

5、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千斤顶工作平台的宽度大于转向固定平台的宽度,并在千斤顶工作平台邻近两端的部位对称安装有千斤顶支座,并在千斤顶支座安装千斤顶后,其千斤顶的顶升端与连接板触接;所述第二支座位于两个千斤顶支座之间。

6、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焊接在待运输钢管内壁的支撑板,所述连接板为支撑板上开设有对应的螺栓连接孔,连接板通过连接螺栓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7、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向固定平台的中部设有圆形支撑台,并在圆形支撑台中心位置开设有转轴插孔,所述升降转轴为一端设有扩大头的金属轴,其长度大于安装在千斤顶工作平台上的千斤顶顶升高度;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转轴插孔相匹配的转轴插孔,并在连接板置于转向固定平台上时,通过升降转轴活动插入连接板和圆形支撑台的转轴插孔内;并在千斤顶工作平台上安装千斤顶后,千斤顶带动连接板沿着升降转轴上下移动,且顶升过程中,在连接板与转向固定平台之间设有支撑垫块。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中的运输工装对比传统运输设施,该工装可快速组装,拆卸,重复使用;适应性高,可在运输过程中随时快速的调节钢管的运输高度,在小断面通过降低高度实现顺利通过,在大断面提高高度后能方便运输,加快运输速度;承重能力强,可整体运输大直径,重量大的钢管。本实用新型可对重量大、直径大的钢管进行整体运输,避免了钢管分块后再运进洞内进行焊接的工作,减少了焊接工作,降低了焊接质量缺陷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引水隧洞狭小空间长距离大直径钢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包括支撑平台(1)、千斤顶工作平台(2)、转向固定平台(7)和连接板(3),所述支撑平台(1)的底部设有与隧洞内运输钢轨相匹配的钢轮(4),所述千斤顶工作平台(2)通过第一支座(5)固定在支撑平台(1)邻近待运输钢管(6)的一端,所述转向固定平台(7)通过第二支座(8)安装在千斤顶工作平台(2)上方,所述连接板(3)通过升降转轴(11)固定在转向固定平台(7)上,且连接板(3)延伸至待运输钢管(6)内,并通过连接构件(9)与待运输钢管(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水隧洞狭小空间长距离大直径钢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1)为方形平台,底部四角分别安装有钢轮(4),在第一支座(5)远离待运输钢管(6)的一侧设有连接耳板(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引水隧洞狭小空间长距离大直径钢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在使用时,两组同时使用,对称安装在待运输钢管(6)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引水隧洞狭小空间长距离大直径钢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工作平台(2)的宽度大于转向固定平台(7)的宽度,并在千斤顶工作平台(2)邻近两端的部位对称安装有千斤顶支座(200),并在千斤顶支座(200)安装千斤顶后,其千斤顶的顶升端与连接板(3)触接;所述第二支座(8)位于两个千斤顶支座(20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引水隧洞狭小空间长距离大直径钢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9)包括焊接在待运输钢管(6)内壁的支撑板,所述连接板(3)为支撑板上开设有对应的螺栓连接孔,连接板(3)通过连接螺栓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引水隧洞狭小空间长距离大直径钢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固定平台(7)的中部设有圆形支撑台(700),并在圆形支撑台(700)中心位置开设有转轴插孔,所述升降转轴(11)为一端设有扩大头的金属轴,其长度大于安装在千斤顶工作平台(2)上的千斤顶顶升高度;所述连接板(3)上设有与转轴插孔相匹配的转轴插孔,并在连接板(3)置于转向固定平台(7)上时,通过升降转轴(11)活动插入连接板(3)和圆形支撑台(700)的转轴插孔内;并在千斤顶工作平台(2)上安装千斤顶后,千斤顶带动连接板(3)沿着升降转轴(11)上下移动,且顶升过程中,在连接板(3)与转向固定平台(7)之间设有支撑垫块。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引水隧洞狭小空间长距离大直径钢管运输装置,所述运输装置包括支撑平台、千斤顶工作平台、转向固定平台和连接板,所述支撑平台的底部设有与隧洞内运输钢轨相匹配的钢轮,所述千斤顶工作平台通过第一支座固定在支撑平台邻近待运输钢管的一端,所述转向固定平台通过第二支座安装在千斤顶工作平台上方,所述连接板通过升降转轴固定在转向固定平台上,且连接板延伸至待运输钢管内,并通过连接构件与待运输钢管连接。本技术可对重量大、直径大的钢管进行整体运输,避免了钢管分块后再运进洞内进行焊接的工作,减少了焊接工作,降低了焊接质量缺陷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姚金瑞,杜广召,田雨,周正直,马君安,李曙光,戴滨城,李威振,龙赞贤,陈正府,高庆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1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