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开启识别特性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436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备开启识别特性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在口颈部的外周面形成外螺纹和位于该外螺纹下方的卡止凸接部的用来收容饮料等容器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盖,更具体的是涉及具有开启识别特性(当为了不正当目的而使用容器盖时,会残留其使用痕迹的特性)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盖。
众所周知,作为适用于在口颈部的外周面形成外螺纹与位于该外螺纹下方的卡止凸接部的用于清凉饮料等的玻璃或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容器盖,供给广泛实用的有例如特公昭58-32103号公报、特公昭62-18421号公报、特开平4-311461号公报、实开平6-54544号公报以及特开平8-80957号公报所公开形式的具有开启识别特性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盖。这种容器盖具有圆形顶壁和从该圆形顶壁下延的侧壁。在侧壁形成沿周向延伸的周向断裂装置,侧壁被划分为周向断裂装置上方的主部和周向断裂装置下方的开启识别底部。在侧壁主部的内周面形成与在容器的口颈部形成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在开启识别底部的内周面形成与在容器的口颈部形成的卡止凸接部相配合的卡止装置。周向断裂装置包括多个在周向间隔配设的桥接部,这些桥接部将开启识别底部与侧壁的主部连接,而且这些多个桥接部中的一个是横截面面积大的高强度桥接部。在开启识别底部形成轴线方向断裂装置。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是由通过减小材料的厚度而形成的刻痕构成,或是由包括非连续部的微缝(通过将材料在其厚度方向完全切断、或是在成形时使材料在其厚度方向不全部相连而形成的槽)构成。
把容器盖安装在容器的口颈部密封时,将容器盖装配在口颈部并使其在关闭方向旋转,这样使容器盖的内螺纹与口颈部的外螺纹螺合。容器盖随着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螺合进行而下降,容器盖的卡止装置弹性地越过口颈部的卡止凸接部并被卡在其下面。为了开启容器的口颈部,则使容器在打开方向旋转。这样,因为容器盖的内螺纹沿着口颈部的外螺纹移动而解除两者的螺合,所以容器盖随着向打开方向的旋转而上升。但是,因为在开启识别底部形成的卡止装置被卡在口颈部的卡止凸接部,所以开启识别底部被阻止上升,由此而引起在周向断裂装置产生应力,周向断裂装置中的桥接部除了一个高强度桥接部之外都断裂。而且还预期产生如下的情况,即,在开启识别底部形成的轴线断裂装置的刻痕断裂,或者微缝的非连续部分断裂,这样开启识别底部展开为带状,由此而解除卡止装置对于卡止凸接部的卡止,然后容器盖的整体随着向打开方向的旋转上升并从口颈部脱离。
然而,根据本发明者等的经验,上述的以往的容器盖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在开启容器的口颈部时,预期是使在开启识别底部形成的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刻痕断裂,或是微缝的非连续部断裂,将开启识别底部展开为带状,但是,并非是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刻痕或微缝的非连续部断裂,而是周向断裂装置中的一个高强度桥接部断裂,因而刻痕或微缝的非连续部没断裂而残留下来,所以环形状态的开启识别底部从侧壁的主部完全分离,使环形状态的开启识别底部残留在容器的口颈部,而容器盖的其它部分从口颈部脱离。在发生这种情况的场合,从废弃物的所谓材料区分收集的观点或是为了容器的再使用,则必须另外进行如下的作业,即,用适当的切断工具把环形状态的开启识别底部展开为带状而从容器的口颈部除去。
