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小型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2999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小型电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设备,具体是一种折叠式小型电梯。包括竖直布置的主体机架、通过若干导轮组可竖直滑动地定位在主体机架上的乘客轿仓以及用于驱动乘客轿仓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乘客轿仓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背板与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轿仓为折叠结构,所述底板与护栏可在折叠动力机构驱动下通过各自转动轴线转动一定角度以实现往背板所在平面收拢或者反向展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式小型电梯具有折叠功能,可以有效节省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并且通过升降机构使得乘客轿仓上下移动,实现上下楼的使用功能;另外本实用新型配置的防护机构可消除事故隐患,安全可靠,进一步保障人员的安全。
【专利说明】
折叠式小型电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设备,具体是一种折叠式小型电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由于房价的持续走高,商住写字楼及复式住房的增多,人们对于空间的利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空间有要求的地方,楼梯成为了上下楼的唯一选择,常规的楼梯对于本来较小的空间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这样一来,解决上下楼问题的同时提高空间利用率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折叠式小型电梯,该电梯应具有空间利用率高、使用方便、可靠性好的特点。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折叠式小型电梯,包括竖直布置的主体机架、通过若干导轮组可竖直滑动地定位在主体机架上的乘客轿仓以及用于驱动乘客轿仓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乘客轿仓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背板与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轿仓为折叠结构,所述底板与护栏可在折叠动力机构驱动下通过各自转动轴线转动一定角度以实现往背板所在平面收拢或者反向展开。
[0006]所述护栏中,第一护栏梁与L型的第二护栏梁均通过护栏安装座可绕水平轴线转动地定位在背板顶部,所述第一护栏梁、第二护栏梁与背板的顶部边沿围合成一矩形框架;所述第一护栏梁与第二护栏梁上设置若干沿着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向下悬垂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设置在顶端的连接杆安装座可绕水平轴线转动地定位在第一护栏梁与第二护栏梁上;护栏收拢时,折叠动力机构驱动第一护栏梁与第二护栏梁向上翻起使得连接杆被提起后停靠在背板上方。
[0007]所述底板通过底板安装座可绕水平轴线转动地定位在背板底部;底板收拢时,折叠动力机构驱动底板向上翻起并停靠在背板侧面。
[0008]所述第一护栏梁、第二护栏梁、连接杆、底板的转动轴线均相互平行。
[0009]所述折叠动力机构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护栏梁转动的第一护栏动力源、用于驱动第二护栏梁转动的第二护栏动力源以及用于驱动底板转动的底板动力源。
[0010]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主体机架上的两条齿条、水平布置的传动主轴、固定在传动主轴两端并与齿条啮合的齿轮、通过换向齿轮箱带动传动主轴旋转以驱使乘客轿仓升降的升降动力源。
[0011]该折叠式小型电梯还设有防护机构,包括通过所述导轮组可竖直滑动地定位在主体机架上的托架、可绕水平轴线转动地定位在托架中的防护传动主轴、固定在防护传动主轴两端并与齿条啮合的防护齿轮、用于依次传递升降动力源动力以驱动防护传动主轴旋转的第一防护带轮组、换向螺伞组、第二防护带轮组、蜗轮蜗杆减速机。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置式小型电梯具有折置功能,可以有效节省空间,提尚空间利用率,并且通过升降机构使得乘客轿仓上下移动,实现上下楼的使用功能;另外本实用新型配置的防护机构可消除事故隐患,安全可靠,进一步保障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折叠状态)。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乘客轿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乘客轿仓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护栏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护栏梁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护栏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护栏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护栏梁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护栏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护栏梁与第二护栏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
