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角转道式饼干并道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7758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斜角转道式饼干并道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双层夹心饼干的自动并道
目.0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饼干生产线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饼干等食品需求的扩大,对于饼干的封装速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我国的饼干生产线领域,由于场地或封装设备的限制,常常需要将输送线中多个饼道的饼干合并到一个饼道上进行封装,并道过程涉及到时序的问题,时序控制不好会导致饼干相互碰撞,造成夹心饼干两层之间的错位或分离,不利于封装,也影响产品质量。同时,在并道的过程中由于饼干与饼干之间的挤碰,极易造成饼干在饼道中堵滞。在场地和设备制约下,能否将多道双层饼干实现无干涉高效并道,是能否提高饼干生产线封装效率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双层夹心饼干的并道装置,该装置可以在饼干间不产生相互干涉的情况下将多饼道的饼干合并为一道,可以实现双层饼干的自动并道,具有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斜角转道式饼干并道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送料机构、过渡机构及并轨机构组成;
[0006]送料机构包括送料传送带、安装在送料传送带顶面的一组导槽以及与导槽配合两个控制门组件,导槽机构的后端延伸至送料传送带的后端,两个控制门组件一前一后布置,两者之间保持与饼干长度相适应的距离,控制门组件的控制门与导槽一一对应且可升降地插入导槽内;
[0007]过渡机构包括布置在送料传送带后端的过渡传送带以及设置在过渡传送带后侧的挡板,过渡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送料传送带正交;
[0008]并轨机构包括并轨传送带以及安装在其顶面的侧置传送带,并轨传送带与过渡传送带对接,侧置传送带布置在并轨传送带的内侧且带面与并轨传送带垂直,侧置传送带的尾端与挡板平行布置且两者之间保持与饼干宽度相适应的距离,侧置传送带的首端向着并轨传送带的前侧倾斜布置。
[0009]所述控制门组件包括固定在送料传送带上方的气缸、与气缸连接导向架、水平固定在导向架底部的横杆以及均匀固定在横杆底部的所述控制门。
[0010]所述两个控制门组件中,前侧控制门组件的控制门包含至少一根竖直朝下布置的挡针;后侧控制门组件的控制门包含至少一个竖直朝下布置的挡块。
[0011]所述导槽的前端沿着送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布置,后端顺着向着过渡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弯折从而与前端形成斜角。
[0012]所述并轨传送带的速度高于过渡传送带。
[0013]本专利的工作原理是:双层饼干进入送料机构相对应的导槽前端,初始为直线导槽,利用控制门的交替打开实现多导槽的饼干排列,之后进入导槽后端,然后离开导槽后端进入过渡机构,再传送到过渡机构,利用侧置传送带的导向作用将斜向单列饼干摆正。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可以实现对双层夹心饼干的高效并道,并道过程中饼干之间无干涉,从而能够避免饼干在饼道堵滞或散落,增强了饼干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结构简单,为高效生产线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送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并轨机构的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后侧控制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省略气缸)。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前侧控制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省略气缸)。
[0020]图6-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斜角转道式饼干并道装置,包括送料机构1-1,布置在送料机构传送带末端的过渡机构1-2 (传送方向正交于送料机构的传送方向),布置在过渡机构末端的并轨机构1-3 (传送方向与过渡机构的传送方向相同)。
[0023]如图2所示,送料机构,包括送料传送带2-1 (传送方向依箭头)、用螺钉固定横架于送料传送带上的导轨横梁2-2、焊接于导轨横板的导轨隔板形成一组导槽(传送初始位置部分为导槽前端2-3-b,传送中后部分为导槽后端2-3-a),导槽的宽度与饼干相适应,导槽前端2-3-b沿着送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布置,后端2-3-a顺着向着过渡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弯折从而与前端形成斜角(该斜角为钝角)。送料机构还包括用螺钉固定于送料传送带一侧平面的两个悬臂2-4 ( —前一后布置)。每个悬臂上均设有一个控制门组件,每个控制门组件包括固定在送料悬臂上的气缸2-5、与气缸连接导向架2-7(皆穿过悬臂的两个通孔)、水平固定在导向架底部的横杆2-9以及均匀固定在横杆底部的控制门。所述两个控制门组件中,前侧控制门组件的控制门包含至少一根竖直朝下布置的挡针2-10 (通常推荐2根挡针,位于导槽的两边);后侧控制门组件的控制门包含至少一个竖直朝下布置的挡块2-8。
