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举升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21075发布日期:2024-03-25 19:08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举升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千斤顶,具体涉及一种快速举升工具,具体为一种空载、轻载快速起升焊接立式千斤顶。


背景技术:

1、现有的液压千斤顶普遍采用单活塞手动泵操作泵芯吸油并向工作油缸压入液压油,这种千斤顶所表现出的不足是:无论活塞杆的顶端离负载多远,均是以同等吸油量的压油量向油缸腔提供压力油,因此,活塞杆不论有无负载均以同样的速度起升,从而造成浪费时间、工效和功效低。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行业中出现了空载、轻载快速起升,负载时缓慢起升的千斤顶。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343158c公开了一种三段扬升速度的顶举装置,其特征是阀座前端设置心管可伸缩的一油压伸缩装置,于油压伸缩装置设有一储油室、一可推动心管快速上升的快速扬升油室,以及一可推动心管荷重顶举的高压工作油室;而阀座后端是设有一唧筒,并于唧筒中设有一驱动油室及一缓冲油室,藉此构造并规划各油室之间的油路,使驱动油室可从缓冲油室及储油室唧油,并可将驱动油室的液压油输送至快速扬升油室或高压工作油室使心管扬升,并于心管负载过重时可减缓供油量,藉此组成心管三段扬升速度的顶举装置。以达成空载时可快速扬升,高压负载时可快速顶举,并于高压过载时缓和顶举的三段扬升速度功能,进而获致操作迅速且安全顶举的效果。但是,上述结构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下列缺点:为了满足上述功能,阀座即油缸座将设计得很厚重,整个装置结构繁杂、难以装配、调试困难、成本高。

3、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千斤顶结构加以合理的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快速举升工具,其在液压油路、小活塞杆固定方式、小活塞杆结构、以及油缸、外套、油缸座、泵体的连接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改进,在实现空载、轻载快速起升和负载平稳正常起升的功能基础上,实现制造成本降低,提高产品竞争力。

2、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快速举升工具,包括油缸座、安装于油缸座上的千斤顶本体和油泵,所述的千斤顶本体由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套、油缸、大活塞杆、小活塞杆,外套与油缸之间形成有储油腔;所述的大活塞杆滑配在油缸内部,其上端封闭,下端中部开通形成大活塞杆腔,所述的小活塞杆穿设于大活塞杆腔中且下端延伸出大活塞杆,大活塞杆的底端下方的小活塞杆外圈与油缸内圈之间形成第一工作油室;所述的小活塞杆为一端固定在油缸座上、另一端穿设于大活塞杆腔中的中空管,其内部的小活塞杆腔及其上方的大活塞杆腔形成第二工作油室;所述油泵中设有泵腔;所述的储油腔、第一工作油室、第二工作油室和泵腔分别与油缸座上的油路连通;特点是:所述泵腔和第一工作油室之间的油路通断以及泵腔和第二工作油室之间的油路通断通过总控单向阀和可控单向阀控制,当空载或者轻载时,通过总控单向阀的液压油的油压低于可控单向阀被设定的内压,液压油被通入第二工作油室中;当负载较大时,第二工作油室内的液压油的油压逐渐增大,直至高于可控单向阀被设定的内压,液压油被通入第一工作油室。

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油缸的内圈底端开设有内倒角,所述内倒角内装入钢丝挡圈且钢丝挡圈压靠在内倒角的倒角面上,所述钢丝挡圈的下方设置有小活塞杆挡圈,所述小活塞杆挡圈的内圈嵌入小活塞杆的卡槽中。

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小活塞杆挡圈上设有镂空,以便第一工作油室与油缸座上的油路连通。

5、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油缸、外套、泵体焊接在油缸座上。

6、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泵腔与储油腔之间的油路通断通过油泵单向阀和安全阀控制,油泵单向阀只允许储油腔中的液压油通到泵腔中;超载时,泵腔中的液压油经过安全阀回到储油腔中。

7、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作油室与和储油腔之间的油路以及第二工作油室与储油腔之间的油路由放油阀总控来决定第一工作油室和第二工作油室中的液压油是否回到储油腔中。

8、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作油室和储油腔之间设有一条或多条补油油路,每条补油油路中设有补油单向阀。