为了解决以往容器盖的上述问题,意图是利用从开启识别底部的上端至下端连续延伸的微缝来构成配设在开启识别底部的轴线方向断裂装置。这样,在开启容器的口颈部时,当周向断裂装置中的桥接部除了一个高强度桥接部之外都断裂时,开启识别底部必然会展开为带状,因此可以充分确切地使容器盖整体从容器的口颈部脱离。但是,如果仅仅是利用从开启识别底部的上端连续延伸至下端的微缝来构成配设在开启识别底部的轴线方向断裂装置,则在把容器盖安装在容器的口颈部时,特别是当容器盖的卡止装置弹性地越过口颈部的卡止凸接部时,开启识别底部在其轴线方向断裂装置存在的部位会扩张,由此会引起周向断裂装置的多个桥接部中的至少几个断裂,有这种不允许发生的事情的倾向。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新型并且改进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盖,该合成树脂制容器盖能够充分确切地防止下述情况的发生即,配设在开启识别底部的轴线方向断裂装置实质上是由从开启识别底部的上端连续延伸至下端的微缝而构成,因此当周向断裂装置中的桥接部除了一个高强度桥接部之外都断裂时,虽然开启识别底部必然会展开成带状的形态,但是在将容器盖安装在容器的口颈部时,开启识别底部在其周向断裂装置存在的部位扩张,由此而会引起周向断裂装置中的多个桥接部中的至少几个会断裂的这种情况。
为了达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发明中使多个桥接部中的两个成为横截面面积大的高强度桥接部,将这样的两个高强度桥接部配设在由从开启识别底部的上端延伸至下端的微缝而构成的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上端的两侧,使一个高强度桥接部从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上端或是从靠近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一端向周向的一方延伸,而使另一个高强度桥接部从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上端或是从靠近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一端向周向的另一方延伸。
即,根据本发明,作为达到上述主要目的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盖是适用于在口颈部的外周面形成外螺纹和位于该外螺纹下方处的卡止凸接部的容器,而且是具有开启识别特性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盖,该合成树脂制容器盖具有顶壁和从该顶壁下延的侧壁,在该侧壁形成在周向延伸的周向断裂装置,该侧壁被划分为该周向断裂装置上方的主部和该周向断裂装置下方的开启识别底部,在该侧壁的主部的内周面形成与该口颈部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在该开启识别底部的内周面形成与该口颈部的卡止凸接部相配合的卡止装置,该周向断裂装置包括在周向间隔配设并将开启识别底部与该侧壁的主部相连接的多个桥接部,该桥接部中的一个是具有大的横截面面积的第一高强度桥接部,在该开启识别底部配设轴线方向断裂装置,在提供的该合成树脂制容器盖中,其特征在于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实质上是由从开启识别底部的上端连续延伸至下端的微缝而构成,该多个桥接部包括第一高强度桥接部以及具有大的横截面面积的一个第二高强度桥接部,该第一高强度桥接部和该第二高强度桥接部在周向所视是配设在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两侧,该第一高强度桥接部从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上端或是从靠近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一端向周向的一方延伸,该第二高强度桥接部从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上端或是从靠近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一端向周向的另一方延伸,通过使该内螺纹与该外螺纹螺合并将该卡止装置卡止在该卡止凸接部而将容器盖安装在口颈部,当解除该内螺纹与该外螺纹的螺合从该口颈部脱离时,该第一高强度桥接部与该第二高强度桥接部中的至少一个断裂。
