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开识别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9267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擅开识别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具有外螺纹颈的容器的盖,尤其涉及形成有擅开识别带(tamper evident band)的这些盖。
食品、饮料、药剂、牙膏等的生产者都关心能保证他们的已投放市场的产品在由最终的消费者打开之前不被擅开。因此,传统上,在这些货物的盖子上包括有表明在货物被卖出之前,盖子是否已被擅开的装置。如果容器具有外螺纹颈部,通常在盖上设有一种与形成在容器颈部的挡边(retaing flange)的后面相啮合的擅开识别带。该擅开识别带是通过多个易断连接桥(bridges)连接到构成盖子一部分的悬垂侧缘(skirt)上。在将盖子加到容器上时,擅开识别带被推压超过挡边,然而,当将盖从容器拧出时,连接桥被剪切,擅开识别带被截留在挡边后面,而盖子沿容器颈部向上移动。
虽然这种擅开识别带已被广泛采用,但在两个相互矛盾的要求之间,要慎重地作出折中的处理。一方面,人们必须在不会使连接桥意外破裂、不会使擅开识别带本身破裂或变形、或者不会有害地影响盖子和容器之间的密封的情况下,以很高的速度将盖子加到容器上。另一方面,擅开识别带必须非常紧密地固定在挡边后面,并且连接桥和/或带必须极其容易被断裂,使盖子不能在连接桥和/或擅开识别带不断裂的情况下被从容器上取下。
另一问题是,未经授权的人可能试图在不破坏擅开识别带或易断连接桥的情况下,将盖子和擅开识别带取下,以便将容器内的东西污染或置换,然后将盖子装上。这种操作可能要借助于刀片之类的薄工具楔入擅开识别带和已装上盖子的容器颈之间来进行。然后可能将这些工具往外撬,以便扩大擅开识别带的内径,使其能翻过容器的挡边。在这过程中,工具将会沿着带的四周徐徐移进使带逐渐地以其周边的连续加长部分轻轻地翻过挡边。
上述型式的盖在世界上被极其大量地使用。为了使商业上可接受,这种盖必须能够以自动机械快速地进行生产。这本身就与这种盖和/或其擅开识别带的功能产生矛盾。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公众提供另一种型式的具有擅开识别带的容器盖。
根据本发明的广义方面,一种用于具有外螺纹颈部容器的盖,该盖包括一顶部和一其内表面具有互补螺纹的悬垂侧缘悬垂侧缘的一自由边由多个易断连接桥连接到一擅开识别带上,该带包括一基本上为圆筒形的带体部和一从带体部向内伸并适于提供凸缘的分段肋条,该凸缘与从容器颈部向外伸出的位于螺纹下面的挡边的下面相啮合,肋条具有一大致对着盖顶部的上侧面和一大致离开盖顶部的下侧面,带体部设有凸起或其它局部加厚区域,以增强带体部的纵向刚度,同时在其被压向容器的挡边时,可以沿径向扩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其颈部具有盖保持装置的容器的盖,该盖包括一顶部和一在其内表面具有与容器颈上的盖保持装置互补的盖保持装置的悬垂侧缘,悬垂侧缘的一自由端由多个易断连接桥连接到一擅开识别带上,该带包括一基本上为圆筒形的带体部和一从带体部向内伸并适于提供凸缘的肋条,该凸缘与从容器颈部向外伸出的位于盖保持装置下方的挡边的下面相啮合,该肋条具有一大致对着盖顶部的上侧面和一大致背向盖顶部的下侧面,该容器盖的特点在于,肋条的上侧面包括一与带体部邻接并从顶部向内朝下倾斜的第一表面和一从第一表面径向朝内设置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比,更接近垂直于盖的纵轴线。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盖侧缘上的盖保持装置包括一在该侧缘内表面上的螺纹。
从带体部向内伸出的肋条最好是分段的。
