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546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手拉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拉器,特别是一种两段式拉开安全开关的手拉器。
传统的捆包带手拉器主要包括一本体和一握把,两者利用一心轴而枢轴式地结合在一起,一对棘轮固定在心轴上并且和心轴一起转动,一卡位元件活动地设置在本体里面,并且通过弹簧予以推顶去啮合住该对棘轮,驱动元件活动地设置在推把里面,并且通过弹簧予以推顶去啮合住该对棘轮,操作的时候,当握把从靠近本体的地方向远离本体的方向转动时,所述驱动元件可以啮合住棘轮并且驱使棘轮转动,使得心轴可以转动而可以用来绞紧线绳,其中,在绞紧线绳完毕的时候,将握把往本体方向移动,并使卡位元件脱离棘轮,然而,货物本身尚具有一往外的拉力使得棘轮因空转而将绳索完全松开,此时若有未推叠完整的货物在受到绞紧的绳索突然松脱的受力时,该货物相当容易掉落,且十分危险,当严重的影响。公知的手拉器对于使用者的安全并不具有任何的保障,常常发生因货物掉落而导致意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使操作者在放开绞动绳索的同时可防止货物掉落的危险、且还具有自动退回作用的两段式拉开安全开关的手拉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拉器,其主要包括一本体和一握把,两者利用一心轴而枢轴式地结合在一起,一对棘轮固定在心轴上,且和心轴一起转动,其中在握把与本体相结合之处形成一凸轮,一卡位元件活动地设置在本体里面,并通过弹簧予以推顶去啮合住该对棘轮,而在卡位元件下方还形成一滑动空间,一驱动元件活动地设置在握把里面,在驱动元件一端还形成有一拉柄,且通过由弹簧予以推顶去啮合住该对棘轮,其中在滑动空间活动地设置一滑座,此滑座中间形成一滑轨,两端形成一容置槽,而在本体内侧设有勾体及滑动空间,本体另一端则设有弧形槽,并利用活动轴将活动杆活动地设置于弧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两阶段式的操作过程,可防止现有技术中对于放松绳索时,货物掉落而产生的危险;不须利用人力将滑座拉回原位,操作简便、实用,从而具有自动退回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手拉器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手拉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手拉器的俯视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手拉器的剖视示意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手拉器表示拉柄与棘轮的关系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手拉器表示拉柄与棘轮动作时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手拉器的俯视动作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手拉器的剖面动作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手拉器完全放松的局部剖面图。
以下结合附图,就其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结构做进一步的描述。

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手拉器主要包括有一本体10和一握把20,两者利用一心轴24而枢轴式地结合在一起,一对棘轮25固定在心轴24上并且和心轴24一起转动,其中在握把20与本体10相结合之处形成一凸轮23,一卡位元件11活动地设置在本体10里面,且通过弹簧111予以推顶卡位元件11去啮合住该对棘轮25,而在卡位元件11下方连接形成一滑动空间12,以供设置一滑座30,此滑动空间12与卡位元件11衔接处还设有一凸块121,凸块121另一端向上形成一勾形部块122,一驱动元件21活动地设置在握把20里面,在驱动元件21一端还形成一拉柄211,且通过弹簧22予以推顶拉柄211去啮合住该对棘轮25,当握把20从靠近本体10的地方向远离本体10的方向转动时,该驱动元件21可以啮住棘轮25并且驱使棘轮25转动,使得心轴24可以转动而可以用来绞紧线绳,又在两本体10内侧凸设两弧形槽13,两弧形槽13一端皆设一枢孔131,最后在本体10另一端则形成一凹部101及凹槽102;利用第一活动轴16穿过滑座30的枢孔32、弧形槽13及活动杆15的弧形