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89354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包括主控单元,还包括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所述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包括制动器控制单元、曳引机运行控制单元、检测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其中,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电梯轿厢是否偏离平层位置,检测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处理单元的检测信号输入端,信号处理单元的制动器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制动器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制动器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出端控制连接制动器的供电输入端;信号处理单元的曳引机运行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曳引机运行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曳引机运行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出端控制连接曳引机的供电输入端;通过同时控制制动器和曳引机,来达到双重机制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目的。
【专利说明】
一种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我国电梯保有量近400万台,年新增电梯60万台以上,已成为电梯制造量世界第一大国和在用电梯数量世界第一大国,电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如何提高电梯安全运行水平,预防和降低恶性事故的发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电梯新标准更是要求电梯制造商必须加装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而现有的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技术方案主要为:电子限速器+夹绳器/夹轨器/双向安全钳的实现方式,现有电梯安装的限速器一般都为非电子式的,而且安全钳也大多为单向,电子限速器和双向安全钳较原来的价格会贵很多,夹绳器在电梯上配的非常少,所采用这种方式,都需要增加很大的成本;
[0003]电子限速器配合夹绳器/夹轨器/双向安全钳方式下:
[0004]当电梯开着门时,电子限速器根据限速器转动时的脉冲计数计算轿厢的移动距离,当检测到轿厢一定距离超出预设值时,通过触发连杆机构带动夹绳器/夹轨器/双向安全钳动作,制停轿厢,保护乘客的安全;
[0005]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由于现有使用的的限速器为非电子式的,安全钳也为单向的,夹绳器大多都没有,因此采用此电子限速器配合夹绳器/夹轨器/双向安全钳方式方式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很大的成本,而且采用电子限速器和双向安全钳会增加调试的复杂度。

【发明内容】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相比采用电子限速器配合夹绳器/夹轨器/双向安全钳的制动方式,更加节省成本,并减少改装的难度。
[0007]—种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包括主控单元,其中:还包括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0008]所述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包括制动器控制单元、曳引机运行控制单元、检测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其中,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电梯轿厢是否偏离平层位置,检测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处理单元的检测信号输入端,信号处理单元的制动器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制动器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制动器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出端控制连接制动器的供电输入端;信号处理单元的曳引机运行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曳引机运行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曳引机运行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出端控制连接曳引机的供电输入端。
[0009]所述的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其中:所述的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还包括轿厢门状态反馈单元,轿厢门状态反馈单元的门状态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门状态信号输入端。
[0010]所述的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门状态信号输入端连接电梯主控单元的开门平层和/或开门再平层功能信号输出端。
[0011]所述的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其中:
[0012]所述的检测单元包括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支架、遮挡板;支架包括一垂直于水平面竖立设置的安装板和一连接机构,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安装在安装板的同一侧面且位于同一条垂直于水平面的竖线上,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位于安装板上部,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位于安装板下部,安装板通过连接机构安装在轿厢的左侧厢体外厢面或右侧厢体外厢面上,轿厢联动支架运行,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的感测头水平朝向电梯井道壁方向设置;对应于每一层的电梯井道壁上都相应平铺贴设有遮挡板,当电梯处于相应楼层平层位置时,遮挡板能够同时遮挡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和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发出的对射信号;