在现有技术的盖中,肋条断面中的上侧面总是呈直线的。该上侧面不是位于垂直于盖纵轴线的平面内,就是一倾斜于该轴线的简单平截锥形表面。在前者的情况下,因为该上侧面垂直于模芯从帽中被取出的方向,因此,难以进行模注。在后者的情况下,存在肋条被向上推而翻出容器颈挡边的更大可能性。本发明通过在肋条的上侧面设置一复合面解决了这些问题,该复合面包括一个有助于模注肋条的更加倾斜的径向外侧表面和一个增加从容器上原封不动地取下盖的难度的最好是垂直于盖的纵轴线的大体上平的径向内侧表面最好在肋条的上侧面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之间具有一比较明显的接合处。但是,它们也可以逐渐地汇合在一起,使肋条断面的上侧面呈大致弧形。业已发现,改善从容器上将盖取下的阻力可用上述这种方式来获得,它同时还促进了盖的模注。出于经济上的原因,这后一方面是重要的,必须使盖及其有关的擅开识别带能够以极高的速度进行模注。
肋条上侧面上的第一表面包括肋条上侧面径向宽度的25%-75%为好,较可取的是45%-55%。这第一表面与垂直于盖纵轴线的平面的夹角是10°-60°为好,较可取的是12°-40°,最好的是15°-25°。肋条上侧面的第二表面可包括肋条上侧面径向宽度的75%-25%为好,较可取的是55%-45%。第二表面可位于垂直于盖纵轴线的平面内或者与该平面成10°以下的角度,最好是位于该平面内。
在实施本发明时,业已发现,在用一个限定有肋条的由第一环形表面和第二环形表面组成的上侧面的注射模来注射成形盖时,在注出的产品上,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清晰界线肉眼可能会看不到,或至少难以分辨。据分析,这可能是由于当盖从模具中被推出时,第二环形表面被扭曲并被拖曳而形成一个与第一表面的倾角相近的倾角。尽管出现这种在模具上清晰显示出两表面,但在注出的盖上却没有清晰显示出两表面的异常现象,但业已发现,用这样一种模具模注出来的盖,与用没有限定肋条的由第一和第二表面组成的上侧面的模具模注出来的类似盖相比,前者显示出优异的防擅开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具有外螺纹颈部容器的盖,该盖包括一顶部和一在其内表面具有互补螺纹的悬垂侧缘,悬垂侧缘的一自由边由多个易断连接桥连接到一擅开识别带上,该带包括一基本上为圆筒形的带体部和一从带体部向内伸并适于提供凸缘的分段肋条,该凸缘与从容器颈部向外伸出的位于螺纹下面的挡边的下面相啮合,肋条具有一般大致对着盖顶部的上侧面和一大致离开盖顶部的下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是用合成塑料在模具中注射成型的,该模具限定肋条的上侧面,上侧面包含有一与带体部相邻、从顶部向内朝下倾斜的第一表面和一从第一表面径向朝内设置的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比,更接近垂直于盖的纵轴线。模具表面最好具有其它如前面所述的对于肋条的上侧面本身是较佳的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擅开识别带的径向内表面设有一列位于肋条和带的自由边之间的互相隔开的沿径向向内伸出的凸起。这些凸起,或者其中一些凸起,必要时,可横过带的纵向宽度而与肋条的下侧面相接触,或者它们可以只延伸至离带的下自由边不远的位置。它们最好与盖的纵轴线平行,但也可以倾斜于该轴线。这些向内伸出的凸起使人难以在带和容器之间插入刀片或其它工具,试图仔细地扩大带的直径以将盖原封不动地轻轻移过容器颈部而取下。
在一特别优选的结构中,分段的肋条具有交替的凸起,配置在相邻肋条段之间的间隔的下方,最好配置在肋条段的下侧面的中点的下方,所述凸起与肋条段的下侧面相接。这些凸起趋近肋条时,它们最好沿径向朝内倾斜,但是,它们最好不要从带体部的径向内表面向内延伸至肋条伸出的程度。这些凸起沿径向向内伸出最好不超过肋条上侧面的第一表面。
为与容器挡边啮合所形成的肋条,当其是围绕带分段的,它仍需要伸展在带内表面的圆周面的大部分范围上。肋条段最好使它们沿带的内圆周面均匀地隔开,并占据带内圆周面的至少50%,较可取的是占至少65%,最好是占至少80%。肋条最好具有与带体部相联的宽的底部。
