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状防伪酒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0781阅读:1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葫芦状防伪酒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酒瓶防伪的结构。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名优产品逐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一些不法分子见利忘义,采用各种不正当手段仿冒名优产品,其中名优酒的假冒伪劣尤为突出,名优酒生产厂家为维护企业声誉和消费者利益,采用各种防伪技术,但目前酒类防伪技术手段仍然有限,远不能满足众多的名优酒厂家对其产品防伪的需求,而且现有防伪技术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有的防伪酒瓶启封后有玻璃碎屑,影响饮用;二是有的防伪酒瓶开启后整体结构能够恢复到开启前状态,给造伪者有可趁之机,不能有效的起到防伪作用;三是有的包装工序复杂,不适应流水线上大批量的包装生产;四是有的防伪酒瓶包装费用太高,增加了工厂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一经使用便不能复原的葫芦状酒瓶结构,以克服现有防伪手段存在的缺陷,满足广大名优酒厂的酒瓶防伪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酒瓶下部用于装酒,上部有小葫芦结构,一根上部带一组凸圈,下部有一个凸圈及小孔且底部密闭的导管,从瓶口插入小葫芦内使导管和下凸圈刚好密合酒瓶颈部,小葫芦口部放入一内塞,其上有止回触须,使导管只能向上拉动,导管上部有一玻璃密封环胶于瓶口,其上再用瓶盖与瓶口拧合。开启瓶盖,向上提拉导管,导管底部高开瓶颈,倾斜酒瓶后,酒从瓶颈进入小葫芦内,经导管上的小孔从导管口流出。这时导管成为斟酒的漏斗,酒用完后,由于导管不能复位,酒瓶即报废。达到防伪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塞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管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管下凸圈、2导管上凸圈组、3内塞止回触须、4小葫芦颈、5酒瓶颈、6玻璃密封环、7、导管、8导管孔、9导管上口、10酒瓶盖、11内塞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实施方法当酒装入瓶中后,导管7从瓶口插入其下部与酒瓶颈5密合,导管下凸圈1贴合于瓶颈5处,将内塞从瓶口放入,这时内塞11的止回触须位于小葫芦颈4处的导管上凸圈组2上,将密封玻璃环6从导管上口9套入使密封环6位于瓶口内并用玻璃胶将其密封,再拧上瓶盖10。饮用时拧掉瓶盖10,将导管7向上拉动,这时导管上凸圈将越过止回触须3进入内塞11,导管上口9成为斟酒漏斗,倾斜酒瓶酒经瓶颈5流入小葫芦内,经导管孔8从导管出口流出,由于止回触须的止回作用,导管7将不能被推向下行复位,强行下推将破坏止回触须和导管结构,酒瓶将报废,从而达到防伪的目的。
本实用型有以下优点及效果1、防伪性能好,该结构一经开启即成稳定状态,不能恢复原状,防伪结构稳定可靠。
2、实用性强,该结构包装工序简便,消费者开启容易,饮用方便卫生。
3、经济效益高,该结构降低了酒的包装成本,提高了包装效率,同时适应市场,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1.一种葫芦状防伪酒瓶,其特征在于酒瓶颈(5)上部有一葫芦状结构,一根上部带一组凸圈(2)下部带一凸圈(1)其底密闭中部带导管孔(8)的导管(7)从瓶口插入,塞入瓶颈(5)处,导管下凸圈1压紧于瓶颈(5)上,带止回触须(3)的内塞(11)经导管上口(9)套入小葫芦(4)处玻璃密封环(6)从导管上部套入并用胶封于瓶口处,酒瓶盖(10)盖于瓶口外侧。
专利摘要一种葫芦状防伪酒瓶,它由导管、内塞组成,导管下部塞于瓶颈,导管上部一组凸圈被内塞的止回触须阻挡,使导管盖紧酒瓶,使用时打开瓶盖拉动导管,酒进入小葫芦并经导管孔从导管口流出同时,防伪结构即不能复位,起到有效的防伪作用,是名优酒防伪的一种新包装结构。
文档编号B65D85/72GK2294236SQ9622351
公开日1998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24日
发明者张学坚 申请人:张学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