[0013]所述的信号处理单元包括自锁电路、第一检测信号处理电路、第二检测信号处理电路、开门平层和开门再平层功能信号处理电路、门状态信号处理电路;
[0014]制动器控制单元包括制动器控制接触器,曳引机运行控制单元包括曳引机运行控制接触器;
[0015]所述轿厢门状态反馈单元包括门状态反馈开关、门锁继电器;
[0016]所述自锁电路包括: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第四继电器的第一常闭接点、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闭接点、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闭接点以及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闭接点、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常闭接点、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常开接点,其中,第三继电器的线圈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依次串接第四继电器的第一常闭接点、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闭接点、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闭接点后接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闭接点与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常闭接点构成第一并联电路,第一并联电路与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常开接点构成第一串联电路,第一串联电路与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闭接点、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闭接点所构成的第二串联电路相并联;
[0017]第一检测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第三继电器的第二常开接点,第一继电器的第三常开接点,其中,第三继电器的第二常开接点与第一继电器的第三常开接点构成的第二并联电路一端通过第一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电源,第二并联电路另一端通过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接地;
[0018]第二检测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第三继电器的第三常开接点,第二继电器的第三常开接点,其中,第三继电器的第三常开接点与第二继电器的第三常开接点构成的第三并联电路一端通过第二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电源,第三并联电路另一端通过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接地;
[0019]开门平层和开门再平层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四继电器的线圈、第三继电器的第四常闭接点、第四继电器的第二常开接点、第一继电器的第四常开接点、第二继电器的第四常开接点,以及,第一继电器的第五常开接点、第二继电器的第五常开接点,其中,第四继电器的线圈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用于连接电梯主控单元的开门平层和/或开门再平层功能信号输出端,第三继电器的第四常闭接点、第四继电器的第二常开接点、第一继电器的第四常开接点、第二继电器的第四常开接点构成第三串联电路,第三串联电路连接于电梯主控单元的开门平层和/或开门再平层功能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与地之间,第一继电器的第五常开接点、第二继电器的第五常开接点构成的第四串联电路连接于电梯主控单元的开门平层和/或开门再平层功能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与地之间;
[0020]门状态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由第三继电器的第五常闭接点、第四继电器的第三常开接点、第一继电器的第六常开接点、第二继电器的第六常开接点构成第五串联电路,第五串联电路与门反馈开关构成第五并联电路,第五并联电路与门锁继电器的线圈串联构成第八串联电路,第八串联电路连接在电源上;
[0021]门锁继电器的第一常开接点的一端分两路,第一路连接制动器控制接触器的线圈,第二路连接曳引机运行控制接触器的线圈;门锁继电器的第一常开接点与制动器控制接触器的线圈的串联电路连接在电源上,门锁继电器的第一常开接点与曳引机运行控制接触器的线圈的串联电路连接在电源上;
[0022]制动器控制接触器的第一常开接点用于串接在制动器的供电线路上;
[0023]曳引机运行控制接触器的第一三联常开接点分别对应串接在曳引机的三相供电输入接脚上。
[0024]所述的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之间的距离为180mm,遮挡板的竖向长度为300mm。
[00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其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中的检测单元一旦检测到电梯轿厢偏离了平层位置,检测单元的信号输出端即输出检测信号给信号处理单元的检测信号输入端,信号处理单元驱动制动器控制单元和曳引机运行控制单元相应动作,制动器控制单元控制制动器断电,制动器闸抱死从而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同时,曳引机运行控制单元控制曳引机断电,防止曳引机动作引起轿厢意外移动,通过双重作用,防止轿厢意外移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中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制动方式,更加节省成本,并减少改装的难度。