9、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具有的有益效果:第一、本实用新型在液压油路、小活塞杆固定方式、小活塞杆结构、以及油缸、外套、油缸座、泵体的连接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改进,油缸、外套、泵体、油缸座为焊接一体结构,较之正常的螺纹立顶,焊接结构可极大的降低油缸座的厚度,减少整体重量,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第二、利用大油缸的内倒角,通过钢丝挡圈和小活塞杆挡圈将小活塞杆固定在油缸座中,优化小活塞杆固定方式;第三、通过油路改进,取消了现有技术中小活塞杆上的限位,当小活塞杆中的油压达到一定程度,液压油会进入油缸中,实现空载、轻载快速起升和负载平稳正常起升的功能;第四、在油缸内的第一工作油室和储油腔之间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条或多条补油油路,在空载或轻载时操作千斤顶,大活塞杆快速上升,液压油能够迅速充满第一工作室,当大活塞杆承受载荷时能立即将它顶升。



技术特征:

1.一种快速举升工具,包括油缸座(1)、安装于油缸座(1)上的千斤顶本体(2)和油泵(3),所述的千斤顶本体(2)由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套(21)、油缸(22)、大活塞杆(23)、小活塞杆(24),外套(21)与油缸(22)之间形成有储油腔(10);所述的大活塞杆(23)滑配在油缸(22)内部,其上端封闭,下端中部开通形成大活塞杆腔(231),所述的小活塞杆(24)穿设于大活塞杆腔(231)中且下端延伸出大活塞杆(23),大活塞杆(23)的底端下方的小活塞杆(24)外圈与油缸(22)内圈之间形成第一工作油室(20);所述的小活塞杆(24)为一端固定在油缸座(1)上、另一端穿设于大活塞杆腔(231)中的中空管,其内部的小活塞杆腔(241)及其上方的大活塞杆腔(231)形成第二工作油室(30);所述油泵(3)中设有泵腔(40);所述的储油腔(10)、第一工作油室(20)、第二工作油室(30)和泵腔(40)分别与油缸座(1)上的油路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腔(40)和第一工作油室(20)之间的油路通断以及泵腔(40)和第二工作油室(30)之间的油路通断通过总控单向阀(7)和可控单向阀(8)控制,当空载或者轻载时,通过总控单向阀(7)的液压油的油压低于可控单向阀(8)被设定的内压,液压油被通入第二工作油室(30)中;当负载较大时,第二工作油室(30)内的液压油的油压逐渐增大,直至高于可控单向阀(8)被设定的内压,液压油被通入第一工作油室(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举升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22)的内圈底端开设有内倒角(221),所述内倒角(221)内装入钢丝挡圈(14)且钢丝挡圈(14)压靠在内倒角(221)的倒角面上,所述钢丝挡圈(14)的下方设置有小活塞杆挡圈(15),所述小活塞杆挡圈(15)的内圈嵌入小活塞杆(24)的卡槽(242)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举升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活塞杆挡圈(15)上设有镂空,以便第一工作油室(20)与油缸座(1)上的油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举升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缸(22)、外套(21)、泵体(31)焊接在油缸座(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举升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腔(40)与储油腔(10)之间的油路通断通过油泵单向阀(12)和安全阀(5)控制,油泵单向阀(12)只允许储油腔(10)中的液压油通到泵腔(40)中;超载时,泵腔(40)中的液压油经过安全阀(5)回到储油腔(10)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举升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油室(20)与和储油腔(10)之间的油路以及第二工作油室(30)与储油腔(10)之间的油路由放油阀(6)总控来决定第一工作油室(20)和第二工作油室(30)中的液压油是否回到储油腔(10)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举升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油室(20)和储油腔(10)之间设有一条或多条补油油路,每条补油油路中设有补油单向阀(11)。


技术总结
一种快速举升工具,属于千斤顶技术领域。包括油缸座、千斤顶本体和油泵,千斤顶本体包括外套、油缸、大、小活塞杆,外套与油缸之间形成储油腔;大活塞杆下方的小活塞杆与油缸之间形成第一工作油室;小活塞杆内部的小活塞杆腔及其上方的大活塞杆腔形成第二工作油室;泵腔和第一、第二工作油室之间的油路通断通过总控单向阀和可控单向阀控制,当空载或者轻载时,通过总控单向阀的液压油被通入第二工作油室中;当负载较大时,第二工作油室内的液压油的油压逐渐增大,直至高于可控单向阀被设定的内压,液压油被通入第一工作油室。优点:在实现空载、轻载快速起升和负载平稳正常起升的功能基础上,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技术研发人员:梁顶春,邵维嘉,姜泽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3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