该第一高强度桥接部的横截面面积比第二高强度桥接部的横截面面积大,在解除该内螺纹与该外螺纹的螺合从该口颈部脱离时,理想情况是该第二高强度桥接部断裂,而该第一高强度桥接部不断裂而残留下来,使该开启识别底部展开成带状,从而解除该卡止装置对于该卡止凸接部的卡止,包括该开启识别底部的容器盖整体从该口颈部脱离。理想情况是该第一高强度桥接部的横截面面积为1.50至4.50mm2,该第二高强度桥接部的横截面面积为0.80至2.20mm2。理想情况是在解除该内螺纹与该外螺纹的螺合而从该口颈部脱离时的容器盖旋转方向来看,该第一高强度桥接部位于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前方,该第二高强度桥接部位于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后方。理想情况为该第一高强度桥接部的一端与该第二高强度桥接部的一端位于距离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上端间隔1.00至3.00mm。在理想实施形式中,在该开启识别底部附设从其下端延伸的薄壁凹槽,构成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微缝仅部分延伸或完全不延伸到该薄壁凹槽。
图的简单说明

图1根据本发明构成的容器盖的理想实施形式的局部剖面的正面图;图2沿图1中A-A线的横剖面图;图3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变形例的局部正面图;图4将图1所示的容器盖安装在容器的口颈部的状态的局部剖面的正面图;图5第一高强度桥接部的变形例的局部横剖面图;图6第一高强度桥接部以及第二高强度桥接部的变形例的局部横剖面图;图7第一高强度桥接部以及第二高强度桥接部的其它变形例的局部横剖面图;图8第一高强度桥接部以及第二高强度桥接部的另外其它变形例的局部横剖面图;图9根据本发明构成的容器盖的其它理想实施形式的局部剖面的正面图;
图10沿图9中B-B线的局部横剖面图。
以下参照附图更为详细地说明根据本发明构成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盖的理想实施形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构成的容器盖的理想实施形式。可以用如聚丙烯或者硬质聚乙烯的适宜的合成树脂形成的以标号2表示的容器盖具有圆形顶壁4和从该顶壁4的边缘下延的大致为圆筒形状的侧壁6。在侧壁6形成周向断裂装置8(在后面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该周向断裂装置8),侧壁6被划分为周向断裂装置8上方的主部10和周向断裂装置8下方的开启识别底部12。
在侧壁6的主部10的外周面,在靠近其下端处形成向下方外径逐渐增大的圆锥形状部14。侧壁4的主部10的下端部即圆锥形状部14下方的部分以及与此相连的开启识别底部12的外周面也形成向下方外径稍微逐渐增大的圆锥形状。在主部10外周面的圆锥形状部14上方的部分形成防止手滑的凹凸形状16。在主部10的内周面形成内螺纹18。该内螺纹18在周向有间隔地形成在轴线方向延伸的切槽20。该切槽20构成开启容器口颈部时的所谓通气路。在主部10的内周面,在其上端部还形成环状突条22。而且,在由这样的环状突条22与顶壁4的内面所限定的空间配设与容器盖2的主体分别形成的密封垫片24。通过向顶壁4的内面供给软化熔融状态的合成树脂原料、并且用按压工具压缩该合成树脂原料而能够很方便地形成该密封垫片24。用于密封垫片24的合成树脂原料最好是使用如软质聚乙烯类的较软质的合成树脂。
在开启识别底部12的内周面上部形成向下方的环状肩面26。而且,在该环状肩面26的下方,在开启识别底部12的内周面形成在周向等间隔的多个翼片28。从以后的说明可知,这样的翼片28构成了与在容器口颈部所形成的卡止凸接部相卡止的卡止装置。各个翼片28从与开启识别底部12的内周面相连接的基缘30朝着将容器盖2安装在容器的口颈部时的容器盖的关闭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即在图1中从上方所视为相对顺时针的相反方向倾斜,并且向半径内方突出。各个翼片28的基缘30本身也相对容器盖2的上述关闭旋转方向而向相反方向倾斜并且向下方延伸。在开启识别底部12的下端附设向半径方向内侧弧状延伸的薄壁凹槽32。
