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251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缄封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缄封带,尤指一种得用以粘贴至塑胶袋的封口部,使封口部得借的封合塑胶袋口的缄封带。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前于民国八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提出的新型专利第87220884号申请案「缄封带」中,揭示有一种用以改良习用缄封带缺点的新型缄封带,如图5所示,该种缄封带是包括具有第一表面100与第二表面101的撕开膜10;粘附于该撕开膜10第二表面101上的第一胶粘层11;粘附于该第一胶粘层11的第二胶粘层12,使该第一胶粘层11是夹置于该撕开膜10与第二胶粘层12间,且该第二胶粘层12的胶粘度大于第一胶粘层11的胶粘度;以及涂布于该第二胶粘层12向外表面的至少一侧边上的抗粘层13,使该缄封带1粘贴至一塑胶袋的封口部内壁上时,得借该第二胶粘层12粘附于封口部内壁上,同时,该第二胶粘层12上涂布有抗粘层的部位不会粘贴至该封口部内壁上,故可供手指抓持以顺利将该撕开膜10撕离第一胶粘层11,而使该第一胶粘层11外露,以在该封口部内壁贴合至塑胶袋的外壁时,得借该第一胶粘层11使封口部粘附至塑胶袋的外壁上,而将塑胶袋的袋口封合。
然而,是种缄封带1在制造上须将抗粘层13涂布于第二胶粘层12上,在缄封带1制成后予以卷绕成圆盘状单元时,该抗粘层12即会产生厚度效应,使层层卷绕的缄封带内层与外层间无法密接,造成卷绕后的成品径向厚度增加,并影响至成品的美观性,故实有再加以改良的必要。
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在不增加成品径向厚度的情况下,能方便将所粘设的撕开膜撕离的缄封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方便将所粘设的撕开膜撕离且在卷绕时内层与外层得以密接的缄封带。
依据本实用新型上揭及其他目的所提供的缄封带,是包括一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撕开膜,并于该撕开膜的第一表面上涂接一离型剂层,一涂布于该撕开膜的部分第二表面上的第一胶粘层,使该撕开膜第二表面上未涂布有第一胶粘层的部位是位于该撕开膜的至少一侧边处;
一涂布于该撕开膜第二表面上未涂布有第一胶粘层的部位的抗粘层,令其厚度不大于该第一胶粘层的厚度,且该抗粘层不会粘附于该撕开膜上;以及一粘附于该第一胶粘层上的第二胶粘层,使该第一胶粘层是夹置于第二胶粘层与撕开膜的间,且该第二胶粘层的粘性大于第一胶粘层。
当该抗粘层的厚度小于第一胶粘层的厚度时,该第一胶粘层是盖覆于该抗粘层上,而使该抗粘层不与第二胶粘层粘接,并使该抗粘层位于该撕开膜与第一胶粘层间;而当该抗粘层的厚度同于第一胶粘层的厚度时,该抗粘层得直接粘附于第二胶粘层上,而使该抗粘层位于该撕开膜与第二胶粘层的间。
该第二胶粘层的胶粘度须大于第一胶粘层的胶粘度,是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缄封带以其第二胶粘层的向外表面粘附至一塑胶膜材上时,该第二胶粘层与塑胶膜材间的胶粘度会大于该第一胶粘层与撕开膜间的胶粘度,且该第二胶粘层与第一胶粘层间的胶粘度亦会大于该第一胶粘层与撕开膜间的胶粘度,故能在将该撕开膜撕离该缄封带后,该第一胶粘层不会粘附于该撕开膜上而为撕开膜带离,仍会妥适地粘接于该第二胶粘层上,且第二胶粘层与塑胶膜材间的粘接亦不受影响。然而,该第一胶粘层侧边涂布有抗粘层的部位,因不会与该撕开膜产生粘结作用,故在撕取该撕开膜时,本实用新型的缄封带即能方便地供手指抓持住撕开膜未涂布有第一胶粘层的部位以撕离该撕开膜。在撕离时,因抗粘层不会粘附于撕开膜,而第二胶粘层与塑胶膜材间的胶粘度及第二胶粘层与第一胶粘层间的胶粘度均大于第一胶粘层与撕开膜间的胶粘度,故撕开膜撕离后,该抗粘层仍会粘附于该第一胶粘层上,或该第一胶粘层与抗粘层均仍粘附于该第二胶粘层上。
以下兹以具体实施例配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功效。