[0024]过渡机构包括布置在送料传送带后端的过渡传送带1-2-1以及设置在过渡传送带后侧的挡板1-2-2(延伸至并轨机构),过渡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送料传送带正交。
[0025]如图3所示,并轨机构包括并轨传送带3-1 (传送方向依箭头,速度大于过渡传送带,具体速度根据需要确定),固连于并轨传送带前侧挡板上1-2-3的横板3-2,安装在横板下方的侧置传送带3-3 (依箭头所示,传送方向顺着并轨传送带,底部距离并轨传送带3-1小于3_),焊接于横板的单导槽隔板3-4,单导槽隔板3-4位于侧置传送带的末端并与挡板1-2-2平行,单导槽隔板3-4与挡板1-2-2的间距与饼干宽度相适应,侧置传送带的首端向着并轨传送带的前侧倾斜布置。
[00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0027]如图6,此装置工作的初始状态,双层饼干由送料机构1-1中的导槽前端2-3-b进入,此时前侧控制门组件2-6-2处于高位,后侧控制门组件2-6-1处于低位。第二阶段,如图7,双层饼干陆续进入,前侧控制门组件和后侧控制门组件状态未发生变动,后侧控制门组件阻拦双层饼干的继续前行。第三阶段,如图8,前侧控制门组件2-6-2向下运动阻拦第一片双层饼干之后的其他饼干,打开后侧控制门组件2-6-1,在前侧控制门组件和后侧控制门组件中间的饼干跟随送料传送带运动,经过短距离直线运动后进入导槽后端2-3-a。此一到三阶段中,前侧控制门组件和后侧控制门组件的交替循环运动控制双层饼干四片为一组有序进入斜向导槽。
[0028]第四阶段,如图9,第一组双层饼干由送料机构1-1进入过渡传送带1-2,双层饼干斜向紧密低速运动。第五阶段,如图10,双层饼干由过渡传送带1-2进入高速的并轨传送带1-3,过渡过程中速度的提高导致双层饼干间距拉开,第一块饼干接触侧置并轨传送带3-1致使其斜向角度改变,贴合于侧置传送带3-3带面。第六阶段,如图11,跟随并轨传送带3-1和侧置传送带3-3运动,双层饼干进入由单导槽隔板3-4和传送带侧板构成的单列导槽,完成装置流程。
[0029]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斜角转道式饼干并道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送料机构(1-1)、过渡机构(1-2)及并轨机构(1-3)组成; 送料机构包括送料传送带(2-1)、安装在送料传送带顶面的一组导槽以及与导槽配合两个控制门组件(2-6-1、2-6-2),导槽机构的后端延伸至送料传送带的后端,两个控制门组件一前一后布置,两者之间保持与饼干(2-11)长度相适应的距离,控制门组件的控制门与导槽--对应且可升降地插入导槽内; 过渡机构包括布置在送料传送带后端的过渡传送带(1-2-1)以及设置在过渡传送带后侧的挡板(1-2-2),过渡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送料传送带正交; 并轨机构包括并轨传送带(3-1)以及安装在其顶面的侧置传送带(3-3),并轨传送带与过渡传送带对接,侧置传送带布置在并轨传送带的内侧且带面与并轨传送带垂直,侧置传送带的尾端与挡板平行布置且两者之间保持与饼干宽度相适应的距离,侧置传送带的首端向着并轨传送带的前侧倾斜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角转道式饼干并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门组件包括固定在送料传送带上方的气缸(2-5)、与气缸连接导向架(2-7)、水平固定在导向架底部的横杆(2-9)以及均匀固定在横杆底部的所述控制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角转道式饼干并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控制门组件中,前侧控制门组件的控制门包含至少一根竖直朝下布置的挡针(2-10);后侧控制门组件的控制门包含至少一个竖直朝下布置的挡块(2-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斜角转道式饼干并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的前端(2-3-b)沿着送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布置,后端(2-3-a)顺着向着过渡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弯折从而与前端形成斜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斜角转道式饼干并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轨传送带的速度高于过渡传送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斜角转道式饼干并道装置。目的是提供的装置可以在饼干间不产生相互干涉的情况下将多饼道的饼干合并为一道,可以实现双层饼干的自动并道,具有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的特点。技术方案是:斜角转道式饼干并道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送料机构、过渡机构及并轨机构组成;送料机构包括送料传送带、一组导槽以及两个控制门组件;过渡机构包括过渡传送带以及挡板,过渡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送料传送带正交;并轨机构包括并轨传送带以及侧置传送带。
【IPC分类】B65B35-56, B65B35-44
【公开号】CN204587411
【申请号】CN201520208168
【发明人】苏文亮, 王冠华, 谢奇志, 邱志华, 武传宇
【申请人】浙江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