槽151,而使活动杆15可在弧形槽13外前后滑动,接着第二活动杆17则穿过枢孔131及活动杆15的弧形槽151,最后第三活动杆18则穿设于活动杆15的枢孔152上;一呈长方体的滑座30设置在滑动空间12上,所述滑座30中间形成一滑轨31,两端则形成一容置槽38、33,接着在滑轨31一端向下形成一扣片34,勾住在本体10卡位元件11的勾形部122(如图4所示),还设一枢孔36供一固定栓35将滑座30一端穿设在本体10的滑动槽19内,接着滑座30上方则穿设一开孔37以限制滑座30在滑动空间12内前、后滑动,在滑座30的容置槽38、33一端各设一孔321、331以供分别勾住拉伸弹簧322、332,而此拉伸弹簧322、332另一端则勾住在本体10内侧的勾形部14上;一形体40,其两端各设一扭力弹簧41,此扭力弹簧41一端形成一勾形体411以供将此形体40勾在第一活动轴16,上使滑座30形成一下压的力量。
如图3、4、5所示,本实用新型尚未动作时即如图所示,操作时当使用者不断的重覆由握把20往本体10的地方移动并拉回原位的动作时,该驱动元件21可以啮住棘轮25,并且驱使棘轮25转动,使得心轴24可以转动而可以用来绞紧线绳,待使用者已完全将货物捆紧,操作者欲将绳索放开时,只须将握把20拉开远离本体10,并将拉柄211往上拉动使驱动元件21的卡块212不再抵靠棘轮25,从而使卡块212卡于凹部101上(如图6所示)。
由于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两阶段式的拉动过程,当握把20继续往外拉动而使握把20两端的凸轮23将滑座30的固定栓35往上顶时,则使原本勾在勾块122外的扣片34,脱离勾形部122,(如图7、8所示)故在第三活动轴18上捆设的绳索50在受到货物的往后拉力下,而使滑座30自动往前移动一段弧形槽13的安全距离,此部份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阶段操作过程;此时绳索50并未完全松开,故操作者可察看货物推叠的是否安稳,若货物皆推叠的相当安稳时,操作者即可放心地将绳索50完全放松,最后如图9所示,操作者只须再将拉柄211往上拉,并将握把20往后扳动,而使拉柄211的卡块212恰好可卡入凹槽102,这样即可将绳索50完全放松,因货物施加于第三活动轴18的拉力已不存在,滑座30的容置槽38、33内的拉伸弹簧322、332即可将滑座30拉回原先位置上,以达到自动退回的功效,这部份则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阶段的操作过程。
权利要求1.一种手拉器,其主要包括一本体和一握把,两者利用一心轴而枢轴式地结合在一起,一对棘轮固定在心轴上,且和心轴一起转动,其中在握把与本体相结合之处形成一凸轮,一卡位元件活动地设置在本体里面,并通过弹簧予以推顶去啮合住该对棘轮,而在卡位元件下方还形成一滑动空间,一驱动元件活动地设置在握把里面,在驱动元件一端还形成有一拉柄,且通过由弹簧予以推顶去啮合住该对棘轮,其特征在于在滑动空间活动地设置一滑座,此滑座中间形成一滑轨,两端形成一容置槽,而在本体内侧设有勾体及滑动空间,本体另一端则设有弧形槽,并利用活动轴将活动杆活动地设置于弧形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拉器,其特征在于在滑座的容置槽可设拉伸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弹簧一端勾在滑座上,另一端勾在本体的勾形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拉器,其特征在于在枢设滑座的固定栓可设置一具弹簧的形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一端以固定栓活动设于滑动空间,另一端则由活动杆设于弧形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上方可设一开孔以限制滑座的移动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弧形槽一端可设枢孔。
专利摘要一种手拉器,其主要包括一本体和一握把,在卡位元件下方还形成一滑动空间,在滑动空间活动地设置一滑座,此滑座中间形成一滑轨,两端形成一容置槽,而在本体内侧设有勾形体及滑动空间,本体另一端则设有弧形槽,并利用活动轴将活动杆活动地设置于弧形槽。由于采用两接段式的操作过程,可防止现有技术中对于放松绳索时,货物掉落而产生的危险;不须利用人力将滑座拉回原位,操作简便、实用,从而具有自动退回的效果。
文档编号B65B13/20GK2295680SQ9722159
公开日1998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25日
发明者黄汉卿 申请人:黄汉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