每个肋条段最好形成有两个大体上平的端面,该两端面倾斜于盖的轴线并背向盖顶,即它们朝着模注这盖所用模具被取出的方向。平端面最好还倾斜于一个从盖的纵轴线延伸到相应肋条段端部的想像径向平面,使这些平端面倾斜于盖侧缘,其夹角小于各个想像平面与侧缘所成的夹角。
擅开识别带最好还设有从带体部的外表面向外伸展的局部加厚区域。加厚的区域最好还平行于盖纵轴线并横过带的纵向宽度。
外面加厚区域用来增强和加固擅开识别带。带的增强部最好在增大带的垂直刚度的同时还可保持其具有足够的柔性,便于将盖加到容器上。该增强部还允许将足够的轴向力施加到带的自由端,以便成功地将盖从生产盖所使用的模芯部推出。带的增强部还减少了盖被擅开和带被扩大以便使带被轻松地翻过加有盖的容器的挡边的可能性。
连接桥最好沿盖的圆周面均匀地隔开,但也可任意地按彼此沿径向对置的两组来配置。每组最好系据盖圆周面的1/4至1/3,而组与组之间的每个间隔据盖圆周面的1/4至1/6。每组连接桥最好由4至10个在组内等间隔配置的连接桥组成。
每组中的各个连接桥的轴线可以平行于盖轴线。但是,每个连接桥的轴线最好倾斜于盖的轴线,更可取的是可这样倾斜当从侧向看时,连接桥的上端相对于其下端是向左倾斜的。这种特别优选的结构是基于绝大多数的螺纹拧紧都是顺时针方向进行的这一事实。连接桥的优选倾斜使它们在盖被拧到容器上时可以弯曲。这在加盖时使带稳定,并减少了带或连接桥的破裂或变形的可能性。反之,连接桥的这种优选倾斜意味着,当盖被松开时,连接桥被拉直,这就将力集中,以便将连接桥在每个连接桥与带及侧缘的连接点处拉断。
盖侧缘内表面上的螺纹最好是由一系列从远离盖顶部的第一螺纹段开始,沿一螺旋螺纹轨迹配置的螺纹段组成。除了第一个螺纹段外,每个螺纹段最好形成有两个基本上平的端面,该两端面倾斜于盖轴线,背向盖顶部,即它们都面对模注盖所用模芯被抽出的方向。术语“基本上平的表面”用来表示一个实际上几乎是平的表面,或者是一个弯曲的表面,只要它都对着限定的方向。第一螺纹段最好在其远离相邻螺纹段的端部上形成尖端,以利于盖上的螺纹与容器颈部的相应螺纹互相配合。
螺纹段的基本上平的端面最好还倾斜于一个从盖纵轴线延伸到相应螺纹段端部的想像径向平面,使这些端面倾斜于圆筒形侧缘一个夹角,该夹角小于该相应想像径向平面与该侧缘所成的夹角。
为了帮助螺纹段之间的气体排出,在各相邻螺纹圈上的两两螺纹段之间的间隔要对准。在盖侧缘的内表面上可设置一个通过对准的间隔纵向延伸的槽。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一种包括一圆筒形壁的注射成型制品,该圆筒形壁在其径向内表面上形成有螺纹,该螺纹由多个沿螺纹的螺旋轨迹以隔开的阵列配置的螺纹段组成,至少一些螺纹段的至少一端终止于一基本上平的表面,该基本上平的表面倾斜于螺纹轴线并面对着生产该制品所用模芯被抽出的方向。
盖最好形成有与容器密封接触的装置以防止泄漏。大量的各种公知的密封装置中的任何一种都可用于按照本发明的盖。这些装置包括整体的密封肋条或挡边,填料或密封垫片。
密封装置最好包括一从盖顶部下面向下伸出的环形密封肋条,该肋条包含一个具有基本上为圆筒形内表面的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与盖顶部相连,并与盖侧缘相邻,还包含一个平截锥形的第二部分,它与第一部分远离盖顶部的端部相连并沿径向朝内伸出,终止于一环形自由端,第一部分具有一个至少与要装盖的容器的外径相等的内径,使得盖在与颈部的螺纹相啮合期间,该平截锥形第二部分被颈的自由端接触并被对着肋条第一部分的大致圆筒形的内表面折叠,以便在容器颈部的至少一个外表面同盖之间形成气密密封。
容器盖最好具有一个基本上为圆筒形的侧缘,其外表面带有一系列细的垂直肋条,这些细小垂直肋条在侧缘的下端终止于一窄的圆周肋条上,易断连接桥的径向尺寸比侧缘的小得多,连接桥的内表面与侧缘及带的相应径向内表面齐平,除了径向伸出超过侧缘径向范围的局部加厚部分外,带的径向外表面的直径稍小侧缘的直径。
在本发明的该最佳实施例中,侧缘的内表面最好是基本上呈圆筒形并具有从其内表面沿径向朝内突出的螺旋列的螺纹段,螺纹段被轴向对准的间隔彼此分开。带的内侧面最好由一位于肋条上方的与侧缘内表面同直径的光滑的上圆筒表面界定。肋条最好由围绕带的内圆周面均匀配置的肋条段构成,这些肋条段与侧缘内表面的螺纹段轴向对准,并且肋条段之间的间隔与螺纹段之间的间隔轴向对准。在肋条下面的带的内表面向下朝外倾斜,使带的下端比它的上端薄一些,这表面设有一列轴向对准的其径向厚度小于肋条段厚度的凸起,交替的一组凸起中的每一个的上端对接在其中一肋条段的中点,而其余一组的凸起中的每一个都与肋条段之间的一个间隔对准。