参照图1及图2继续说明,在开启识别底部12形成轴线方向断裂装置34。重要的是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34实质上是由从开启识别底部12的上端连续延伸至下端的微缝而构成。在图示的实施形式中,构成轴线方向断裂装置34的微缝从开启识别底部12的上端向下方连续延伸至薄壁凹槽32的上端,但并未完全延伸至薄壁凹槽32或仅部分延伸至薄壁凹槽32(由于后述的在轴线方向断裂装置34的形成操作过程中的切断误差,微缝可以是向薄壁凹槽32内部分延伸的状态或完全不延伸的状态)。如果愿意,也可以使构成轴线方向断裂装置34的微缝延伸至薄壁凹槽32的前端。理想情况是构成轴线方向断裂装置34的微缝与在开启识别底部12的内周面形成的翼片28的基缘30不交叉。而是位于翼片28之间。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使构成轴线方向断裂装置34的微缝稍许倾斜,以此取代铅直延伸(即与中心轴线平行),例如使构成轴线方向断裂装置34的微缝如图3所示与翼片28的基缘30平行地延伸。
通过参照图2可明确理解上述周向断裂装置8包括在周向间隔配设的多个桥接部36a、36b、36c以及36d。在配设周向断裂装置8的横剖面图中,在桥接部36a、36b、36c以及36d以外的区域,侧壁6的主部10和开启识别底部12最好是通过切断而相互分离。因而,开启识别底部12通过桥接部36a、36b、36c以及36d与主部10连接。桥接部36a(后面提及的第一高强度桥接部36c配置的区域除外)在周向等间隔配置多个,并具有相同的横截面形状。桥接部36b(后面提及的第一高强度桥接部36c配置的区域除外)也在周向等间隔配置多个,也具有相同的横截面形状。桥接部36a与桥接36b配置相同数目,并使各个桥接部36b位于相邻的桥接部36a的中间。各桥接部36a的横截面面积非常小,而且虽然各桥接部36b的横截面面积比桥接部36a的横截面面积稍大些但也非常小,桥接部36a与桥接36b是非常容易断裂的。桥接部36c是横截面面积大的第一高强度桥接部。桥接部36d也是具有较大横截面面积的第二高强度桥接部。图2中,第一高强度桥接部36c从位于距离上述轴线方向断裂装置34的上端逆时针方向(周向的一个方向)间隔L1的一端在逆时针方向延伸,第二高强度桥接部36d从位于距离上述轴线方向断裂装置34的上端顺时针方向(周向的另一个方向)间隔L2的一端向顺时针方向延伸。在把容器盖2安装在容器的口颈部时以及从容器的口颈部脱离容器盖2时,为使容器盖2可确切地产生后述的状况,理想情况是第一高强度桥接部36c的横截面面积A1为1.50至4.50mm2,第二高强度桥接部36d的横截面面积A2比第一高强度桥接部36c的横截面面积小(A2<A1),为0.80至2.20mm2。而且,上述间隔L1以及L2最好为1.00至3.00mm。
下面说明上述容器盖2一例的制作过程。首先,用适当的合成树脂通过压缩成形或注射成形而成形容器盖2的主体(即除去密封垫片24的部分)。在成形的容器盖主体中,尚未形成周向断裂装置8,在周向断裂装置8的部位,侧壁6的主部10与开启识别底部12在整个横截面区域连接。而且,薄壁凹槽32尚未形成凹槽,而是如图1双点划线所示铅直向下方延伸。
然后进行如下的切断工序来形成周向断裂装置8。通过参照图1可明确理解在侧壁6的内周面,在上述环状肩面26的稍上方也形成朝向下方的环状肩面38。而且,从该环状肩面38向下方形成延伸至环状肩面26稍上方位置的突条40a以及40b。突条40a在周向等间距配设多个,并为相同形状。突条40b也在周向等间隔配置,并为相同形状。突条40a与突条40b配置相同数目,并将各个突条40b位于相邻的突条40a的中间。突条40a(除了位于上述第一高强度桥接部36c区域的突条40a之外)限定上述桥接部36a,突条40b(除了位于上述第一高强度桥接部36c区域的突条40b之外)限定上述桥接部36b。因此,突条40a的横截面形状与桥接部36a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突条40b的横截面形状与桥接部36b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在形成周向断裂装置8的切断工序中,首先,仅留下第一高强度桥接部36c以及第二高强度桥接部36d所存在的角度区域,从侧壁6的外周面至内周面逐渐切断侧壁6。在这样切断时所使用的切断刀具实际上并未作用在突条40a以及40b上,虽然切断时可将突条40a以及40b的半径方向外侧部分切断,但不切断突条40a以及40b的主部而将其留下来,这样就生成了桥接部36a以及36b。然后,在第一高强度桥接部36c以及第二高强度桥接部36d所存在的角度区域,从侧壁6的外周面使切断刀具作用到侧壁6的厚度方向的所定深度(在图示的实施形式中,是至厚度的一半深度)而将侧壁6部分切断,这样而生成第一高强度桥接部36c以及第二高强度桥接部36d。参照图2可明确理解,在图示的实施形式中,一个突条40a和一个40b限定第一高强度桥接部36c的一部分。然后,使轴线方向延伸的切断刀具作用在开启识别底部12,将开启识别底部12至下端在厚度方向整体在轴线方向切断,从而形成了构成轴线方向断裂装置34的微缝。