[0026]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护栏梁与第二护栏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
[0027]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乘客轿仓底板与导轮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乘客轿仓底板、底板动力源、底板传动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防护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防护机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防护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省略托架、主体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35]折叠式小型电梯,包括主体机架、乘客轿仓、升降机构、防护机构。
[0036]一、主体机架
[0037]所述主体机架11竖直固定于墙体,主体机架作为乘客轿仓上下移动的轨道。如图1所示,所述主体机架为两条竖直布置且凹口相对的槽钢。
[0038]二、乘客轿仓
[0039]所述乘客轿仓用于提供乘客空间,乘客轿仓通过若干导轮组29可竖直滑动地定位在主体机架上。
[0040]所述乘客轿仓为折叠结构并且可通过折叠动力机构进行折叠或展开;所述乘客轿仓包括背板21、底板22以及护栏,背板与护栏设置在底板上方;所述底板与护栏可通过折叠动力机构往背板所在平面收拢或者反向展开。
[0041]所述背板上设置若干导轮组,每个导轮组包括固定在背板上的第一导轮支架291、第二导轮支架292以及可转动地定位在第一导轮支架与第二导轮支架末端的导轮293,第一导轮支架与第二导轮支架的末端弯折后伸入槽钢的凹口中,同时第一导轮支架与第二导轮支架上的导轮分别贴合在槽钢凹口的底面与一个侧面。所述背板的四角各设置一个所述导轮组,这样就使背板可竖直滑动地定位在槽钢,避免背板与槽钢脱离(图14中,导轮组能阻止背板在水平方向与竖直向下方向产生位移)。
[0042]所述底板通过底板安装座221可绕水平轴线转动地定位在背板底部;折叠动力机构驱动底板收拢时,底板向上翻起并竖直停靠在背板侧面。
[0043]所述护栏包括第一护栏梁23、第二护栏梁24以及若干竖直布置的连接杆25;第一护栏梁与第二护栏梁均通过护栏安装座可绕水平轴线转动地定位在背板顶部;所述第二护栏梁为L型,第一护栏梁、第二护栏梁与背板的顶部边沿围合成一矩形框架,该矩形框架与底板的形状相同。所述连接杆通过设置在顶端的连接杆安装座251可绕水平轴线转动地定位在第一护栏梁与第二护栏梁上,这些连接杆沿着第一护栏梁或第二护栏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自然状态下这些连接杆保持悬垂状态。所述第一护栏梁与第二护栏梁有两种布置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实施例二如图13所示),这两种布置方式的区别在于对调了第一护栏梁与第二护栏梁的位置。
[0044]所述第一护栏梁、第二护栏梁、连接杆、底板的转动轴线均相互平行(转动轴线为水平方向且平行于墙面)。所述第一护栏梁、第二护栏梁、连接杆、底板的转动角度为90度。
[0045]当折叠动力机构驱动护栏收拢时,第一护栏梁与第二护栏梁向上翻起至竖直状态并同时提起连接杆,这些连接杆被收拢后停靠在背板上方;如图3、图7、图10所示,通过采用不同长度的连接杆安装座,使得连接杆在收拢时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干涉,每条连接杆均保持悬垂状态。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定位连接杆的凹槽(图中省略),乘客轿仓使用时(展开状态)连接杆的底部卡入凹槽中,以保证连接杆不会随意摆动。
[0046]所述折叠动力机构用于驱动底板与护栏折叠或展开;所述折叠动力机构包括第一护栏动力源411、第二护栏动力源421、底板动力源41;第一护栏动力源411直接驱动第一护栏梁转动(第一护栏梁的转动轴线与第一护栏动力源输出轴固定),第二护栏动力源驱动第二护栏梁转动(第二护栏梁的转动轴线与第二护栏动力源输出轴固定),底板动力源通过底板传动组传递动力从而用于驱动底板转动(底板传动组包括用于依次传递动力的第一底板带轮组42与第二底板带轮组43);所述第一带轮组、第二带轮组、第一底板带轮组与第二底板带轮组均为现有的传动带结构。所述第一护栏动力源、第二护栏动力源、底板动力源均为电机并且安装在背板上。
[0047]三、升降机构
[0048]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乘客轿仓沿着主体机架竖直移动,包括竖直设置在主体机架上的两条齿条32、可绕水平轴线转动地定位在乘客轿仓的背板上的传动主轴33、固定在传动主轴两端并与齿条啮合的齿轮34、用于驱使乘客轿仓升降升降动力源31、用于向传动主轴传递升降动力源动力的换向齿轮箱35。
[0049]四、防护机构
[0050]所述防护机构用于防止乘客轿仓在升降以及停放过程中意外下坠,保障人员安全。
[0051]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托架51、防护传动主轴53、两个防护齿轮54、第一防护带轮组、换向螺伞组、第二防护带轮组、蜗轮蜗杆减速机52;所述托架可竖直滑动地定位在主体机架上,托架上设置所述导轮组以便能够沿着主体机架滑动,托架由两根横梁511和两根竖梁512组成;防护传动主轴可绕水平轴线转动地定位在托架中,两个防护齿轮分别固定在防护传动主轴两端并与所述齿条啮合;