现在参考附图来叙述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容器盖的一实施例的径向剖视图;图2是沿图1所示盖的Ⅱ-II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所示盖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1所示盖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1所示盖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4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4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图8是从图3中的箭头A方向看到的图1所示盖的侧视图;图9是从图3中的箭头B方向看到的图1所示盖的侧视图;图10是容器盖另一实施例的放大纵向剖视图,示出该盖被拧到容器上时其与容器颈部的关系;图11是图10所示盖与容器颈部密封啮合时的纵向剖视图;图12是本发明容器盖所用的注射模具的一部分的垂直剖视图,其中形成肋条的区域还以放大比例示出。
擅开识别盖10包括一个连续的擅开识别带11,它具有一大致为圆筒形的带体部12,该带体部12由易断连接桥13固定到盖10的帽部14上。帽部14、易断连接桥13及擅开识别带11是用诸如聚乙烯或聚丙烯之类的适当材料注射成一整体的、帽部14包括圆顶部15和悬垂的侧缘16。侧缘16的内表面有螺纹,并适于被连接到通常由玻璃或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之类的塑料材料制成的具有外螺纹颈的容器上。
要装盖10的容器29(图10和图11中示出其一部分)包括一直接位于容器29的螺纹31下面的连续的大致环形的挡边30,以形成一径向伸出的凸缘擅开识别带11包括一围绕其内表面的肋条18,制成一定尺寸和形状以提供一向内伸出的凸缘一旦盖10被完全封闭到容器29上,这凸缘便与容器29的挡边30的下面相啮合。
肋条18由一系列被短断口20隔开的肋条段19组成。然而,这些肋条段19构成了擅开识别带圆周面的85%,它们一起作用恰如肋条18是基本连续的。断口20给擅开识别带带来了在圆周方向上的柔性,并使肋条18可在不受到足以破裂易断连接桥的力的作用下超过挡边30。
肋条18有面向着顶部15的上侧面21和背向着顶部的下侧面22。上侧面21具有一径向外侧的平截锥形表面23和一径向内侧的环形表面24。环形表面24位于垂直于盖10的纵轴线的平面内,而平截锥形表面23向内倾斜并向下离开顶部15,与垂直于盖10纵轴线的平面成约20°角度。外侧的平截锥形表面23和内侧的环形表面24各占肋条18上表面的径向宽度的一半。在使用中,正是此环形表面24啮合到被装上盖的容器29的颈部挡边的下面。平截锥形表面23的存在有助于盖10的模注,因为它防止了或至少大大地减少了生产出存在有变形肋条18的盖子的数量。它也保证了肋条18的刚性,从而防止了当盖10向下拧到容器29上使肋条18压向挡边30时肋条18的扭曲。肋条18足够坚固,使它自己可以在加到容器29上时经得起加给它的力,并且可以在将帽14正常除下或者在擅开容器29时,防止帽14在没有断裂易断连接桥13的情况下被除下。业已发现,在环形表面24没有伸过肋条18上表面21的全宽的情况下,不会有有害的影响。
在肋条18下面,并且在带11的带体部分12的内表面上,布置有多个向内伸的凸起25和28,每个凸起都具有与盖10的纵轴线基本一致的长轴线。凸起25和28从带体部分12的内表面沿径向朝内伸展,在将盖10加到容器29时,使凸起足以与挡边30接触,而一旦容器29被盖紧,凸起就紧密贴靠在容器的外颈表面上。每个交替内伸的凸起28在基本上连续的肋条18的断口20的下面与之隔开,不与肋条18相连。其馀的每个内伸的凸起25的一端被连接到肋条部分19的中心上。