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中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0027]图2为图1所示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0028]图3为图2中所示的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与支架和遮挡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包括主控单元,其中:还包括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0030]所述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制动器控制单元、曳引机运行控制单元、检测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其中,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电梯轿厢是否偏离平层位置,检测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处理单元的检测信号输入端,信号处理单元的制动器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制动器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制动器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出端控制连接制动器的供电输入端;信号处理单元的曳引机运行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曳引机运行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曳引机运行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出端控制连接曳引机的供电输入端。
[0031]所述的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还包括轿厢门状态反馈单元,轿厢门状态反馈单元的门状态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门状态信号输入端。
[0032]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门状态信号输入端连接电梯主控单元的开门平层和/或开门再平层功能信号输出端。
[0033]如图2所示,为图1所示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电路图:
[0034]所述的检测单元包括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1、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支架、遮挡板BI,再如图3所示,支架包括一垂直于水平面竖立设置的安装板B2和一连接机构B21,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1、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安装在安装板B2的同一侧面且位于同一条垂直于水平面的竖线上,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l位于安装板B2上部,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位于安装板B2下部,安装板B2通过连接机构B21安装在轿厢的左侧厢体外厢面或右侧厢体外厢面上,轿厢联动支架运行,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1、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的感测头水平朝向电梯井道壁方向设置;对应于每一层的电梯井道壁上都相应平铺贴设有遮挡板BI,当电梯处于相应楼层平层位置时,遮挡板BI能够同时遮挡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l和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发出的对射信号;
[0035]所述的信号处理单元包括自锁电路、第一检测信号处理电路、第二检测信号处理电路、开门平层和开门再平层功能信号处理电路、门状态信号处理电路;
[0036]φ恸器控制单元包括制动器控制接触器KMB,曳引机运行控制单元包括曳引机运行控制接触器KMY;
[0037]所述轿厢门状态反馈单元包括门状态反馈开关Doorlock、门锁继电器KAD;门状态反馈开关Doorlock为机械开关,当轿厢门打开时,门状态反馈开关Doorlock断开,当轿厢门闭合时,门状态反馈开关Doorlockl闭合。
[0038]所述自锁电路包括:第三继电器K2的线圈、第四继电器K3的第一常闭接点K3-1、第二继电器Kl的第一常闭接点Kl-1、第一继电器KO的第一常闭接点KO-1以及第一继电器KO的第二常闭接点K0-2、第二继电器Kl的第二常闭接点K1-2、第三继电器K2的第一常开接点Ο-ι, 其中 ,第三继电器 K2的线圈一端通过单向隔离二极管 D5 连接+24 直流电源, 另一端依次串接第四继电器Κ3的第一常闭接点Κ3-1、第二继电器KI的第一常闭接点K1-1、第一继电器KO的第一常闭接点KO-1后接地,第一继电器KO的第二常闭接点Κ0-2与第二继电器Kl的第二常闭接点Κ1-2构成第一并联电路,第一并联电路与第三继电器Κ2的第一常开接点Κ2-1构成第一串联电路,第一串联电路与第二继电器KI的第一常闭接点K1-1、第一继电器KO的第一常闭接点Kl-1所构成的第二串联电路相并联;
[0039]第一检测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KO的线圈、第三继电器Κ2的第二常开接点Κ2-2,第一继电器KO的第三常开接点Κ0-3,其中,第三继电器Κ2的第二常开接点Κ2-2与第一继电器KO的第三常开接点Κ0-3构成的第二并联电路一端通过第一继电器KO的线圈连接+24V直流电源,第二并联电路另一端通过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l接地;
[0040]第二检测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二继电器Kl的线圈、第三继电器Κ2的第三常开接点Κ2-3,第二继电器Kl的第三常开接点Κ1-3,其中,第三继电器Κ2的第三常开接点Κ2-3与第二继电器Kl的第三常开接点Κ1-3构成的第三并联电路一端通过第二继电器Kl的线圈连接+24V直流电源,第三并联电路另一端通过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接地;
[0041]开门平层和开门再平层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四继电器Κ3的线圈、第三继电器Κ2的第四常闭接点K2-4、第四继电器K3的第二常开接点K3-2、第一继电器KO的第四常开接点K0-4、第二继电器Kl的第四常开接点K1-4,以及,第一继电器KO的第五常开接点K0-5、第二继电器Kl的第五常开接点K1-5,其中,第四继电器K3的线圈一端连接+24V直流电源、另一端用于连接电梯主控单元中主控芯片Ul的开门平层和/或开门再平层功能信号输出端Y16J5-3接脚,第三继电器K2的第四常闭接点K2-4、第四继电器K3的第二常开接点K3-2、第一继电器KO的第四常开接点K0-4、第二继电器Kl的第四常开接点Kl -4构成第三串联电路,第三串联电路连接于电梯主控单元中主控芯片Ul的开门平层和/或开门再平层功能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X23 J2-1接脚与地之间,第一继电器KO的第五常开接点K0-5、第二继电器Kl的第五常开接点K1-5构成的第四串联电路连接于电梯主控单元中主控芯片Ul的开门平层和/或开门再平层功能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X24 J2-2接脚与地之间;
