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开式王冠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7588阅读:9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扳开式王冠瓶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扳开式王冠瓶盖。
所谓王冠瓶盖,是用于如酒瓶、酱油瓶、汽水瓶等容器瓶的构造最简单、最经济的一种瓶盖。一般而言,王冠瓶盖系以马口铁制成,呈帽状,全赖墙部的21个夹齿,以其金属之挠性及弹性,紧紧地抱持瓶口最上端的凸环,而以附贴于平顶内部之垫片(迫紧)密封瓶口,形成气密或液密。王冠瓶盖虽然构造简单,功能巧妙,但是开启时,必需藉开瓶器等工具,强制将夹齿拉越瓶口凸环,而使瓶盖脱离瓶口。所以人们不断研究出不依赖工具即可开启的王冠瓶盖。据申请人调查,所有的发明均属于将盖墙延伸形成拉片或拉环,并沿拉片之两侧冲切两道切痕,直到瓶盖之平顶之三分之二处。基本上,其发明构思系属于利用拉片或拉环为着力点,将盖墙拉撕破坏,尤其以设有拉环之瓶盖,其用意更能了解。申请人以往所获准之台湾新型专利7312号,美国3937349号专利,英国1466317号专利(获有多国专利),亦为同样的发明构思。申请人在筹备实施该专利产品中发现;第一、由于王冠瓶盖大多以马口铁冲制,材质较硬,欲以拉片或拉环撕破瓶盖,并不简单,尤其女性、老人、孩童等,拉力不足,不能轻易达到开瓶之目的。第二、由于拉撕困难,不能不使劲拉扯,因此,拉片及盖身之各突出点及破裂处,均有刮伤手指之可能,使使用者极不安心。第三、当拉片撕破盖墙,再往上撕拉时,未被拉破之其他盖墙亦即夹齿,仍然搭钩于瓶口之凸环,必须再使力上拉,才能拉离瓶口。尤其上开被拉撕之盖墙夹齿,相当锐利,于开启中或丢弃后,刮伤人之机会相当大。第四、上述瓶盖被拉开后,若欲盖回瓶口,必须将被拉开或其他变形部分,一一恢复原状后,始能达到暂时封瓶之效果。由于有上述费力、不安全、变形太大等重要问题,一般消费者,恐无法适应,因之以往获准之诸多同类专利案中,很难发现有已经实施之实例。申请人为了要使前述专利商品化,研究制造方法及改良产品构造,已近于实施阶段。不过,在其间更进一步新研究出的更理想的本发明,可能成为手启式王冠瓶盖中最完美之设计。
本发明之主要目的在于,在开启瓶盖时,将破坏瓶盖减少到最低程度,亦即切痕只有一条,且从盖墙之边缘至刚刚超过冲曲部。故扳开时,瓶盖裂开大约为5mm左右,当瓶盖脱离瓶口时,几乎没有变形。
本发明之第二个目的在于,为了减少使用者刮伤之机会,突破性的改为采用“扳开”之技术构思。亦即将扳柄加宽,利用封盖时弯成弧面,而成为硬性柄片。
本发明之第三个目的在于,为了减轻扳开力,设较宽较长之扳柄,切痕仅一条,可集中加力于一条线上,且减短切痕至刚刚超过冲曲部,并将切痕之末端切成沿扳柄一侧边(左侧或右侧)与夹齿缘之连接点扳开之断开或几乎断开之缺口。
本发明之第四个目的,在于可供男女老幼均能轻易安全使用,用手扳之扳开力小,且变形小,省力而安全。
本发明之第五个目的在于,扳开之动作,一方面为扳裂盖墙,且同时可以将瓶盖推出瓶口。
本发明之第六个目的在于,开启后,不必整理即仍可重复盖回瓶口,作为暂时性封口。因为破坏少,没有变形。
本发明之第七个目的在于,在切痕根部之终端或近终端处加设一与切痕呈交叉状之另一切痕,则不但扳开时因裂痕自原切痕顺次延至交叉切痕,可转换裂开之力为推开瓶盖之力,且因减少瓶盖面之金属弹性而易于盖回瓶口。
本发明为一种扳开式之王冠瓶盖,乃完全放弃常用手启式王冠瓶盖拉开或撕开之技术构思,而采取扳开的新构思。系由四个条件所构成第一、在王冠瓶盖之墙部,将跨接五至七个夹齿之盖墙部延长,形成硬性之扳柄;第二、沿扳柄之任何一侧,在盖墙之夹齿谷线,冲切一条适当深度之切痕,第三、该切痕之长度,自盖墙端部向上延伸,至刚刚超过冲曲部即行终止,第四、切痕之最末端,冲切成沿扳柄一侧边与夹齿缘之连接点断开或几乎断开之缺口,另外,若在切痕根部之终端或近终端处加设一与切痕呈交叉状之切痕,效果更佳。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点和功效,通过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就可以更加明了。
附面简单说明如下

图1A为本发明的切痕设于右侧的瓶盖的俯视图。
图1B为本发明的切痕设于左侧的瓶盖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瓶盖封盖前之透视图。
图3为本发明瓶盖封盖后之透视图。
图4A-4I为本发明瓶盖几种切痕形状的示意图。
图5A和5B为本发明瓶盖扳开之示意图。