每一肋条段19的径向内侧的自由边内伸大大超过凸起25和28的最内范围,并且必须充分坚固,足以在将盖10加到容器29期间形成自由支承,并防止带11向上跨过挡边30。
凸起25和28防止他人将刀片之类的工具沿径向向内插入带11的带体部12,并沿着带11圆周方向逐渐移动工具,企图将肋条18逐渐向上撬动并翻过容器29的配合挡边30。
沿带11的外表面是多个增强部分或增厚部分26。每一增厚部分26从肋条18的高度位置附近的区域伸展到带11自由端的区域。增厚部分26与内伸凸起25和28一起增强了带11,从而在保持足够的水平或径向柔性的同时,增强了带11的垂直刚度。这也允许将足够的轴向力施加到盖10的自由端,以成功地将盖10从生产盖时所使用的模具芯部推出来。
增厚部分26的外表面具有在径向上稍稍超出盖10其余部分的径向范围的平台27,使平台可被机械夹持或接触而不需接触到侧缘。
盖10形成有一个包含从帽部14的顶部15的下侧伸出的同心的环形密封肋条32的密封装置。该环形密封肋条32具有一个第一部即根部33和一个第二部34,根部33从顶部15按近似平行侧缘16的方向向下伸出,而第二部34在其与容器29的颈接触之前,朝着向内和离开侧缘16的方向倾斜。
肋条32的第二部34,当盖10被拧到容器29上时,与容器29的端部35接触,被对着第一部33的表面向上折叠。因此,形成盖10和容器29之间从容器29的侧壁36到端部35的连续的气密密封。
当盖10被拧到容器29的颈部上时,密封肋条32的第二部34被弯向顶部而变形。变形继续,使第二部34和顶部15内表面上的内肋条37之间发生接触。事实上,内肋条37对本发明是非必要的,必要时可去掉。
一旦第二部分34已接触顶部15,装盖10的进一步移动,将第二部34的接触部分挤压和夹紧在容器端部35和盖顶部15之间。当装盖10的移动继续时,往往会将肋条32的自由边压紧在容器29和盖顶部15之间,并对着容器端部35紧紧地“拉着”环形肋条32的第一部33,以便围绕容器29的从其一端上的环形表面35伸向其侧壁16的弯曲缘面形成一种密封。
当盖10被拧到容器29的颈部时,螺纹31也与侧缘16内表面的螺纹相啮合。当盖10向着容器29的颈部往下移动时,易断连接桥13形成一环形薄弱区,使肋条18可在容器29的挡边30上沿径向扩大。
在本实施例中,易断连接桥在盖10的圆周上是等间隔的,每一易断连接桥13的轴线是这样倾斜的,即当从侧面看时,每连接桥13的上端都相对其下端向左倾斜。因此,当盖10顺时针拧到容器29上时,连接桥13发生弯曲。当肋条18在挡边30上扩大时,侧缘16的下边缘42和带11的上边缘41具有彼此相对变形的的空间,而同时在它们之间仍存在有连接桥13。这稳定了带11并减少了在装盖时连接桥13断裂的可能性。
一旦肋条18越过挡边并啮合在挡边30之下,连接桥13就恢复到其伸展的方位(图11)。当盖10开始从容器29的颈部拧开,肋条18将带11阻止在挡边30的下面。当盖10被进一步拧开时,连接桥13被拉直,将力集中以在每个连接桥13与带11及侧缘16的连接点处将连接桥13拉断。
正如从图1中清楚地看到的,侧缘16的内侧,是一由多个螺纹段51组成的螺纹,而螺纹段51是沿螺纹轨迹呈间隔列配置的。除第一螺纹段52之外,每一螺纹段的两端都以一平面53为界。每个平面53都相对盖10的纵轴线倾斜,使其背离顶部15。每一平面53还相对于一个从盖10的轴线延伸到该平面53的想像径向平面倾斜,使平面53和侧缘16之间的最小夹角呈锐角,并小于该想像径向平面与侧缘16所成的角度。
第一螺纹段52在其后缘形成有一平面53,但在其前缘则形成有尖端54,这有助于盖10的螺纹与容器29颈部的相应螺纹的互相配合。
各圈螺纹中的各螺纹段51,与各螺纹段之间的间隔的情况一样,彼此是对准的。在侧缘16的内侧表面上在相邻螺纹段51之间的各对准的间隔中,形成有槽43。槽43起到在盖10被拧开时协助气体从碳酸饮料容器内排出的作用。
与前面就螺纹段而论的情况相同,各肋条段19的两端面都是倾斜的。这减少了当盖10从模具内取出时,肋条段19的端部被损坏的可能性。
盖10是在模芯上注出的。模芯特别限定了侧缘16的内表面、螺纹段51以及槽43。业已发现,使螺纹段51形成有平面53,与使螺纹段形成有类似于尖端54的尖端相比,可以大大减少在盖10被从模芯上推出时对螺纹段51的损坏。