[0042]门状态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由第三继电器K2的第五常闭接点K2-5、第四继电器K3的第三常开接点K3-3、第一继电器KO的第六常开接点K0-6、第二继电器Kl的第六常开接点K1-6构成第五串联电路,第五串联电路与门反馈开关Doorlock构成第五并联电路,第五并联电路与门锁继电器KAD的线圈串联构成第六串联电路,第六串联电路连接在电源V+、V-接脚之间;
[0043]门锁继电器KAD的第一常开接点KAD-1的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l的J4COM端,门锁继电器KAD的第一常开接点KAD-1的另一端分两路:第一路串接制动器控制接触器KMB的线圈后接入主控芯片Ul的Y14 J4-1接脚,第二路串接曳引机运行控制接触器KMY的线圈后接入主控芯片Ul的Yl5 J4-2接脚。
[0044]主控芯片Ul采用微处理器LPC1756,当电梯不具有开门平层和/或开门再平层功能时,主控芯片Ul的开门平层和/或开门再平层功能信号输出端Y16 J5-3接脚无效,第四继电器K3线圈不能得电,门状态信号处理电路动作与否均由门反馈开关Doorlock的通断来决定。
[0045]当电梯具有开门平层和/或开门再平层功能时,主控芯片Ul的X24J2-2接脚输入低电平从而有效的前提下,主控芯片Ul的开门平层和/或开门再平层功能信号输出端Y16J5-3接脚有效,处于低电平状态,第四继电器K3的线圈才能上电。
[0046]当电梯具有开门平层和/或开门再平层功能时,主控芯片Ul的J4COM端为高电平时,主控芯片Ul的Y14 J4-1接脚、Y15 J4-2接脚均为低电平,当主控芯片Ul的J4 COM端为低电平时,主控芯片Ul的Y14 J4-1接脚、Y15 J4-2接脚均为高电平,也就是说制动器控制接触器KMB的线圈、曳引机运行控制接触器KMY的线圈是否上电同时由门锁继电器KAD线圈是否上电来决定,门锁继电器KAD线圈上电,其第一常开接点KAD-1接通,门锁继电器KAD线圈不上电,其第一常开接点KAD-1断开。
[0047]制动器控制接触器KMB的第一常开接点KMB-1用于串接在制动器YB的供电线路上;
[0048]曳引机运行控制接触器KMY的第一三联常开接点KMY-1分别对应串接在曳引机M的三相供电输入接脚Ul、V1、W1上。
[0049]如图3所示,轿厢B3厢体外面装设有支架,支架包括安装板B2和连接机构B21,支架较佳的是装设在轿厢B3的左侧厢体外厢面或右侧厢体外厢面上,安装板B2垂直于水平面竖向设置,连接机构B21为L型,一端固定在安装板B2上,另一端与轿厢固定,从而使轿厢B3联动支架运行,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l和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之间的最佳距离为180_,对应于每一层的电梯井道壁上都相应平铺贴设有遮挡板BI,当电梯处于平层位置时,遮挡板BI能够遮挡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l和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发出的对射信号,遮挡板BI的最佳竖直长度为300mm,宽度为能够同时遮挡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l和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发出的对射信号为准,电梯停在平层位置时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l和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距离遮挡板BI左右两端距离相当,并且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l和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于遮挡板BI的中间位置上下对称。
[0050]当电梯到达相应楼层正常平层时,遮挡板BI同时遮挡住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1、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发出的对射信号,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1、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闭合接通;当电梯到达相应楼层但不能正常平层时,遮挡板BI不能遮挡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l和/或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发出的对射信号,相应的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l和/或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断开。
[0051]电梯上电后,所述自锁电路中的第三继电器K2的线圈与第四继电器K3的第一常闭接点K3-1、第二继电器Kl的第一常闭接点K1-1、第一继电器KO的第一常闭接点KO-1构成通路,第三继电器K2的线圈得电,第三继电器K2的第一常开接点K2-1吸合,第三继电器K2的线圈与第四继电器K3的第一常闭接点K3-1、第一继电器KO的第二常闭接点K0-2(或者第二继电器Kl的第二常闭接点Κ1-2)以及第三继电器Κ2吸合后的第一常开接点Κ2-1构成通路,从而构成自锁回路,保证第三继电器Κ2的线圈上电。