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粘附至一塑胶袋上后,以手指抓持并向上微掀撕开膜未涂布有第一胶粘层的部位的动作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在将撕开膜离时的动作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以及图5是习知的于第二胶粘层向外表面上涂布有抗粘层的缄封带的剖面示意图。
1缄封带 2封口部3缄封带 10撕开膜
11第一胶粘层 12第二胶粘层13抗粘层 14离型剂层20内壁30,30’撕开膜31,31’抗粘层32,32’第一胶粘层33,33’第二胶粘层34离型剂层100第一胶粘层 101第二表面300第一表面 301,301’第二表面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缄封带3主要是由撕开膜30,第一胶粘层32,第二胶粘层33及抗粘层31所构成。
该撕开膜30是由如PE的塑胶材料制成者,具有第一表面300与第二表面301;于其第一表面300上涂接有一离型剂层34,以在本实用新型的缄封带3制成后予以卷绕成圆盘状单元时,位于较上层者的第二胶粘层33不会粘附至位于较下层者的离型剂层34上。该撕开膜30的第二表面301则供第一胶粘层32涂布其上,惟该第一胶粘层32是涂布于第二表面301的中间部位,位于该撕开膜30的第二表面301上由第一胶粘层32至撕开膜30的侧边间的部位,则涂布有抗粘层31。该抗粘层31亦可只涂布于撕开膜30的一侧边的部位上,并无特定限制。同时,该抗粘层31的厚度须同于该第一胶粘层32,俾在本实用新型的缄封带制成后而予以卷绕成捆时,本实用新型的缄封带的厚度能均匀,故卷绕后不会有因厚度效应导致制成品外观不佳的问题,且卷绕后连续状的缄封带于较上层的部份能与较下层的部份完全密接,故卷绕成型的制成品径向厚度不会增加;此外,该抗粘层31与撕开膜30的第二表面301不会产生粘结作用。至于该第二胶粘层33,则是涂布于该第一胶粘层32与抗粘层31上,使该第一胶粘层32与抗粘层31夹置于撕开膜30与第二胶粘层33的间;同时,该第二胶粘层33的胶粘度须大于第一胶粘层32,且该抗粘层31得粘附于该第二胶粘层33上。该第一及第二胶粘层32、33所采用的胶粘剂,该离型剂层34,以及该抗粘层31所适用的抗粘剂均为习知,故在此不予赘述。
参照图2及图3,将本实施例的缄封带3粘贴至一塑胶袋的袋口一侧向外延伸的封口部2的内壁20上,由于该抗粘层31不会粘附在撕开膜30上,使用者可以手指抓持住缄封带3未涂布有第一胶粘层32的部位(即涂布有抗粘层31的部位)并向上掀起后,即可将该撕开膜30自该第一胶粘层32上撕离,由于该第一胶粘层32与撕开膜30间的胶粘度小于第一胶粘层32与第二胶粘层33间的胶粘度以及第二胶粘33与封口部2的内壁20间的胶粘度,所以该撕开膜30撕离时,该第一胶粘层32与抗粘层31不会粘附于该撕开膜30而被带离,且仍会随该第二胶粘层33稳固地粘附于内壁20上。将撕开膜30撕离而将第一胶粘层32外露而出后,封口部2的内壁20得以借第一胶粘层32粘附于塑胶袋的外壁上(未图示)以将袋口封合。而欲重行开封该经封合的袋口以拿取内装的物品时,由于第一胶粘层32与塑胶袋膜材间的胶粘度小于第二胶粘层33与第一胶粘层32间的胶粘度以及第二胶粘层33与塑胶袋膜材间的胶粘度,所以,只要将封口部2向上朝外地掀拉,即能顺利解除封口部2的内壁20与塑胶袋的外壁间的封口状态,且该第一胶粘层32不会粘留于塑胶袋的外壁上,仍会妥适地粘附至第二胶粘层33上,故使粘设有本实施例的缄封带3的塑胶袋可作多次的袋口封合与开封的实施。
如图3所示,当撕开膜30撕离时,由于抗粘层31不会粘附于撕开膜30上,且第一胶粘层32与撕开膜30间的胶粘度小于第一胶粘层32与第二胶粘层33间的胶粘度以及第二胶粘层33与塑胶袋膜材间的胶粘度,故仅有撕开膜30被撕离缄封带3,该第一胶粘层32与抗粘层31均仍粘附于该第二胶粘层33上。该抗粘层31涂布于第一胶粘层32两侧边上的用意,在提供使用者于欲撕离该撕开膜30时可由任一方向进行的便利性。