图12描绘了用来模注肋条段19所用的模具44的一部分。可以看出,该模具设有一个其断面形状相应于肋条段19要求的斜面的凹槽45,该凹槽45被分成第一外表面47和第二内表面48。第一外表面47与限定带11内表面的模具圆柱面49邻接。该第一外表面47相对于垂直于模具轴线的平面倾斜20°角。第二内表面48位于垂直于模具轴线的平面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在不脱离广义而言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上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本发明作出许多变型和修改。所以,这些实施例在各方面都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权利要求
1.一种适于安装在其颈部带有盖保持装置的容器上的盖,该盖包括一顶部和一从该顶部的底面悬垂的侧缘部,该侧缘部带有与容器上的盖保持装置互补的盖保持装置,一带部由多个易断连接桥连接至侧缘的自由边上,该带部包括一基本上为圆筒形的带体部和一从带体部向内伸并适于提供一凸缘的肋条,该凸缘与从容器颈部向外伸出的位于盖保持装置下方的挡边的下面相啮合,该肋条具有一大致对着盖顶部的第一侧面和一大致背向盖顶部的第二侧面,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肋条的第一侧面包括一与带体部邻接并从顶部向内朝下倾斜的第一表面,以及一从第一表面内界限沿径向朝内延伸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具有一大致垂直于盖侧缘部的倾斜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该肋条是分段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分段的肋条的第一侧面的至少一些第二表面是平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各肋条段的长度总和等于带部内圆周面的至少5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各肋条段由一间隔分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各肋条段沿带的内周面是基本均匀配置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肋条段构成带内圆周面的至少65%。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肋条段构成带内圆周面的至少80%。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肋条段构成带内圆周面的至少65%。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肋条段构成带内圆周面的至少8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沿径向向内伸出的凸起,配置在带内壁上位于肋条的下方。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沿径向向内伸出的凸起,配置在带内壁上位于各肋条段的下方。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沿径向向内伸出的凸起,配置在带内壁上位于各肋条段的下方。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沿径向向内伸出的凸起,还配置在各间隔之间的下方。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沿径向向内伸出的凸起,还配置在各间隔之间的下方。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带部的外表面上具包括局部加厚区的对带部赋予纵向刚度、有同时在带部被移过容器的盖保持装置时使带部仍然能够沿径向向外伸展的装置。