在上述切断工序之后,将加热卷缩工具作用在尚未卷绕而实际还铅直延伸的薄壁部,从而形成图1实线所示形态卷绕的薄壁凹槽34。然后,通过使用按压工具的上述成形工序而形成密封垫片,这样就完成了容器盖2。
图4所示为将容器盖2按要求安装在容器的口颈部42的状态。可以用玻璃或如聚对苯二甲酸乙撑酯的适当的合成树脂形成的容器的口颈部42整体为圆筒形状,在其外周面形成外螺纹44和位于该外螺纹44下方的环状卡止凸接部46。当把如清凉饮料的适当物体装入容器之后,把容器盖2安装在口颈部42。此时,将容器盖2装配在口颈部42,使容器盖2在关闭旋转方向、即图4中从上方所视为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样,使容器盖2的内螺纹18与口颈部42的外螺纹44螺合,使容器盖2随着旋转下降。在容器盖2的开启识别底部12形成的翼片28弹性变形地通过口颈部42的卡止凸接部46,然后弹性恢复而卡在卡止凸接部46。翼片28通过卡止凸接部46时,在开启识别底部12作用有向半径方向外向的力,由该力引起构成开启识别底部12的轴线方向断裂装置34的微缝扩张。但是,在根据本发明构成的容器盖2中,从周向所视,在微缝的一侧存在第一高强度桥接部36c(图2),另一侧存在第二高强度桥接部36d(图2),由于这些第一高强度桥接部36c和第二高强度桥接部36d的保持作用而能够充分确切地防止微缝所不希望的扩张,因此,在安装容器盖2时,能够充分确切地防止桥接部36a以及36b(图2)断裂。配设在容器盖2的顶壁4内面的密封垫片24与口颈部42的顶面部密接,这样将口颈部42密封。
在开启容器的口颈部42时,使容器盖2在打开旋转方向、即图4中从上方所视为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样,因为使得在容器盖2的侧壁6的主部10形成的内螺纹18沿着在容器的口颈部42形成的外螺纹移动,所以使容器盖2随同旋转上升。然而,因为在容器盖的开启识别底部12其内周面形成的翼片28被口颈部46的卡止凸接部46卡住,所以被阻止向上方移动。因此,配设在侧壁6的周向断裂装置8的桥接部36a、36b、36c以及36d(图2)产生相当的应力,由于该应力而使横截面面积非常小的桥接部36a以及36b断裂,然后而且第二高强度桥接部36d也断裂。进而,附设在开启识别底部12的薄壁凹槽32沿着在开启识别底部12形成的微缝(构成轴线方向断裂装置34)的延长线断裂。因为薄壁凹槽32的壁厚很薄,所以能够非常容易而且确切地实现薄壁凹槽32的这种断裂。在进行上述的断裂时,通过未断裂而残留的第一高强度桥接部36c而继续与侧壁6的主部10连接的开启识别底部12从第一高强度桥接部36c存在的部分变形为延伸成弧状的形态,解除了翼片28对于口颈部42的卡止凸接部46的卡止。然后,包括开启识别底部12的容器盖2的整体随同旋转而上升,这样,使容器盖2的整体从口颈部42脱离。在这样的开启操作过程中,当容器盖2稍微上升而使密封垫片24从口颈部42的顶面分离时,通过口颈部42的顶面部和密封垫片24之间、而且通过在容器盖2的内螺纹18上所形成的切槽20(图1),使口颈部42内与外部连通。
在上述的开启操作时,当第一高强度桥接部36d偶尔也断裂时,开启识别底部12从侧壁6的主部10脱离,因此,容器盖2的开启识别底部12的以外部分从口颈部42脱离,而开启识别底部12残留在口颈部42。但是,因为形成在开启识别底部12的轴向方向断裂装置34实际上是由从开启识别底部12的上端至下端连续延伸的微缝构成,所以,不需要切断刀具等,在薄壁凹槽32未沿微缝的延长线断裂的场合将此处断裂,能够非常容易地将残留的开启识别底部12从口颈部42脱离。
图5所示为第一高强度桥接部的变形例。在图5所示的变形例中,因为增大了第一高强度桥接部136c的横截面面积而增大了其强度,所以,图5中第一高强度桥接部136c在左端部开启识别底部112未被完全切断,图5中在左端部第一高强度桥接部136c从开启识别底部112的外周面至内周面在厚度方向整体相连。
图6所示为第一高强度桥接部以及第一高强度桥接部的变形例。在图6所示的实施形式中,在第一高强度桥接部236c和第二高强度桥接部236d的双方区域,开启识别底部212不完全切断,第一高强度桥接部236c和第二高强度桥接部236d双方在其周向的全部区域从开启识别底部112的外周面至内周面在厚度方向整体相连。另外,第一高强度桥接部236c和第二高强度桥接部236d的周向长度比图2所示的第一高强度桥接部36c和第二高强度桥接部36d的周向长度短。而且,一个突条240b限定第一高强度桥接部236c,但与该一个突条240b相邻并位于其右侧的突条240a不限定第二高强度桥接部236d,而是限定普通的桥接部236a。
