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油两用模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8093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油两用模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模温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水油两用模温机。
背景技术
橡塑制品生产企业成型用模具温度调节机按使用介质区分,通常分为水用模温机和油用模温机。客户在生产不同材料的部品时,因模具设定温度要求的不同而频繁地更换水媒体和油媒体模温机,所造成的缺点和不足是1、模温机水、油媒体不通用,客户要准备多种类多型号的模温机备用,投资成本高,占用资金,占用贮存的厂房和场地;2、在更换不同媒体的模温机时,都要更换相连的管路,增加工人的工作量,安装和使用不方便。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欧美企业生产制造水油通用模温机,但是这些模温机因机器的换热器采用常规的铜盘管制成,在用作水媒体循环控温时,铜盘管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有限,当冷却水与媒体水温差较小时,换热量也较小,机器的冷却能力急剧下降,不能满足在低温区的注塑生产要求。因此,为了解决存在的上述问题与缺陷,需要提供一种水油两用模温机,其水油两用,冷却能力强,有足够的冷却能力满足注塑成形生产的需要,具有宽广的应用和控温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水油两用模温机, 该水油两用模温机设计独特,构思巧妙,结构简洁,可水油两用,冷却能力强,有足够的冷却能力满足注塑成形生产的需要,具有宽广的应用和控温范围,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水油两用模温机,其特点是,包括储液箱、媒体输送部件、加热部件、板式换热器、测温部件、控制单元、电磁阀、冷却液进管和冷却液出管, 所述储液箱中储存有循环调温媒体,所述储液箱管路连通所述媒体输送部件,所述媒体输送部件通过要冷却的模具并经由所述板式换热器管路连通所述储液箱,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进管中,所述冷却液进管通过所述板式换热器管路连通所述冷却液出管,所述测温部件和所述加热部件均设置在所述循环调温纯净液体中,所述控制单元分别电路连接所述测温部件、所述电磁阀、所述加热部件和所述媒体输送部件。较佳地,所述加热部件为加热管,所述加热管横向插设在所述储液箱的底部。较佳地,所述储液箱的顶部设置有加液口,所述储液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口,所述储液箱的侧面上部设置有溢流口。较佳地,所述储液箱包括箱体和盖设在所述箱体上的箱盖。较佳地,所述水油两用模温机还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一压力表,所述媒体输送部
3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管路连通所述的要冷却的模具,所述第一压力表设置在所述媒体输送部件和所述第一控制阀之间的管路中。较佳地,所述水油两用模温机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的要冷却的模具通过所述第二控制阀管路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较佳地,所述水油两用模温机还包括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设置在所述储液箱的侧较佳地,所述水油两用模温机还包括过温保护装置,所述过温保护装置安装在所述储液箱内并位于所述循环调温媒体中,所述过温保护装置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较佳地,所述水油两用模温机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进管中并位于所述电磁阀的上游。较佳地,所述水油两用模温机还包括清洗接口,所述清洗接口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进管和/或所述冷却液出管中。较佳地,所述水油两用模温机还包括浮子开关,所述浮子开关悬吊在所述储液箱的顶部并部分位于所述循环调温媒体中,所述浮子开关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浮子开关例如是双浮球液位开关。较佳地,所述储液箱是不锈钢储液箱,所述媒体输送部件是水油通用型潜水泵,所述板式换热器是不锈钢板式换热器,所述测温部件是测温探头,所述控制单元是PID控制器,所述循环调温媒体是循环调温油或水。本实用新型的水油两用模温机包括储液箱、媒体输送部件、加热部件、板式换热器、测温部件、控制单元、电磁阀、冷却液进管和冷却液出管,储液箱中储存有循环调温媒体,储液箱管路连通媒体输送部件,媒体输送部件通过要冷却的模具并经由板式换热器管路连通储液箱,电磁阀设置在冷却液进管中,冷却液进管通过板式换热器管路连通冷却液出管,测温部件和加热部件均设置在循环调温纯净液体中,控制单元分别电路连接测温部件、电磁阀、加热部件和媒体输送部件,设计独特,构思巧妙,结构简洁,可水油两用,冷却能力强,有足够的冷却能力满足注塑成形生产的需要,具有宽广的应用和控温范围,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具体在于1、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用清水或纯净水作循环媒体,水最高控温90°C,也可以用导热油作循环媒体,导热油最高控温150°C,机器适用范围宽广。2、本实用新型独有的加热管于贮液箱下侧横插式特殊结构,能有效地降低加热管的故障损坏率。3、本实用新型采用不锈钢板式换热器作热交换器,替代铜盘管式换热器,彻底消除采用铜盘管式换热器的模温机在控温< 60°C时,机器冷却能力下降,温度无法控制的缺陷,能确保机器的冷却能力。4、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浮球液位开关,上浮球起少液位报警功能,机器不停机,提醒客户即时添加循环媒体,下浮球起低液位停机保护加热管和水泵的功能,更有利于客户的操作和使用。5、本实用新型的媒体输送部件应用无轴封的水油通用型潜水泵,比普通泵节省了泵机械密封的维修保养人工和材料费,因泵无轴封,不产生泄漏,机器更干净清洁,故障率进一步降低。[0026]6、本实用新型采用贮液箱内置式过温保护装置,安装在加热管的正上方,有效杜绝电加热管过温干烧引起的火灾事故,机器使用安全省心。