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车起重机的起重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97003发布日期:2024-04-23 11:14阅读:10来源:国知局
随车起重机的起重臂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起重臂,尤其涉及随车起重机的起重臂。


背景技术:

1、随车起重机的起重臂是机器的主要工作部件之一,它承担起升和移动重物的任务,随车起重机的起重臂是这种机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设计和性能对于机器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在使用随车起重机时,必须遵循制造商的操作指南和安全规程,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高效。

2、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6129253u,涉及起重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随车起重机的起重臂,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车体、控制基座、液压缸、机械臂以及钢缆,所述控制基座的底部固定连接车体的顶部,所述控制基座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包括伸缩吊臂以及滑轮座,所述机械臂通过钢丝绳连接五组伸缩吊臂,且五组所述伸缩吊臂其中一组通过螺栓连接有滑轮座,通过伸缩吊臂的伸缩,可完成不同距离的货物吊装,大大提高了起重臂的吊装范围,同时通过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的设置,其表面均设有四组滑轮,吊装时可同时连接四根钢缆,以提高其中臂的拉力,大大提高了吊装时的安全性。

3、上述专利中记载“所述控制基座的底部固定连接车体的顶部,所述控制基座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包括伸缩吊臂以及滑轮座,所述机械臂通过钢丝绳连接五组伸缩吊臂”,能够使得伸缩吊臂的伸缩,可完成不同距离的货物吊装,大大提高了起重臂的吊装范围以及吊装时可同时连接四根钢缆,以提高其中臂的拉力,大大提高了吊装时的安全性,但是在达到目的的同时无法对较为复杂的空间位置进行定位吊起,因此针对以上所提出的不足,现提出新型随车起重机的起重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随车起重机的起重臂,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无法对较为复杂的空间位置进行定位吊起以及无法吊起不同形状的物件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随车起重机的起重臂,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外部四周固定连接有多个滚珠,所述圆盘的外部转动连接有旋转底座,所述旋转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旋转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大臂,两个所述大臂的顶部相近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小臂,两个所述小臂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收线轮,所述收线轮的外部设置有缆线,其中一个所述大臂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电机,两个所述小臂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轮,所述缆线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有吊板;

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自由调节高度和利用缆线调节具体的位置进行定位夹持。

5、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液压缸、伸缩杆,所述液压缸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底座的顶部,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杆的外部固定连接在所述伸缩杆的顶部;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液压缸可以提供足够的动力来处理重物,减轻了操作员的体力负担。

7、进一步地,所述吊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壳体的结构可以增强吊板的稳定性。通过多个连接点的支持,所述吊板可以更牢固地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减少了晃动和摇摆的可能性。这有助于确保吊起的重物在运输和起升过程中保持稳定。

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十字块,所述壳体的内部四角开设有多个凹槽一,所述壳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多个滑块,多个所述滑块的相近一侧均开设有凹槽二,多个所述滑块的底部相近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内爪,多个所述滑块的底部相运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外爪;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既能够向内部进行夹持吊起也能够向外扩张夹持吊起。

11、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千斤顶、螺栓、固定块,所述千斤顶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两个所述螺栓的外部螺纹连接在所述千斤顶的左右两侧,所述十字块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千斤顶的输出端,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十字块的顶部,所述固定块的外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千斤顶的输出端内部;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保障夹持物件不掉落的动力。

13、进一步地,所述滑块的外部滑动连接在所述壳体开设的多个凹槽一上,所述十字块的四角滑动连接在多个所述滑块开设的凹槽二上;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提高起重臂的运动效率、稳定性和精度。

15、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螺栓的外部贯穿千斤顶的底部并螺纹连接在所述壳体的顶部;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供所述千斤顶的稳定支撑。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千斤顶底部并螺纹连接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可以确保所述千斤顶牢固地固定在壳体上,从而增加了所述千斤顶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17、进一步地,所述转轮的内壁与所述缆线的外部相接触,所述缆线的其中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收线轮的内部;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力量传递、方向控制和张力维护的功能。

1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中,在缆线、转轮、吊板、伸缩杆等结构的配合使用下,能够使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自由调节高度和利用缆线调节具体的位置进行定位夹持,解决了部分装置无法对较为复杂位置空间物件进行起吊的问题。

21、2、本实用新型中,在十字块、滑块、内爪、外爪等结构的配合使用下,能够使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既能够向内部进行夹持吊起也能够向外扩张夹持吊起,解决了部分装置在吊起物件上的局限性的问题。



技术特征:

1.随车起重机的起重臂,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盘(2),所述圆盘(2)的外部四周固定连接有多个滚珠(3),所述圆盘(2)的外部转动连接有旋转底座(4),所述旋转底座(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9),所述旋转底座(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外壳(7),所述外壳(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大臂(8),两个所述大臂(8)的顶部相近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小臂(10),两个所述小臂(1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收线轮(11),所述收线轮(11)的外部设置有缆线(12),其中一个所述大臂(8)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3),两个所述小臂(1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轮(14),所述缆线(12)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有吊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车起重机的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液压缸(5)、伸缩杆(6),所述液压缸(5)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底座(4)的顶部,所述伸缩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液压缸(5)的输出端,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杆(9)的外部固定连接在所述伸缩杆(6)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车起重机的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板(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杆(16),多个所述连接杆(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车起重机的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7)的顶部安装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十字块(20),所述壳体(17)的内部四角开设有多个凹槽一(22),所述壳体(1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多个滑块(23),多个所述滑块(23)的相近一侧均开设有凹槽二(24),多个所述滑块(23)的底部相近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内爪(25),多个所述滑块(23)的底部相运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外爪(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随车起重机的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千斤顶(18)、螺栓(19)、固定块(21),所述千斤顶(18)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17)的顶部,两个所述螺栓(19)的外部螺纹连接在所述千斤顶(18)的左右两侧,所述十字块(20)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千斤顶(18)的输出端,所述固定块(2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十字块(20)的顶部,所述固定块(21)的外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千斤顶(18)的输出端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随车起重机的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3)的外部滑动连接在所述壳体(17)开设的多个凹槽一(22)上,所述十字块(20)的四角滑动连接在多个所述滑块(23)开设的凹槽二(24)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车起重机的起重臂,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螺栓(19)的外部贯穿千斤顶(18)的底部并螺纹连接在所述壳体(17)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车起重机的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14)的内壁与所述缆线(12)的外部相接触,所述缆线(12)的其中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收线轮(11)的内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起重臂技术领域,公开了随车起重机的起重臂,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外部四周固定连接有多个滚珠,所述圆盘的外部转动连接有旋转底座,所述旋转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大臂,两个所述大臂的顶部相近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小臂,两个所述小臂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收线轮,所述收线轮的外部设置有缆线,所述缆线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有吊板。本技术中,能够自由调节高度和利用缆线调节具体的位置进行定位夹持,既能够向内部进行夹持吊起也能够向外扩张夹持吊起,解决了部分装置无法对较为复杂位置空间物件进行起吊以及在吊起物件上的局限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陈信平,崔孟军,官进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融智能科技(十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6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