图7是第一高强度桥接部以及第一高强度桥接部的另一变形例。在图7所示的实施形式中,第一高强度桥接部336c相对构成轴线方向断裂装置334的微缝的上端没有间隔,从构成轴线方向断裂装置334的微缝的上端在图7向右方延伸,同样,第二高强度桥接部336d相对构成轴线方向断裂装置334的微缝的上端没有间隔,从构成轴线方向断裂装置334的微缝的上端在图7向左方延伸,因此,第一高强度桥接部336c和第二高强度桥接部336d通过微缝而邻接。
图8是第一高强度桥接部以及第二高强度桥接部的又一变形例。图8所示的实施形式的第一高强度桥接部436c相对构成轴线方向断裂装置434的微缝的上端没有间隔,从构成轴线方向断裂装置434的微缝向右方延伸,一个突条440b限定第一高强度桥接部436c,但与该突条440b相邻并位于其右侧的突条440a不限定第一高强度桥接部436c,而是限定普通的桥接部436a,这一点与图1至图4所示实施形式中的第一高强度桥接部36c不同。另外,图8所示的第二高强度桥接部436d相对构成轴线方向断裂装置434的微缝的上端没有间隔,从构成轴线方向断裂装置434的微缝向左方延伸,一个突条440a限定第二高强度桥接部436d,这一点与图1至图4所示实施形式中的第二高强度桥接部36d不同。
图9以及图10所示为根据本发明构成的容器盖的其它理想实施形式。在图9以及图10所示的容器盖502中,在顶壁504的内面一体形成密封垫片524。该密封垫片524包括进入容器口颈部内并与内周面密接的内侧环状密封突条525、使容器的口颈部的上面或外周面密接的外侧环状密封突条527。配设在开启识别底部512内周面的卡止装置是由在周向连续延伸的环状突出片528构成。该环状突出片528从与开启识别底部512内周面相连接的基缘530向半径方向内向并向上方倾斜延伸。在环状突片528在周向间隔地形成从其前端延伸至上述基缘近处的微缝529。在用适当的合成树脂成形容器盖502时,为了避免强行勉强卸模,最好是将环状突片528形成如图9中以双点划线所示的朝着半径方向内向并向下方延伸的形态,从成形模具脱离后再使其变形为以实线所示的状态。在卡止装置是由周向连续延伸的环状突片528所构成的实施形式中,通过参照图10可理解为使构成开启识别底部512的轴线方向断裂装置534的微缝相匹配,最好是在环状突片528也形成从其基缘连续延伸至前端的微缝。理想情况是在由切断刀具切断开启识别底部512而形成构成轴线方向断裂装置534的微缝时,与此同时切断环状突片528,由此而能形成环状突片528的微缝。图9以及图10所示容器盖502的上述以外的构成与图1至图4所图示的容器盖2实际上相同。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在开启识别底部512的内周面配设对于同行是众所周知的棘爪片等其它适当形式的卡止装置,以此来取代在周向连续延伸的环状突片528(或在周向间隔配设的多个翼片28)。
在本发明的容器盖中,在开启识别底部配设的轴线方向断裂装置实际上是由从开启识别底部上端连续延伸至下端的微缝构成,因此,在将容器盖从容器的口颈部脱离时,周向断裂装置中的桥接部除了一个高强度桥接部之外都断裂,开启识别底部必然会展开为带状,容器盖整体从容器的口颈部脱离。假定包括高强度桥接部的所有桥接部都断裂,因此开启识别底部残留在口颈部,而容器盖的其它部分从口颈部脱离,既使如此,因为在残留的开启识别底部形成从其上端连续延伸至下端的微缝,所以不需要用切断工具来切断开启识别底部等繁杂的操作,能够非常容易地把残留的开启识别底部从口颈部除去。另外,在将容器盖安装在容器的口颈部时,由于配设在轴线方向断裂装置两侧的第一以及第二高强度桥接部的保持作用,能够充分抑制开启识别底部在其轴线方向断裂装置存在的部位扩张,因而可以确切地防止周向断裂装置中的多个桥接部的至少几个断裂。
权利要求