7、本实用新型在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液进管带清洗接口,当外界冷却水存在水质不良引起换热器积垢,板式换热器换热能力下降时,可利用机器自带的清洗接口,将循环管路与冷却水管路的清洗接口短接,在贮液箱中加入清洗剂,启动机器运转即可有效清洗板式换热器双侧,清除结垢,恢复板式换热器的能力,机器的使用寿命可延长数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油两用模温机包括储液箱1、媒体输送部件2、加热部件3、板式换热器4、测温部件5、控制单元(未示出)、电磁阀6、冷却液进管7和冷却液出管8,所述储液箱1中储存有循环调温媒体9,所述储液箱1管路连通所述媒体输送部件2,所述媒体输送部件2通过要冷却的模具10并经由所述板式换热器4管路连通所述储液箱1,所述电磁阀6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进管7中,所述冷却液进管7通过所述板式换热器 4管路连通所述冷却液出管8,所述测温部件5和所述加热部件3均设置在所述循环调温纯净液体9中,所述控制单元分别电路连接所述测温部件5、所述电磁阀6、所述加热部件3和所述媒体输送部件2。电磁阀6用于控制冷却水的流量。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箱1是不锈钢储液箱,所述媒体输送部件2是无轴封的水油通用型潜水泵,所述板式换热器4是不锈钢板式换热器,所述测温部件 5是测温探头,所述控制单元是PID控制器,所述循环调温媒体9是循环调温油或水。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3为加热管,所述加热管横向插设在所述储液箱1的底部。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箱1的顶部设置有加液口 11,所述储液箱1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口 12,所述储液箱1的侧面上部设置有溢流口 13。较佳地,所述储液箱1包括箱体(未示出)和盖设在所述箱体上的箱盖(未示出)。 即为带箱盖的敞口设计。较佳地,所述水油两用模温机还包括第一控制阀14和第一压力表15,所述媒体输送部件2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14管路连通所述的要冷却的模具10,所述第一压力表15设置在所述媒体输送部件2和所述第一控制阀14之间的管路中。第一控制阀14可以是手动控制阀,也可以是自动控制阀,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14为手动控制阀。较佳地,所述水油两用模温机还包括第二控制阀16,所述的要冷却的模具10通过所述第二控制阀16管路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4。第二控制阀16可以是手动控制阀,也可以是自动控制阀,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控制阀16为手动控制阀。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水油两用模温机还包括液位计17,所述液位计17设置在所述储液箱1的侧面。液位计17将显示储液箱1内循环调温媒体9的量的多少。较佳地,所述水油两用模温机还包括过温保护装置18,所述过温保护装置18安装在所述储液箱1内并位于所述循环调温媒体9中,所述过温保护装置18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过温保护装置18防止加热管过温和干烧。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过温保护装置18是过温保护温度继电器。当储液箱1内的循环调温媒体9的温度过高时,过温保护温度继电器将信号传给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控制加热管停止加热,并控制电磁阀6 打开进行冷却。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水油两用模温机还包括过滤器19,所述过滤器19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进管7中并位于所述电磁阀6的上游。用于对电磁阀6进行保护。较佳地,所述水油两用模温机还包括清洗接口 20,所述清洗接口 20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进管7和/或所述冷却液出管8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冷却液进管7和所述冷却液出管8中均设置有所述清洗接口 20。较佳地,所述水油两用模温机还包括浮子开关21,所述浮子开关21悬吊在所述储液箱1的顶部并部分位于所述循环调温媒体9中,所述浮子开关21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浮子开关21是双浮球液位开关。上浮球起少液位报警功能,机器不停机,提醒客户即时添加循环调温媒体9,下浮球起低液位停机保护加热管和水泵的功能,更有利于客户的操作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大致如下1)将要冷却的模具10(在这里是金型模具)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构成如图1所示的结构,同时冷却液进管7接通冷却水,打开相关管路阀门(例如第一控制阀14和第二控制阀16);2)从储液箱1的顶部的加液口 11向储液箱1内加入循环调温媒体9,到储液箱1 注满循环调温媒体9时,启动机器;3)媒体输送部件2将储液箱1中的循环调温媒体9输送到模具10,带走模具10 中的热量,热的循环调温媒体9返回模温机,经过板式换热器4与冷却水热交换,热的循环调温媒体9冷却后再回到储液箱1,完成整个循环控温过程(请参见图1,其中“一”表示冷却水流向,表示循环调温媒体9流向)。a.当循环调温媒体9为水时因储液箱1为带箱盖的敞口设计,在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机器的最高工作温度为90°C。储液箱1内的水不会沸腾蒸发,仅自然蒸发,机器运行后水的补水量极少。b.当循环调温媒体9为导热油时因储液箱1为带箱盖的敞口设计,在常压下导热油的沸点能达350°C,机器的最高工作温度为150°C,储液箱1内的导热油不会沸腾蒸发,仅自然蒸发,机器运行后几乎不用补充导热油。4)循环调温媒体9的温度的调节通过测温探头由PID自动调节,控制电磁阀6的 ON和OFF,以及加热管的ON和OFF,来精确控制循环调温媒体9的温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取消普通水用模温机的加热筒,取消普通油用模温机的加热冷却筒,用储液箱1替代,将加热管横插在储液箱1的底部,用于机器的升温和控温。