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19614发布日期:2024-03-18 16:46阅读:17来源:国知局
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汽车是目前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的逐渐增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维修需求也随之增长。

2、目前现有技术中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维修设备与普通的油动汽车相同,然而新能源汽车除了与普通油动汽车相同的部件维修以外,还有对于汽车电路以及动力电池包的维修,而在动力电池包维修的过程中,需要将动力电池包进行拆卸,而现有的举升平台往往无法满足对汽车电池包的拆卸安装,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配合举升车对电池包进行支撑拆卸。

3、目前对电池包进行拆卸步骤通常是:首先都需要将电池包上的维修开关进行拆卸,从而保证电池包的断路,然后在通过举升车抬升汽车,使得底盘暴露于工作人员的视野;之后工作人员再将对电池包进行支撑的举升车放置于电池包下方,然后将举升车升至电池包下方与电池包接触,然后在将电池包从底盘上拆卸下来,使其被放置于举升车上,之后将举升车下降,从而实现对电池包的完全拆卸。但是举升车与汽车检修平台相互独立,在使用时需要对举升车进行搬运,由于举升车体积较大又比较重,因此使得工作人员搬运较为麻烦,同时在闲置状态下时,举升车又占用空间,不够实用;同时,工作人员在对电池包进行拆卸检修时,为了检修更加全面,通常会将电池包的位置进行移动,从而造成在安装时,电池包无法与底盘上的安装位置对齐,需要人工校准使电池包与安装位置对齐,从而导致工作人员在对举升车位置调节过程中容易导致电池包不稳定,造成安全隐患。

4、因此,亟需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能够实现在不使用举升车情况下对电池进行拆装,同时方便对电池的位置进行调整,避免产生安全隐患。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包括:

4、底板;

5、抬升机构,所述抬升机构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抬升机构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能够相对于所述底板上升或下降,所述支撑台用于抬升汽车;

6、承托机构,所述承托机构设置于所述抬升机构,所述承托机构位于两个所述支撑台的中部,所述承托机构包括托板、承托组件和升降气缸,所述承托组件设置于所述托板的顶部,所述承托组件包括能够相对于所述托板转动和移动的转盘,所述转盘用于支撑电池,所述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抬升机构与所述托板之间;

7、气路联动机构,包括气动组件,所述气动组件与所述升降气缸的无杆腔选择性连通,所述气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抬升机构的至少一侧,所述支撑台上升能够挤压所述气动组件以将所述气动组件内的气体提供给所述升降气缸的无杆腔,用于推动所述升降气缸的气缸杆带动所述托板上升。

8、作为上述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路联动机构还包括气阀,所述气阀与所述升降气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气阀用于排出所述升降气缸无杆腔内的气体。

9、作为上述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抬升机构还包括安装框和支撑板,所述安装框与所述支撑台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安装框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所述升降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托板连接。

10、作为上述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抬升机构还包括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设置于所述底板顶部,所述液压推杆与所述支撑台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支撑台上升或下降。

11、作为上述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动组件包括固定板、弹性气囊和挡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液压推杆的侧壁,且所述固定板能够随所述液压推杆移动,所述弹性气囊设置于所述固定板顶部,所述弹性气囊与所述升降气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挡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且所述挡板与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液压推杆的同侧,且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固定板上方。

12、作为上述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路联动机构还包括导气盒,所述导气盒分别与所述弹性气囊和所述升降气缸的无杆腔连通。

13、作为上述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盘包括主体、支脚、若干活动块和若干吸盘,所述支脚设置于所述主体底部,所述支脚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托板顶部,所述活动块能够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主体的顶部,所述吸盘设置于所述活动块的顶部,所述吸盘与所述活动块一一对应设置。

14、作为上述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槽,所述活动块能够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调节槽内。

15、作为上述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托机构还包括连接架和滑轮,所述连接架连接于所述托板底部,所述滑轮设置于所述连接架底部。