1.一种合成树脂制容器盖,适用于在口颈部的外周面形成外螺纹和位于该外螺纹下方处的卡止凸接部的容器、并且具有开启识别特性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盖,该合成树脂制容器盖具有顶壁和从该顶壁下延的侧壁,在该侧壁形成在周向延伸的周向断裂装置,该侧壁被划分为该周向断裂装置上方的主部和该周向断裂装置下方的开启识别底部,在该侧壁的主部的内周面形成与该口颈部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在该开启识别底部的内周面形成与该口颈部的卡止凸接部相配合的卡止装置,该周向断裂装置包括在周向间隔配置并将开启识别底部与该侧壁的主部相连接的多个桥接部,该桥接部中的一个是具有大的横截面面积的第一高强度桥接部,在该开启识别底部配设轴线方向断裂装置,在该合成树脂制容器盖中,其特征在于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实质上是由从开启识别底部的上端连续延伸至下端的微缝所构成,该多个桥接部包括第一高强度桥接部以及具有大的横截面面积的一个第二高强度桥接部,该第一高强度桥接部和该第二高强度桥接部从周向看是配设在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两侧,该第一高强度桥接部从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上端或是从靠近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一端向周向的一方延伸,该第二高强度桥接部从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上端或是从靠近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一端向周向的另一方延伸,通过使该内螺纹与该外螺纹螺合将该卡止装置卡在该卡止凸接部而将容器盖安装在口颈部,当解除该内螺纹与该外螺纹的螺合而使容器盖从该口颈部脱离时,该第一高强度桥接部与该第二高强度桥接部的至少一个断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盖,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高强度桥接部的横截面面积比第二高强度桥接部的横截面面积大,在解除该内螺纹与该外螺纹的螺合而将容器盖从该口颈部脱离时,该第二高强度桥接部断裂,而该第一高强度桥接部不断裂而残留下来,使该开启识别底部展开成带状而解除该卡止装置相对该卡止凸接部的卡止,包括该开启识别底部的容器盖整体从该口颈部脱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盖,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高强度桥接部的横截面面积为1.50至4.50mm2,该第二高强度桥接部的横截面面积为0.80至2.20mm2。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盖,其特征在于在解除该内螺纹与该外螺纹的螺合从该口颈部脱离时的容器盖的旋转方向来看,该第一高强度桥接部位于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前方,该第二高强度桥接部位于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后方。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盖,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高强度桥接部的一端与该第二高强度桥接部的一端位于距离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上端1.00至3.00mm的间隔处。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盖,其特征在于在该开启识别底部附设从其下端延伸的薄壁凹槽,构成该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微缝仅部分延伸或完全不延伸到该薄壁凹槽。
全文摘要
一种具备开启识别特性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盖,配设在开启识别底部的轴线方向断裂装置实际上是由从开启识别底部的上端至下端连续延伸的微缝构成。在轴线方向断裂装置的上端的周向一侧配设第一高强度桥接部,在周向另一侧配设第二高强度桥接部,这样,在把容器盖安装在容器的口颈部时,可以防止开启识别底部在其轴线方向断裂装置存在的部位扩张。
文档编号B65D49/00GK1213348SQ97192902
公开日1999年4月7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17日
发明者贝塚义弘 申请人:日本皇冠塞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