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18阅读:36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脱钩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的有关机具装置,是根据常见现有实物发展来的。
强夯法地基处理目前仍处于低能级阶段,一般能级在300t·m以下,脱钩器吊重荷只有8t~16t重,所采用脱钩器是常规两杠杆构造型式,因其总传动比(夯锤重力与脱钩力之比值)很小,即使夯锤重较低,也满足不了靠人力随心所欲地脱钩,只能在脱钩器的操作柄部和吊车底盘的某处,系一规定长度的钢丝绳,依靠吊车起吊力,按规定的夯击高度实现所谓自动脱钩。但强夯法正式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强夯试验以获得检测资料,才有把握地进行大面积的施工,在试夯中落锤的夯击高度诸因素频繁变化,要求随时脱钩。同时,当吊车移位带锤行走时,尤其在强夯作业中,往往发生车辆或装置失稳现象,要求应急脱钩。因此,依靠起吊力实现的自动脱钩,满足不了安全施工的要求。
本发明的任务是考虑到强夯发展的趋势,是向高能级方向,强夯能级将达600t·m~1000t·m,甚至更高。脱钩器吊重载荷将可能达25t~40t,甚至更高。而脱钩器必须能以实现人为、气动力或电磁力的操作,才能具备应急脱钩的条件,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因此,设计脱钩器的总传动比足够大是解决任务其一,其二是减少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解决任务的方案是设计三杠杆触点式结构,即在一个支承框架(3)上,安装有铰接轴(12)、(9)、(6)和固定有挡块(2)、限位轴(10),于铰接轴(12)(9)和(6)上对应配合着杠杆(1)、(11)和(4)。设计杠杆(1)、(11)和(4)相互受力的触点K、O呈线啮合;且杠杆(1)绕轴心(12)旋动通过K点的切线,不能通过杠杆(11)的轴心(9),而与K和轴心(9)连线(下方)呈一夹角,该角应稍大于啮合线处金属之间的摩擦角,所大于的角度,应在8度范围内。以获得其杠杆总传动比在足够大的范围内。设计挡块(2)和限位轴(10)对应地约束杠杆(1)和(11)的旋动位移,使得脱钩后立即自动复位呈静态结构状态;设计其总成静态结构的重心线与其起重的吊点P和N的连线相重合或接近重合,以减少脱钩瞬时的振动力,并保持落钩的吊点N在夯锤的中心线内。
当前国内最大夯锤重为26t左右,考虑到将可能发展为40t以上。而且能以实现专职人员操作的随时脱钩,或司机控制的气动力或电磁力的应急脱钩,来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任务。因为在施工的现场总是地面不平整,地基情况复杂,自然环境有时不利,往往在提升夯锤过程中发生“游车”现象,即机具装置失稳。如果“游车”是在提升高度较低时发生的,司机采取的应急措施是释放吊车钩绳圈筒的制动器,进行放绳扔锤;如果“游车”是在提升高度很高时发生的,夯锤尚未达到规定脱钩高度,司机也只好采取上述应急措施,不过会造成圈筒碎裂、钢丝绳报废的后果;如果不采取上述措施,将会造成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本发明传动比为1000~2000范围内,即能满足需要,即任何情况下发生“游车”现象,皆可采取应急脱钩措施。另外,当操作者控制杠杆(4)发生反时针旋动时,杠杆(11)则发生反时针旋动,而后,杠杆(1)发生正时针旋动,由于挡块(2)的限位,反推杠杆(1)反时针方向回位。这时,杠杆(11)因接受上方限位轴(10)的反推力,早已回到下方限位轴(10)的限定位置,并接受迟后回位的杠杆(1)的一击,再一次反时针旋动一个向上的位移,允许杠杆(1)继续反时针回位,则杠杆(1)直至接受下方限位轴(10)的反推力,开始又作正时针旋动。但是,杠杆(11)很快接受上方限位轴(10)的反推力,又早已回到下方限位轴(10)的限定位置,接受杠杆(1)的撞击,但不允许通过了。不过这个瞬间完成的自动复位过程,是在杠杆(4)尚未回位之前才能实现。这对操作者而言,是一个容易实现的要求。这样提高机械化程度,有利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可以通过模型静态结构试验,确认其重心线与起重吊点P和N的连线重合,从而在空中脱钩瞬时消除其自身摆动,不会碰撞吊臂,和落钩靠近夯锤锤鼻旁边总有一个趋向中心的分力。这样,挂钩操作者无须使加水平推力。
图1是本发明的正视剖面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断面剖视图。
图1和图2是描述了能以额定吊重30t夯锤的发明实例,其中支承框架(3)是在两块厚铁板(15)间,放置定位止推套(14),将螺栓(7)穿过,垫上锁止垫圈(13),再以专用板手紧固,并通过焊接挡块(2)而组成为一个整体结构。在支承框架(3)以及杠杆(1)、(11)和(4)上加工配合孔,对应的装合铰接轴(12)、(9)和(6)。依靠支承框架(3)上镗孔位置精度,满足各杠杆的触点K和O能以正确地啮合。加工各杠杆接触处为近似园柱形,使其杠杆的主动件圆弧内切于从动件圆弧。以实现触点K、O呈线啮合。同时,杠杆(11)绕轴心(9)旋动通过O点的切线,必须通过轴心(6),以确保自锁可靠。此实例可获得总传动比为1080。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工艺容易,成本很低,实用性强。
权利要求
1.脱钩器,特别是强夯锤头的脱钩器,其特征是在一个支承框架(3)上,安装有铰接轴(12)、(9)、(6)和固定有挡块(2)、限位轴(10),于铰接轴上对应配合着杠杆(1)、(11)和(4)。
2.根据权利要求
1的脱钩器,其特征在于杠杆(1)、(11)和(4)相互受力触点K、O呈线啮合;且杠杆(1)绕轴心(12)作旋动所通过K点的切线,与K和轴心(9)连线于下方呈一夹角,该角应稍大于啮合线处金属之间的摩擦角。
3.根据权利要求
2的脱钩器,其特征在于杠杆(1)和(11)的旋动位移,对应地接受挡块(2)和限位轴(10)的约束。
4.根据权利要求
2或3的脱钩器,其特征在于其总成静态结构的重心线与其起重的吊点P和N的连线相重合,或接近重合。
专利摘要
一种脱钩器,是在一个支承框架中,安装三个铰接杠杆,使其杠杆受力触点的摩擦力减少,每个杠杆传动比尽可能增加,其总传动比足够大,能将30吨~40吨重的夯锤,实现人的单臂力可进行随时脱钩,或实现司机可以控制的气动力或电磁力进行应急脱钩;在该框架中还安装挡块和限位轴,控制脱钩后各杠杆的位移,利用撞击反作用推力,自动复位呈静态结构状态;而且使得静态结构的重心线与夯锤的中心线相重合或接近重合,从而挂钩很方便。
文档编号E02D3/046GK87102290SQ87102290
公开日1988年5月4日 申请日期1987年3月27日
发明者杨宗润 申请人: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北京重型机械化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