1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带部的外表面上具有包括局部加厚区的对带部赋予纵向刚度、同时在带部被移过容器的盖保持装置时使带部仍然能够沿径向向外伸展的装置。
1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带部的外表面上具有包括局部加厚区的对带部赋予纵向刚度、带部的外表面上具有同时在带部被移过容器的盖保持装置时使带部仍然能够沿径向向外伸展的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带部的外表面上具有包括局部加厚区的对带部赋予纵向刚度、同时在带部被移过容器的盖保持装置时使带部仍然能够沿径向向外伸展的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带部的外表面上具有包括局部加厚区的对带部赋予纵向刚放、同时在带部被移过容器的盖保持装置时使带部仍然能够沿径向向外伸展的装置。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带部的外表面上具有包括局部加厚区的对带部赋予纵向刚放、同时在带部被移过容器的盖保持装置时使带部仍然能够沿径向向外伸展的装置。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形成有与容器密封接触的装置,以防止容器的泄漏,其中,使盖与容器密封接触的装置包括一从盖顶部下面向下伸出的环形密封肋条,该肋条包含一个具有基本上为圆筒形内表面的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与盖顶部相连,并与盖侧缘相邻,还包含一个平截锥形的第二部分,它与第一部分远离盖顶部的端部相连并沿径向朝内伸出,终止于一环形自由端,第一部分具有一个至少与要装盖的容器的外径相等的内径,使得在盖与颈部相啮合期间,该平截锥形第二部分被颈的自由端接触并被对着肋条第一部分的大致圆筒形的内表面折叠,以便在容器颈部的至少一个外表面同盖之间形成气密密封。
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形成有与容器密封接触的装置,以防止容器的泄漏,其中,使盖与容器密封接触的装置包括一从盖顶部下面向下伸出的环形密封肋条,该肋条包含一个具有基本上为圆筒形内表面的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与盖顶部相连,并与盖侧缘相邻,还包含一个平截锥形的第二部分,它与第一部分远离盖顶部的端部相连并沿径向朝内伸出,终止于一环形自由端,第一部分具有一个至少与要装盖的容器的外径相等的内径,使得在盖与颈部相啮合期间,该平截锥形第二部分被颈的自由端接触并被对着肋条第一部分的大致圆筒形的内表面折叠,以便在容器颈部的至少一个外表面同盖之间形成气密密封。
2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形成有与容器密封接触的装置,以防止容器的泄漏,其中,使盖与容器密封接触的装置包括一从盖顶部下面向下伸出的环形密封肋条,该肋条包含一个具有基本上为圆筒形内表面的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与盖顶部相连,并与盖侧缘相邻,还包含一个平截锥形的第二部分,它与第一部分远离盖顶部的端部相连并沿径向朝内伸出,终止于一环形自由端,第一部分具有一个至少与要装盖的容器的外径相等的内径,使得在盖与颈部相啮合期间,该平截锥形第二部分被颈的自由端接触并被对着肋条第一部分的大致圆筒形的内表面折叠,以便在容器颈部的至少一个外表面同盖之间形成气密密封。