[0052]当电梯正常平层时,遮挡板BI遮挡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l和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发出的对射信号,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1、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闭合接通,第一、第二继电器Κ0、Κ1线圈得电,相应的第一检测信号处理电路、第二检测信号处理电路都构成通路,第一继电器Κ0、第二继电器Kl都得电,自锁电路断开,第三继电器Κ2线圈断电;当电梯不具有开门平层和开门再平层功能时,轿厢门一打开,门状态反馈开关DoorLock断开,门锁继电器KAD线圈断电,门锁继电器KAD的第一常开接点KAD-1不吸合,制动器控制单元、曳引机运行控制单元中的制动器控制接触器KMB线圈、曳引机运行控制接触器KMY线圈都不上电,制动器控制接触器KMB的第一常开接点KMB-1不吸合,曳引机运行控制接触器KMY-1不吸合,制动器YB和曳引机M不上电,制动器YB闸抱死,曳引机M不转动从而防止轿厢意外移动。当电梯具有开门平层和开门再平层功能时,轿厢门一打开,门状态反馈开关DoorLock断开,同时,开门平层和开门再平层功能信号处理电路中的第一继电器KO的第五常开接点K0-5和第二继电器Kl的第五常开接点K1-5都吸合,该回路接通使得电梯主控芯片Ul的X24 J2-2接脚有效,电梯主控芯片Ul的Y16 J5-3接脚输出低电平,第四继电器K3的线圈上电,这时,自锁电路断开,第三继电器K2线圈断电,第三继电器K2的第四常闭接点K2-4闭合、第四继电器K3的第二常开接点K3-2吸合、第一继电器KO的第四常开接点K0-4闭合、第二继电器Kl的第四常开接点K1-4吸合,构成通路,电梯主控芯片Ul的X23 J2-1接脚有效,对第四继电器K3的线圈构成自锁回路,使得第四继电器K3的线圈一直上电(直到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l和/或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断开时,第四继电器K3的线圈才去电),与此同时,门状态信号处理电路中:第三继电器K2的第五常闭接点K2-5闭合、第四继电器K3的第三常开接点K3-3吸合、第一继电器KO的第六常开接点K0-6吸合,第二继电器Kl的第六常开接点Kl-6吸合构成通路,门锁继电器KAD线圈上电,门锁继电器KAD的第一常开接点KAD-1吸合,制动器控制单元、曳引机运行控制单元中的制动器控制接触器KMB线圈、曳引机运行控制接触器KMY线圈都上电,制动器控制接触器KMB的第一常开接点KMB-1吸合,曳引机运行控制接触器KMY-1吸合,制动器YB和曳引机M正常上电工作;
[0053]当电梯到达相应楼层但不能正常平层时,如果电梯不具有开门平层和/或开门再平层功能,轿厢门闭合,门反馈开关Doorlock处于闭合状态,门锁继电器KAD线圈上电,制动器控制单元、曳引机运行控制单元中的制动器控制接触器KMB线圈、曳引机运行控制接触器KMY线圈都电,制动器控制接触器KMB的第一常开接点KMB-1吸合,曳引机运行控制接触器KMY-1吸合,制动器YB和曳引机M上电工作,直到电梯主控系统控制电梯轿厢平层;如果电梯具有开门平层和/或开门再平层功能,此时,如果电梯门打开,门状态反馈开关Doorlock断开,如果遮挡板BI不能遮挡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l或/和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发出的对射信号,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l或/和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断开,相应的第一检测信号处理电路或第二检测信号处理电路断开,第一继电器KO或/和第二继电器Kl去电,如遮挡板BI仅能遮挡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发出的对射信号,不能遮挡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l发出的对射信号时,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l断开,第一继电器KO去电,开门平层和开门再平层功能信号处理电路中:第一继电器KO的第五常开接点K0-5断开,所在回路断开,使得电梯主控芯片Ul的X24 J2-2接脚失效,电梯主控芯片Ul的Y16 J5-3接脚失效断开,第四继电器K3的线圈不能得电,这时,第四继电器K3的第二常开接点K3-2断开、第一继电器KO的第四常开接点K0-4断开,所在回路断开使得电梯主控芯片Ul的X23 J2-1接脚失效,与此同时,门状态信号处理电路中:第四继电器K3的第三常开接点K3-3断开、第一继电器KO的第六常开接点K0-6断开,门锁继电器KAD线圈去电,门锁继电器KAD的第一常开接点KAD-1断开,制动器控制单元、曳引机运行控制单元中的制动器控制接触器KMB线圈、曳引机运行控制接触器KMY线圈都去电,φ恸器控制接触器KMB的第一常开接点KMB-1断开,曳引机运行控制接触器KMY-1断开,φ恸器YB和曳引机M都断电,φ恸器YB闸抱死,曳引机M不再动作,从而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
[0054]如遮挡板BI仅能遮挡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l发出的对射信号,不能遮挡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发出的对射信号时,或者遮挡板BI对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LSl和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LS2发出的对射信号都不能遮挡时,其工作原理同上,这里不再赘述。
[0055]如上可见,本实用新型在电梯原有的主控系统上,增加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同时控制制动器和曳引机,具有双重防轿厢意外移动的机制,改装难度小,成本更加低廉。
[00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包括主控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所述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包括制动器控制单元、曳引机运行控制单元、检测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其中,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电梯轿厢是否偏离平层位置,检测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处理单元的检测信号输入端,信号处理单元的制动器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制动器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制动器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出端控制连接制动器的供电输入端;信号处理单元的曳引机运行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曳引机运行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曳引机运行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出端控制连接曳引机的供电输入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还包括轿厢门状态反馈单元,轿厢门状态反馈单元的门状态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门状态信号输入