图6A和6B为本发明瓶盖扳开之示意图。
图7A、7B为本发明与习用瓶盖启开构思之示意图。
如图1A、1B、2所示之本发明瓶盖,系未封瓶前之外观,常用王冠瓶盖之21个夹齿毫无变动。扳柄12为构成本发明功效之主要因素,为达到“扳”开的功能,扳柄12须与盖墙20连为一体。且为使之不致自夹齿缘11处折弯,扳柄12之宽度需跨5至7个夹齿,或者占瓶盖圆周约三分之一。又将扳柄12之边缘翻折成滚边17可增加扳柄之硬直性。在瓶盖未封于瓶口之前,扳柄12及整体夹齿缘11在同一平面,一齐与瓶盖平顶部10形成平行,因此硬直力尚未形成。
如图3所示,当瓶盖被封瓶器压束时,扳柄12被压成拱曲状,于是硬直性大增,成为一极为硬直之扳柄。
本发明之切痕15极短,仅从盖墙20之夹齿缘11延至刚刚超过冲曲部18之处。必须略超过冲曲部18之原因,是冲曲部18于冲压成形时被冲曲,成一加硬部位,容易扳破。切痕15之深度,视金属材质及其厚薄而定,以能扳开为准。切痕15之末端,由于夹齿缘11与气密或液密无关,故将之切成沿扳柄一侧边与夹齿缘之连接点断开或几乎断开之缺口,则可增加扳开的容易度。切痕15切于盖之表面或里面均可,但以在里面更实用美观。
图4A、4B、4C显示切痕的几种形状,又切痕15之根部终端或接近终端处若加一与切痕呈交叉状之切痕,如图4D至4I所示,则扳开之手力传至两切痕之交接处时,突然转弯,致使扳裂行动突然终止,并将扳开之手力巧妙地转换为顺势推开瓶盖之推力,故更有助于扳裂与推开。
当本发明之瓶盖封盖于瓶口时,即如图3所示,使用者启瓶时,如图5和图6所示,以手指头或姆指扳动扳柄12,当然附图中所示只不过是两例而已,各种姿势及指法均可。当手指一用力,力量即集中于最弱之切痕15之缺口13处,于是顺切痕15一直破裂至切痕15之根部,亦即冲曲部18。此种破坏,仅属裂开,而非撕开,由于四周仍有牵制,故不致有多少变形。而此一切痕15之裂开,同时将盖墙20抱持瓶口之抱持力解除,故藉着扳开的力量,同时将夹齿凹谷推越瓶口凸环,而非常轻易的将瓶盖开启。而且扳裂后之瓶盖,扳裂之切痕根部约略形成L形、T形或十字形,稍为增加在瓶盖上与原切痕呈横向之破坏处,故大大减少该处的金属弹性,不但更容易推开扳裂之瓶盖,而且盖回瓶口时,更为顺利。
上述开启瓶盖的原理,于图7A、7B可看出与先有技术之异处,图7A为习用者之拉撕之构思,而本发明则如图7B所示,系采用扳开之技术构思,两者截然回异。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仅扳开盖墙的极小部分,仅将夹齿凹谷滑越瓶口凸环即可,故与利用开瓶器将夹齿凹谷强迫滑越瓶口凸环,有较相类似之想法,而与一般手启式王冠瓶盖系藉撕破、拉起的观念,确有相当大的区别。
本发明之开启方式,系采用破坏最小,变形最小的观念,故使用者无受伤之忧虑,可放心扳动,不但可安心操作,且可放心使劲,故力量也较大。本发明使用时破裂处小,变形少,不致刮伤人手,此处,不必赘述即可明了。尤其在切痕根部终端或接近终端处加设一与切痕呈交叉状之切痕,可达易开易盖,乃为前所未有之构思。
本发明启开王冠瓶盖之观念为前所未有,且扳开轻巧,推开几乎与扳开同时完成,又破坏变形小,安全容易操作,极合实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扳开式王冠瓶盖,其特征在于将王冠瓶盖之盖墙部以五至七个夹齿部分延长,形成一硬性之扳柄,该扳柄之边缘系翻折有滚边构造,而沿扳柄之左侧或右侧,从盖墙部之夹齿缘至冲曲部间之瓶盖内壁或外表面,冲切一条适当深度之切痕,该切痕之根部系略超出冲曲部,而切痕之末端则切成沿扳柄一侧边与夹齿缘之连接点断开或几乎断开之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开式王冠瓶盖,其特征在于切痕之根部终端或近终端可加设一与切痕交叉之切痕。
全文摘要
一种扳开式王冠瓶盖,系将王冠瓶盖之盖墙部之部分夹齿部延长形成扳柄,该扳柄之边缘翻折有滚边构造,而沿扳柄之左侧或右侧,从盖墙体部之夹齿缘至冲曲部间之瓶盖内壁或外表面,冲切一条适当深度之切痕,该切痕之根部略超出冲曲部,而切痕之末端则切成沿板柄一侧边与夹齿缘之连接点断开或几乎断开之缺口,并可在切痕之根部终端或近终端处加设一与切痕成交叉之切痕,而组成一种操作安全容易,只要以手指头扳动扳柄,即可轻易启开瓶盖之扳开式王冠瓶盖。
文档编号B65D41/40GK1047479SQ8910361
公开日1990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1989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1989年5月24日
发明者徐士珍 申请人:徐士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