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软质承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2444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软质承载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软质材料制成的承载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式软质承载器。
目前市面所售而供人容置物品的承载器(如箱子、盒子、篮子、柜子、抽屉、筐子等),大都是以木材、钢铁、塑料等硬性材质制成,而本实用新型所要探讨的是,有关于软质材料制成的承载器,


图1是一般市售软质材料制成的承载器10的立体示意图,它是在由硬性材料制成的框体11四周面,以软质材料12(如藤、竹片、条状的塑料薄片)编织缠绕,而构成承载器10,又如图2承载器10也可不需要框体11,而直接利用软质材料12编织缠绕制成,只要在承载器10的周边处编织缠绕较多且较厚的软质材料12即可。
然而,不管是在框体11周面编织缠绕软质材料12而制成承载器10,或者直接以软质材料12编织缠绕而制成承载器10,两者皆存在严重的缺点如图3所示,承载器10包装运载而内、外销时,承载器10是一个接一个往上叠置,但是,承载器10具有适当的高度(如
图1、2所示),所以,堆叠承载器10时,只要堆叠几个承载器10就变成非常的高,而因此占据太多的空间,使得包装运载能力非常有限,并且对于包装运载而言,也非常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软质承载器,使承载器尚未使用之前,呈平面结构体,以减少其本身所占有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折叠式软质承载器包括底板、边围板、夹固元件;底板呈平面结构体,它包括硬性体、柔性层及将柔性层与硬性体固定结合在一起的夹固元件;边围板围绕固接于底板的周边,其形状与底板相配合,边围板呈可折叠状,它是以具有柔软性与韧性的材料编织缠绕而成,而在编织缠绕时,在边围板的每一边底端处各设有杆棒;夹固元件夹固于边围板每一边的杆体与底板周边之间。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软质承载器在底板与边围板尚未组合时,底板与边围板是呈分离状,且两者又可呈平面结构体,使得底板与边围板所占的空间非常小,当包装运载内、外销时,能够大大提高运载能力,便于包装运载。
下面通过优选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软质承载器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以往软质承载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以往另一种软质承载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以往软质承载器叠放一起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承载器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承载器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4的A-A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9部详细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承载器的底板、夹固元件及边围板部份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承载器叠放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承载器另一个形式的边围板立体示意图。
图4、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式软质承载器20,它包括底板21及边围板22等构件。
底板21,是呈预定形状的平面结构体(本实施例是举四边形为例),以供其他相关构件缠连设置,如图5、6所示,它是由硬性体211(本实施例以木板为例)、以具有较佳柔软性与韧性的材料(如藤、竹片、塑料片或其它类似功效的材料)编织而成的柔性层212及将柔性层212与硬性体211固定结合在一起的夹固元件213(本实施例是在硬性体211每一边各夹设两个为例)所组成,硬性体211位在底板21最下面,而柔性层212则位在硬性体211上面,如图8所示,夹固元件213是由金属板冲制而成,而在冲制成型时,形成有呈匚状的夹合部2131、具有弹性的卡合部2132及呈向上翘起的嵌接部2133,卡合部2132位在夹合部2131一侧(本实施例为左侧),而嵌接部2133则相对于卡合部2131而位在卡合部2132一侧(本实施例为左侧),且在夹合部2131表面设有预定数目呈三角形的尖块2134,再如图6所示,以当夹固元件213的夹合部2131分别夹固在硬性体211的周边时,借助尖块2134嵌入硬性体211,及勾住柔性层212的关系,而使夹固元件213稳稳夹固在硬性体211的周边,且同时使柔性层212定位在硬性体211上面。
边围板22围绕固接于底板21的周边,而配合底板21的形状,边围板21也呈预定形状并可折叠(本实施例是举四边形为例),边围板22也是以具有较佳柔软性与韧性的材料(如藤、竹片、塑料片或其它类似功效的材料)编织缠绕而成,如图8所示,且在编织缠绕时,在边围板22的每一边底端处各设有杆棒222。
本实用新型组合情形,首先,如图7、8所示,先将夹固元件213的夹合部2131卡置夹固于底板21硬性体211的周边,并借助夹合部2131表面所设的尖块2134,使得夹固元件213稳稳夹固在硬性体211的周边,并且也使柔性层212位在硬性体211上面,然后,将夹固元件213的卡合部2132对准边围板22每一边所设的杆棒222,并向下施加力量,以使卡合部2132夹扣住杆棒222,且嵌接部2133又可嵌入边围板22内,以当底板21往上移动时,嵌接部2133便发挥嵌固功效,使得底板21与边围板22能够稳固组合在一起,如此,即可组合完整且可供使用的承载器20,如图4。
至于本实用新型所能达到的功效,继续,如图9所示,由于边围板22是由具有较佳柔软性与韧性的材料30(如藤、竹片、塑料片或其它类似功效的材料)编织缠绕而成,所以,边围板22具有折叠的功效,以将边围板22呈立体状的结构折叠成平面状的结构,所以,当要内、外销而需要包装运载时,基于底板21本身即为平面状的结构体,而边围板22也可折叠成平面状的结构体,所以,底板21与边围板22占有的空间显得不多,在包装运载而一一叠放承载器20时,每一承载器20实际高度只有底板21与折叠后边围板22的厚度而已(当然,也可将底板21与边围板22分开包装运载,皆能大大提高运载能力),而并非边围板22的高度,所以,基于上述原因,使得本实用新型可大大提高运载能力,也即,其所能运载承载器20的数量大大增加,且因此而减少运载次数与运载成本,又因底板21与边围板22皆呈平面状的结构体,包装也比较方便。
此外,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承载器20另一种形式的边围板22’示意图,其不同于前述边围板22的地方是在于边围板22’相对的两边221’底端处所设的杆棒222’呈两段式,使得边围板22’折叠时,通过两边221’往内移动,便可折叠成平面状的结构,如此,也可大大提高运载能力。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软质承载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板、边围板、夹固元件;底板呈平面结构体,它包括硬性体、柔性层及将柔性层与硬性体固定结合在一起的夹固元件;边围板围绕固接于底板的周边,其形状与底板相配合,边围板呈可折叠状,它是以具有柔软性与韧性的材料编织缠绕而成,而在编织缠绕时,在边围板的每一边底端处各设有杆棒;夹固元件夹固于边围板每一边的杆体与底板周边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软质承载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柔软性与韧性的材料是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软质承载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柔软性与韧性的材料是竹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软质承载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柔软性与韧性的材料是塑料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软质承载器,其特征在于夹固元件是由金属板冲制而成,它包括呈匚状的夹合部、具有弹性的卡合部及呈向上翘起的嵌接部,卡合部位在夹合部一侧,嵌接部相对于卡合部而位在卡合部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软质承载器,其特征在于夹固元件的夹合部表面设有呈三角形的尖块。
专利摘要一种折叠式软质承载器,它是在呈平面状的底板周边设置夹固元件,以便将可折叠成平面状的边围板固接在底板的周边,而组成呈立体状并可供使用的承载器,当底板与边围板尚未组合时,底板与边围板皆呈平面状的关系,而能减少所占的空间,并腾出较多的空间,以供容纳更多的承载器,使得在运载内、外销时,能大大提高运载能力,且包装运载也较方便。
文档编号B65D1/00GK2138624SQ9223971
公开日1993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13日
发明者巫佑琦 申请人:巫佑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