2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形成有与容器密封接触的装置,以防止容器的泄漏,其中,使盖与容器密封接触的装置包括一从盖顶部下面向下伸出的环形密封肋条,该肋条包含一个具有基本上为圆筒形内表面的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与盖顶部相连,并与盖侧缘相邻,还包含一个平截锥形的第二部分,它与第一部分远离盖顶部的端部相连并沿径向朝内伸出,终止于一环形自由端,第一部分具有一个至少与要装盖的容器的外径相等的内径,使得在盖与颈部相啮合期间,该平截锥形第二部分被颈的自由端接触并被对着肋条第一部分的大致圆筒形的内表面折叠,以便在容器颈部的至少一个外表面同盖之间形成气密密封。
2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形成有与容器密封接触的装置,以防止容器的泄漏,其中,使盖与容器密封接触的装置包括一从盖顶部下面向下伸出的环形密封肋条,该肋条包含一个具有基本上为圆筒形内表面的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与盖顶部相连,并与盖侧缘相邻,还包含一个平截锥形的第二部分,它与第一部分远离盖顶部的端部相连并沿径向朝内伸出,终止于一环形自由端,第一部分具有一个至少与要装盖的容器的外径相等的内径,使得在盖与颈部相啮合期间,该平截锥形第二部分被颈的自由端接触并被对着肋条第一部分的大致圆筒形的内表面折叠,以便在容器颈部的至少一个外表面同盖之间形成气密密封。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盖侧缘的盖保持装置包括在该侧缘内表面上的螺纹。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在盖侧缘内表面上的螺纹是由一系列从远离盖顶部的第一螺纹段开始,沿螺纹轨迹配置的螺纹段形成的。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除第一螺纹段外,各个螺纹段形成有两个基本上平的端面,每个平端面相对于盖轴线是倾斜的,方向朝下,背向盖的顶部。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在各相邻螺纹圈上的两两螺纹段之间的间隔是对准的。
3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侧缘的内表面基本上呈圆筒形并具有包括从其内表面沿径向朝内突出的螺旋列的螺纹段的盖保持装置,螺纹段被轴向对准的间隔彼此分开;带的内侧面由一位于肋条上方的与侧缘内表面同直径的光滑的上圆筒表面界定,肋条由围绕带的内圆周面均匀配置的肋条段构成,这些肋条段与侧缘内表面的螺纹段轴向对准,并且肋条段之间的间隔与螺纹段之间的间隔轴向对准,在肋条下面的带的内表面向下朝外倾斜,使带的下端比它的上端薄一些,这表面设有一列轴向对准的、其径向厚度小于肋条段厚度的凸起,交替的其中一组凸起中的每一个的上端对接在其中一肋条段的中点,而其余一组的凸起中的每一个与肋条段之间的一个间隔对准。
全文摘要
一种适于安装在其颈部带有盖保持装置的容器上的盖,该盖包括一顶部和一从该顶部的底面悬垂的侧缘部,该侧缘部带有与容器上的盖保持装置互补的盖保持装置,一带部由多个易断连接桥连接至侧缘的自由边上,该带部包括一基本上为圆筒形的带体部和一从带体部向内伸并适于提供一凸缘的肋条,该凸缘与从容器颈部向外伸出的位于盖保持装置下方的挡边的下面相啮合,该肋条具有一大致对着盖顶部的第一侧面和一大致背向盖顶部的第二侧面,肋条的第一侧面包括一与带体部邻接并从顶部向内朝下倾斜的第一表面,以及一从第一表面内界限沿径向朝内延伸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具有一大致垂直于盖侧缘部的倾斜角。
文档编号B65D55/02GK1134905SQ9610257
公开日1996年11月6日 申请日期1996年2月1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16日
发明者C·M·垣塞, R·M·德鲁伊特 申请人:精密阀门(澳大利亚)有限公司, R·M·德鲁伊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