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翻板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96669发布日期:2024-04-30 17:06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翻板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施工升降机,尤其是一种大翻板门结构。


背景技术:

1、翻板门作为施工升降机出料门的进去走道,现有的翻板门长度为1米,不能满足施工现场安装要求,开门、关门比较吃力。现有的普通翻板门加高后更笨重而且翻板门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翻板门结构,开、关门更轻松,安全性更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翻板门结构,包括吊笼、设在吊笼门口下部的大翻板门和设在吊笼门口上部的上门,所述大翻板门的下端通过销轴与吊笼铰接实现内外翻转,所述上门的两侧设有固定在吊笼上的上门轮,上门通过上门轮与吊笼实现上下滑动配合;所述大翻板门的两侧与吊笼之间设有拉力弹簧,所述上门与大翻板门的两侧之间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上门固定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设在吊笼顶部的绳轮后与大翻板门连接;所述大翻板门的两侧设有翻板门扶手。本实用新型原理:大翻板门重量大于上门,角度大于25度后,拉力弹簧被拉长,开门时大翻板门受拉力弹簧的拉力作用,可减小开门推力,关门时大翻板门受序拉力弹簧的拉力作用,可减小关门拉力;工作人员在吊笼内拉翻板门扶手,使大翻板门绕销轴旋转到关门状态,关门时上门的自重通过钢丝绳平衡大翻板门的自重,此时大翻板门的重量与上门的重量相差太大,通过增加拉力弹簧的拉力作用,达到平衡大翻板门的重量,此时开门更加轻便,从而减轻工人的开门难度;工作人员在吊笼内推翻板门扶手,使大翻板门绕序销轴旋转到开门状态,开门时上门的自重通过钢丝绳平衡大翻板门的自重,此时大翻板门的重量与上门的重量相差太大,通过增加拉力弹簧的拉力作用,达到平衡大翻板门的重量,此时开门轻便,从而减轻工人的开门难度。

3、作为改进,所述吊笼上设有门锁,所述大翻板门上设有与门锁配合的门锁固定点,所述门锁的一端与吊笼转动连接,门锁的另一端呈钩状。

4、作为改进,所述绳轮通过第一轮座固定在吊笼的顶部,所述上门轮通过第二轮座固定在第一轮座的顶部,所述绳轮与上门轮的朝向垂直。

5、作为改进,所述上门的下端设有钢丝绳锁紧装置,所述钢丝绳锁紧装置包括焊接在上门侧边的弯管、锁头、与锁头连接的调节螺杆和与调节螺杆螺纹连接的螺母座,所述螺母座焊接在上门,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穿过弯管后固定在锁头处。

6、作为改进,所述绳轮的两侧设有防跳线挡板。

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8、大翻板门重量大于上门,角度大于25度后,拉力弹簧被拉长,开门时大翻板门受拉力弹簧的拉力作用,可减小开门推力,关门时大翻板门受序拉力弹簧的拉力作用,可减小关门拉力,开、关门更轻松,安全性更高。



技术特征:

1.一种大翻板门结构,包括吊笼、设在吊笼门口下部的大翻板门和设在吊笼门口上部的上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翻板门的下端通过销轴与吊笼铰接实现内外翻转,所述上门的两侧设有固定在吊笼上的上门轮,上门通过上门轮与吊笼实现上下滑动配合;所述大翻板门的两侧与吊笼之间设有拉力弹簧,所述上门与大翻板门的两侧之间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上门固定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设在吊笼顶部的绳轮后与大翻板门连接;所述大翻板门的两侧设有翻板门扶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翻板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笼上设有门锁,所述大翻板门上设有与门锁配合的门锁固定点,所述门锁的一端与吊笼转动连接,门锁的另一端呈钩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翻板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绳轮通过第一轮座固定在吊笼的顶部,所述上门轮通过第二轮座固定在第一轮座的顶部,所述绳轮与上门轮的朝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翻板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门的下端设有钢丝绳锁紧装置,所述钢丝绳锁紧装置包括焊接在上门侧边的弯管、锁头、与锁头连接的调节螺杆和与调节螺杆螺纹连接的螺母座,所述螺母座焊接在上门,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穿过弯管后固定在锁头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翻板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绳轮的两侧设有防跳线挡板。


技术总结
一种大翻板门结构,包括吊笼、设在吊笼门口下部的大翻板门和设在吊笼门口上部的上门,所述大翻板门的下端通过销轴与吊笼铰接实现内外翻转,所述上门的两侧设有固定在吊笼上的上门轮,上门通过上门轮与吊笼实现上下滑动配合;所述大翻板门的两侧与吊笼之间设有拉力弹簧,所述上门与大翻板门的两侧之间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上门固定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设在吊笼顶部的绳轮后与大翻板门连接;所述大翻板门的两侧设有翻板门扶手。大翻板门重量大于上门,拉力弹簧被拉长,开门时大翻板门受拉力弹簧的拉力作用,可减小开门推力,关门时大翻板门受序拉力弹簧的拉力作用,可减小关门拉力,开、关门更轻松,安全性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赖萃旺,周永杰,刘得伏,孙国来,贺伟萍,江秀峰,彭作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逸安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9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