取消普通油循环媒体模温机的铜盘管式换热器,用换热面积更大的板式换热器4替代,从而克服用现存机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在用油媒体循环控温时,工作控温区间在120 150°C,与常温20°C的冷却水温差达100 130°C,冷却能力巨大。在用水媒体循环控温时,只要媒体温度高于常温20°C的冷却水达25°C,有5°C的温差,机器就有足够的冷却能力满足注塑成形生产的需要,机器具有宽广的应用和控温范围。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水油两用模温机设计独特,构思巧妙,结构简洁,可水油两用, 冷却能力强,有足够的冷却能力满足注塑成形生产的需要,具有宽广的应用和控温范围,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权利要求1.一种水油两用模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箱、媒体输送部件、加热部件、板式换热器、测温部件、控制单元、电磁阀、冷却液进管和冷却液出管,所述储液箱中储存有循环调温媒体,所述储液箱管路连通所述媒体输送部件,所述媒体输送部件通过要冷却的模具并经由所述板式换热器管路连通所述储液箱,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进管中,所述冷却液进管通过所述板式换热器管路连通所述冷却液出管,所述测温部件和所述加热部件均设置在所述循环调温纯净液体中,所述控制单元分别电路连接所述测温部件、所述电磁阀、所述加热部件和所述媒体输送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油两用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为加热管,所述加热管横向插设在所述储液箱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油两用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的顶部设置有加液口,所述储液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口,所述储液箱的侧面上部设置有溢流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油两用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包括箱体和盖设在所述箱体上的箱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油两用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油两用模温机还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一压力表,所述媒体输送部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管路连通所述的要冷却的模具,所述第一压力表设置在所述媒体输送部件和所述第一控制阀之间的管路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油两用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油两用模温机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的要冷却的模具通过所述第二控制阀管路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油两用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油两用模温机还包括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设置在所述储液箱的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油两用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油两用模温机还包括过温保护装置,所述过温保护装置安装在所述储液箱内并位于所述循环调温媒体中,所述过温保护装置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油两用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油两用模温机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进管中并位于所述电磁阀的上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油两用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油两用模温机还包括清洗接口,所述清洗接口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进管和/或所述冷却液出管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油两用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油两用模温机还包括浮子开关,所述浮子开关悬吊在所述储液箱的顶部并部分位于所述循环调温媒体中,所述浮子开关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油两用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是不锈钢储液箱,所述媒体输送部件是水油通用型潜水泵,所述板式换热器是不锈钢板式换热器,所述测温部件是测温探头,所述控制单元是PID控制器,所述循环调温媒体是循环调温油或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油两用模温机,包括储液箱、媒体输送部件、加热部件、板式换热器、测温部件、控制单元、电磁阀、冷却液进管和冷却液出管,储液箱中储存有循环调温媒体,储液箱管路连通媒体输送部件,媒体输送部件通过要冷却的模具并经由板式换热器管路连通储液箱,电磁阀设置在冷却液进管中,冷却液进管通过板式换热器管路连通冷却液出管,测温部件和加热部件均设置在循环调温纯净液体中,控制单元分别电路连接测温部件、电磁阀、加热部件和媒体输送部件。本实用新型设计独特,构思巧妙,结构简洁,可水油两用,冷却能力强,有足够的冷却能力满足注塑成形生产的需要,具有宽广的应用和控温范围,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B29C45/73GK202037830SQ201120135159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9日
发明者中村文三郎, 戎祥明 申请人:川田机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