如图4所示者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缄封带的剖面图。该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大致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不同处是在于该抗粘层31’是先涂布于该撕开膜30’的第二表面301’的两侧边部位上,再将第一胶粘层32’涂布于该抗粘层31’及撕开膜30’的第二表面301’涂布有抗粘层31’的部位上,而使抗粘层31’夹置于撕开膜30’与第一胶粘层32’的间,并令第一胶粘层32’的外露表面呈平坦状,然后于第一胶粘层32’的外露表面上涂覆第二胶粘层33’,而使抗粘层31’不会与第二胶粘层33’粘接。该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由于是使第一胶粘层32’充填于抗粘层31’间并盖覆于该抗粘层31’上,故其制作性较第一实施例为佳。
以上说明仅是用以例释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功效,而非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范围,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特征下,任何运用本实用新型所提示者而完成的改变或修饰,均应仍为下述的请求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缄封带,其特征在于该缄封带包括一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撕开膜,并于该撕开膜的第一表面上涂布一离型剂层;一涂布于该撕开膜的部份第二表面上的第一胶粘层,使该撕开膜第二表面上未涂布有第一胶粘层的部位是位于该撕开膜的至少一侧边处;一涂布于该撕开膜第二表面上未涂布有第一胶粘层的部位上的抗粘层,其厚度同于该第一胶粘层的厚度,以使缄封带的厚度平整,且该抗粘层不会粘附至该撕开膜上;以及一涂布于该第一胶粘层与抗粘层上的第二胶粘层,使该第一胶粘层与该抗粘层夹置于该撕开膜以及第二胶粘层间,且该第二胶粘层的胶粘度大于第一胶粘层的胶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项的缄封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胶粘层的胶粘度大于第一胶粘层的胶粘度是指第一胶粘层与塑胶膜材间的胶粘度小于第一胶粘层与第二胶粘层间的胶粘度以及第二胶粘层与塑胶膜材间的胶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项的缄封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抗粘剂是涂布于该撕开膜的二相对侧边至第一胶粘层间的部位上。
4.一种缄封带,其特征在于该缄封带包括一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撕开膜,并于该撕开膜的第一表面上涂布一离型剂层;一涂布于该撕开膜第二表面上至少一侧边部位上的抗粘层,且该抗粘层于粘附至该撕开膜;一涂布于该抗粘层与撕开膜第二表面上未涂布有抗粘层的部位上的第一胶粘层,且该第一胶粘层的厚度是大于该抗粘层的厚度;以及一涂布于该第一胶粘层上的第二胶粘层,且该第二胶粘层的胶粘度大于第一胶粘层的胶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缄封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胶粘层的胶粘度大于第一胶粘层的胶粘度是指第一胶粘层与塑胶膜材间的胶粘度小于第一胶粘层与第二胶粘层间的胶粘度以及第二胶粘层与塑胶膜材间的胶粘度。
专利摘要一种缄封带,包括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撕开膜,第一胶粘层,抗粘层,第二胶粘层,该缄封带粘贴至一塑胶袋的封口部内壁上时,得借该第二胶粘层粘附至封口部内壁上,同时,该第一胶粘层侧边上涂布有抗粘层的部位不会粘贴至该撕开膜上,故可供手指抓持以顺利将该撕开膜顺利撕离第一胶粘层,而使该第一胶粘层外露,以在该封口部内壁贴合至塑胶袋的外壁时,得借该第一胶粘层使封口部粘附至塑胶袋上,而将塑胶袋的袋口封合。
文档编号B65B51/06GK2384893SQ99248058
公开日2000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29日
发明者王崇庆 申请人:王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