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门状态信号输入端连接电梯主控单元的开门平层和/或开门再平层功能信号输出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检测单元包括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支架、遮挡板;支架包括一垂直于水平面竖立设置的安装板和一连接机构,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安装在安装板的同一侧面且位于同一条垂直于水平面的竖线上,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位于安装板上部,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位于安装板下部,安装板通过连接机构安装在轿厢的左侧厢体外厢面或右侧厢体外厢面上,轿厢联动支架运行,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的感测头水平朝向电梯井道壁方向设置;对应于每一层的电梯井道壁上都相应平铺贴设有遮挡板,当电梯处于相应楼层平层位置时,遮挡板能够同时遮挡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和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发出的对射信号; 所述的信号处理单元包括自锁电路、第一检测信号处理电路、第二检测信号处理电路、开门平层和开门再平层功能信号处理电路、门状态信号处理电路; 制动器控制单元包括制动器控制接触器,曳引机运行控制单元包括曳引机运行控制接触器; 所述轿厢门状态反馈单元包括门状态反馈开关、门锁继电器; 所述自锁电路包括: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第四继电器的第一常闭接点、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闭接点、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闭接点以及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闭接点、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常闭接点、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常开接点,其中,第三继电器的线圈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依次串接第四继电器的第一常闭接点、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闭接点、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闭接点后接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闭接点与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常闭接点构成第一并联电路,第一并联电路与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常开接点构成第一串联电路,第一串联电路与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闭接点、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闭接点所构成的第二串联电路相并联; 第一检测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第三继电器的第二常开接点,第一继电器的第三常开接点,其中,第三继电器的第二常开接点与第一继电器的第三常开接点构成的第二并联电路一端通过第一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电源,第二并联电路另一端通过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接地; 第二检测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第三继电器的第三常开接点,第二继电器的第三常开接点,其中,第三继电器的第三常开接点与第二继电器的第三常开接点构成的第三并联电路一端通过第二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电源,第三并联电路另一端通过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接地; 开门平层和开门再平层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四继电器的线圈、第三继电器的第四常闭接点、第四继电器的第二常开接点、第一继电器的第四常开接点、第二继电器的第四常开接点,以及,第一继电器的第五常开接点、第二继电器的第五常开接点,其中,第四继电器的线圈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用于连接电梯主控单元的开门平层和/或开门再平层功能信号输出端,第三继电器的第四常闭接点、第四继电器的第二常开接点、第一继电器的第四常开接点、第二继电器的第四常开接点构成第三串联电路,第三串联电路连接于电梯主控单元的开门平层和/或开门再平层功能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与地之间,第一继电器的第五常开接点、第二继电器的第五常开接点构成的第四串联电路连接于电梯主控单元的开门平层和/或开门再平层功能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与地之间; 门状态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由第三继电器的第五常闭接点、第四继电器的第三常开接点、第一继电器的第六常开接点、第二继电器的第六常开接点构成第五串联电路,第五串联电路与门反馈开关构成第五并联电路,第五并联电路与门锁继电器的线圈串联构成第六串联电路,第八串联电路连接在电源上; 门锁继电器的第一常开接点的一端分两路,第一路连接制动器控制接触器的线圈,第二路连接曳引机运行控制接触器的线圈;门锁继电器的第一常开接点与制动器控制接触器的线圈的串联电路连接在电源上,门锁继电器的第一常开接点与曳引机运行控制接触器的线圈的串联电路连接在电源上; 制动器控制接触器的第一常开接点用于串接在制动器的供电线路上; 曳引机运行控制接触器的第一三联常开接点分别对应串接在曳引机的三相供电输入接脚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开关、第二传感器检测开关之间的距离为180mm,遮挡板的竖向长度为300mm。
【文档编号】B66B5/02GK205472074SQ201620024128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8日
【发明人】杨叶飞, 颜文波, 陈海峰, 谢冬冬, 康彦辉
【申请人】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