16、作为上述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设置有插槽,所述连接架的底部和所述滑轮均能够插入所述插槽内。

17、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包括底板、抬升机构、承托机构和气路联动机构,抬升机构设置于底板,抬升机构包括支撑台,支撑台能够相对于底板上升或下降,支撑台用于抬升汽车;承托机构设置于抬升机构,承托机构位于两个支撑台的中部,承托机构包括托板、承托组件和升降气缸,承托组件设置于托板的顶部,承托组件包括能够相对于托板转动和移动的转盘,转盘用于支撑电池,升降气缸设置于抬升机构与托板之间;气路联动机构包括气动组件,气动组件与升降气缸的无杆腔选择性连通,气动组件设置于抬升机构的至少一侧,支撑台上升能够挤压气动组件以将气动组件内的气体提供给升降气缸的无杆腔,用于推动升降气缸的气缸杆带动托板上升。通过抬升机构抬升汽车能够替代举升车,抬升机构抬升的同时通过气路联动机构使承托机构上升,使转盘能够支撑电池,并能够对电池位置进行调整,方便电池的拆装,避免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特征:

1.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联动机构还包括气阀(14),所述气阀(14)与所述升降气缸(5)的无杆腔连通,所述气阀(14)用于排出所述升降气缸(5)无杆腔内的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机构还包括安装框(12)和支撑板(13),所述安装框(12)与所述支撑台(2)连接,所述支撑板(13)与所述安装框(12)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气缸(5)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3)的顶部,所述升降气缸(5)的气缸杆与所述托板(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机构还包括液压推杆(8),所述液压推杆(8)设置于所述底板(1)顶部,所述液压推杆(8)与所述支撑台(2)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支撑台(2)上升或下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组件包括固定板(9)、弹性气囊(10)和挡板(11),所述固定板(9)设置于所述液压推杆(8)的侧壁,且所述固定板(9)能够随所述液压推杆(8)移动,所述弹性气囊(10)设置于所述固定板(9)顶部,所述弹性气囊(10)与所述升降气缸(5)的无杆腔连通,所述挡板(11)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1),且所述挡板(11)与所述固定板(9)设置于所述液压推杆(8)的同侧,且所述挡板(11)位于所述固定板(9)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联动机构还包括导气盒(15),所述导气盒(15)分别与所述弹性气囊(10)和所述升降气缸(5)的无杆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41)包括主体(411)、支脚(412)、若干活动块(413)和若干吸盘(414),所述支脚(412)设置于所述主体(411)底部,所述支脚(412)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托板(3)顶部,所述活动块(413)能够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主体(411)的顶部,所述吸盘(414)设置于所述活动块(413)的顶部,所述吸盘(414)与所述活动块(413)一一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411)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槽(4111),所述活动块(413)能够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调节槽(411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机构还包括连接架(6)和滑轮(7),所述连接架(6)连接于所述托板(3)底部,所述滑轮(7)设置于所述连接架(6)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设置有插槽(101),所述连接架(6)的底部和所述滑轮(7)均能够插入所述插槽(101)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检修平台。该检修平台包括底板、抬升机构、承托机构和气路联动机构,抬升机构设置于底板,抬升机构包括支撑台,支撑台能够相对于底板升降,用于抬升汽车;承托机构设置于抬升机构,承托机构包括托板、承托组件和升降气缸,承托组件包括能够相对于托板转动和移动的转盘,转盘用于支撑电池;气路联动机构包括气动组件,支撑台能够将气动组件内的气体提供给升降气缸,用于推动升降气缸的气缸杆。通过抬升机构抬升汽车能够替代举升车,抬升机构抬升的同时通过气路联动机构使承托机构上升,使转盘能够支撑电池,并能够对电池位置进行调整,方便电池的拆装,避免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邱金旭,邵福明,张健,王艳龙,徐力强,王海田,张建奇,裴东明,宁禹深,王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5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