[0052]第一防护带轮组、换向螺伞组、第二防护带轮组、蜗轮蜗杆减速机用于依次传递升降动力源动力以驱动防护传动主轴旋转;所述第一防护带轮组包括固定在传动主轴上的第一防护主动带轮561、第一防护被动带轮562、连接第一防护主动带轮与第一防护被动带轮的第一防护传动带563;所述换向螺伞组包括相互啮合换向主动螺伞571与换向被动螺伞572,换向主动螺伞与第一防护被动带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二防护带轮组包括与换向被动螺伞同轴固定的第二防护主动带轮581、安装在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轴头上的第二防护被动带轮582、连接第二防护主动带轮与第二防护被动带轮的第二防护传动带582;
[0053]所述防护机构中,升降动力源动力通过第一防护带轮组、换向螺伞组、第二防护带轮组传递到蜗轮蜗杆减速机上,蜗轮蜗杆减速机带动防护传动主轴运转,套装在防护传动主轴两端的防护齿轮与固定在主体机架上的齿条啮合运动,随着乘客轿仓的升降带动托架进行上下移动(托架始终处于乘客轿仓的正下方);在乘客轿仓升降或停放的整个过程中,防护机构始终参与其中,蜗轮蜗杆减速机带着托架同步上下移动,一旦升降机构出现问题而导致乘客轿仓出现下坠趋势时,防护机构就立即切断动力来源,通过蜗轮蜗杆的自锁特性进行制动(停止在所处位置保持不动),整个乘客轿仓落在托架上,从而避免事故发生。
[0054]六、工作步骤(非工作状态时,如图3所示,乘客轿仓处于折叠状态)
[0055]I)升降机构带动乘客轿仓向下移动至底层;
[0056]2)折叠动力机构首先将乘客轿仓的底板放下至水平状态,然后将第二护栏梁放下至水平状态,第二护栏梁上的连接杆同时卡入底板上,因此组成了一个具有三面遮挡的乘客轿仓(一面遮挡为背板,两面遮挡为连接杆);
[0057]3)乘客通过唯一的开口进入轿仓内,折叠动力机构将第一护栏梁放下至水平状态,第一护栏梁上的连接杆同时卡入底板上,因此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乘客轿仓;
[0058]4)升降机构将乘客轿仓升至上层指定位置,升起第一护栏梁后乘客走出乘客轿仓即可;
[0059]5)折叠动力机构反向操作就可折叠乘客轿仓。
[00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折叠式小型电梯,包括竖直布置的主体机架(U)、通过若干导轮组可竖直滑动的定位在主体机架上的乘客轿仓以及用于驱动乘客轿仓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乘客轿仓包括底板(22)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背板(21)与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轿仓为折叠结构,所述底板与护栏可在折叠动力机构驱动下通过各自转动轴线转动一定角度以实现往背板所在平面收拢或者反向展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小型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中,第一护栏梁(23)与L型的第二护栏梁(24)均通过护栏安装座(28)可绕水平轴线转动地定位在背板顶部,所述第一护栏梁、第二护栏梁与背板的顶部边沿围合成一矩形框架;所述第一护栏梁与第二护栏梁上设置若干沿着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向下悬垂的连接杆(25),所述连接杆通过设置在顶端的连接杆安装座(251)可绕水平轴线转动地定位在第一护栏梁与第二护栏梁上;护栏收拢时,折叠动力机构驱动第一护栏梁与第二护栏梁向上翻起使得连接杆被提起后停靠在背板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小型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通过底板安装座(221)可绕水平轴线转动地定位在背板底部;底板收拢时,折叠动力机构驱动底板向上翻起并停靠在背板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小型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栏梁、第二护栏梁、连接杆、底板的转动轴线均相互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小型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动力机构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护栏梁转动的第一护栏动力源(411)、用于驱动第二护栏梁转动的第二护栏动力源(421)以及用于驱动底板转动的底板动力源(4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小型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主体机架上的两条齿条(32)、水平布置的传动主轴(33)、固定在传动主轴两端并与齿条啮合的齿轮(34)、通过换向齿轮箱(35)带动传动主轴旋转以驱使乘客轿仓升降的升降动力源(3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小型电梯,其特征在于:该折叠式小型电梯还设有防护机构,包括通过所述导轮组可竖直滑动地定位在主体机架上的托架(51)、可绕水平轴线转动地定位在托架中的防护传动主轴(53)、固定在防护传动主轴两端并与齿条啮合的防护齿轮(54)、用于依次传递升降动力源动力以驱动防护传动主轴旋转的第一防护带轮组、换向螺伞组、第二防护带轮组、蜗轮蜗杆减速机(52 )。
【文档编号】B66B9/00GK205527223SQ201620363601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7日
【发明人】方傑
【申请人】杭州星河传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