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进胶无入子痕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0349阅读:10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香蕉进胶无入子痕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制品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香蕉进胶无入子痕机构。
背景技术
许多塑料制品都是由注塑成型的方式加工而成,注塑成型模具根据产品结构和要求的不同,须通过设计不同的进胶方式及模具结构来保证其产品的美观性及功能性。对于一些不允许在外观面进胶的产品,其进胶方式目前模具行业通常是用潜顶针进胶、常规香蕉进胶或倒灌式进胶的形式来完成设计模具结构。但这些结构对于外观要求高及有防水功能的产品就会产生很大的局限性。1.潜顶针进胶产品成型完成后须通过人工去除顶针上的残余胶料,增加了大量的人力成本。2.常规香蕉进胶在产品分型线位置会产品两组入子线,不能实现产品防水性能。3.倒灌式进胶模具加工成本相对较高,流道系统会增加原材料的使用量,且加工周期也比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香蕉进胶无入子痕机构,制品顶出后无残余不须人工去胶口,产品上,除进点位置外其它位置不产生任何印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香蕉进胶无入子痕机构,包括:公模仁、公模香蕉进胶入子、顶针、顶针板和动模板,所述公模仁固定在所述动模板上,所述公模香蕉进胶入子安置在所述公模仁底部的安装孔内,所述公模香蕉进胶入子的顶面有香蕉形槽和第一产品浇注槽,所述香蕉形槽位于所述第一产品浇注槽的两侦U,所述香蕉形槽的尾端与所述第一产品浇注槽连通,所述香蕉形槽与所述公模仁的安装孔内壁结构形成香蕉形通道,所述香蕉形通道与入胶口连通,所述第一产品浇注槽的中间位置有一连通至所述公模香蕉进胶入子底面的通孔,所述顶针的第一端安置于所述通孔中,所述顶针的第二端与所述顶针板连接。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入胶口位于所述公模仁的上表面,所述公模仁的上表面还有第二产品浇注槽,所述第二产品浇注槽和第一产品浇注槽相连通。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针外套有导向套。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针的第一端的表面与所述第一产品浇注槽的内表面相适配。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香蕉进胶无入子痕机构包括两个所述公模香蕉进胶入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香蕉进胶无入子痕机构,使结构简单化,通过可靠的动作安全性,使产品达到安全稳定生产,同时,大大的降低了模具开发成本及后续生产时通过全自动生产降低了人力加工成本,对于有防水要求及产品外观要求较高的产品可得到很好的改善,有效的提高了行业竞争力。


图1是本发明香蕉进胶无入子痕机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2是图1中所示公模仁的结构示意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 图4是图1中所示公模香蕉进胶入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香蕉进胶无入子痕机构,包括:公模仁10、公模香蕉进胶入子20、顶针30、顶针板40和动模板50。所述公模仁10固定在所述动模板50上,所述公模香蕉进胶入子20安置在所述公模仁10底部的安装孔11内,所述公模香蕉进胶入子20的顶面21有香蕉形槽22和第一产品浇注槽23,所述香蕉形槽22位于所述第一产品浇注槽23的两侧,所述香蕉形槽22的尾端与所述第一产品浇注槽23连通,所述香蕉形槽22与所述公模仁10的安装孔11内壁结构形成香蕉形通道,所述香蕉形通道与入胶口 15连通,所述入胶口 15位于所述公模仁10的上表面,所述公模仁10的上表面还有第二产品浇注槽12,所述第二产品浇注槽12和第一产品浇注槽23相连通。所述第一产品浇注槽23的中间位置有一连通至所述公模香蕉进胶入子20底面的通孔25,所述顶针30的第一端31安置于所述通孔25中,所述顶针的第二端32与所述顶针板40连接,所述顶针30外套有导向套35。所述顶针30的第一端31的表面与所述第一产品浇注槽23的内表面相适配。本实施例中,所述香蕉进胶无入子痕机构包括两个所述公模香蕉进胶入子20。本发明香蕉进胶无入子痕机构,利用新的公模香蕉进胶入子20和公模仁10结构,两者相配合,将产品外侧的进胶口,通过香蕉形通道转入产品底部,不会产生入子痕。模具注塑成型完成后,母模仁60和公模仁10分型面分开,顶针板40向前推进,带动顶针30将产品和香蕉进胶的胶口顶出。制品顶出后无残余不须人工去胶口,产品上,除进点位置外其它位置不产生任何印痕。本发明香蕉进胶无入子痕机构,具有以下优点:
1.香蕉进胶无入子痕机构,从产品进胶方式上做了创新,使模具结构简单化,通过可靠的动作安全性,使产品达到安全稳定生产。2.同时,此技术也大大的降低了模具开发成本及后续生产时通过全自动生产降低了人力加工成本,有效的提高了行业竞争力。如按潜顶针进胶方式开模,模具在实际生产时须每天安排三个人专门清理顶针所残余的胶料,按现在每个员工平均工资三千每月计算,每套模具每月人力成本就减少近万元,现我司所生产的几个系列产品共开发此类模具8套。一年可节省成本近100万元,同时此数据根据模具上穴数的多少在人力成本上也会有不同的需求,模具穴数越多减少的费用就越多。模具上通过使用我公司研发出来的香蕉进胶无入子痕机构后,可取代潜顶针进胶和倒灌式进胶方式,降低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和加工制作成本。且在生产过程当中因结构简单有效的避免了维修成本,达到了安全稳定生产的目的。此机构的研发成功对提升我们公司的技术革新快速反应能力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此模具机构使结构简单化,通过可靠的动作安全性,使产品达到安全稳定生产。同时,大大的降低了模具开发成本及后续生产时通过全自动生产降低了人力加工成本,对于有防水要求及产品外观要求较高的产品可得到很好的改善,有效的提高了行业竞争力。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香蕉进胶无入子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公模仁、公模香蕉进胶入子、顶针、顶针板和动模板,所述公模仁固定在所述动模板上,所述公模香蕉进胶入子安置在所述公模仁底部的安装孔内,所述公模香蕉进胶入子的顶面有香蕉形槽和第一产品浇注槽,所述香蕉形槽位于所述第一产品浇注槽的两侧,所述香蕉形槽的尾端与所述第一产品浇注槽连通,所述香蕉形槽与所述公模仁的安装孔内壁结构形成香蕉形通道,所述香蕉形通道与入胶口连通,所述第一产品浇注槽的中间位置有一连通至所述公模香蕉进胶入子底面的通孔,所述顶针的第一端安置于所述通孔中,所述顶针的第二端与所述顶针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蕉进胶无入子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胶口位于所述公模仁的上表面,所述公模仁的上表面还有第二产品浇注槽,所述第二产品浇注槽和第一产品浇注槽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蕉进胶无入子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外套有导向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蕉进胶无入子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的第一端的表面与所述第一产品浇注槽的内表面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蕉进胶无入子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香蕉进胶无入子痕机构包括两个所述公模香蕉进胶入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蕉进胶无入子痕机构,包括公模仁、公模香蕉进胶入子、顶针、顶针板和动模板,公模香蕉进胶入子安置在公模仁底部的安装孔内,公模香蕉进胶入子的顶面有香蕉形槽和第一产品浇注槽,香蕉形槽位于第一产品浇注槽的两侧,香蕉形槽的尾端与所述第一产品浇注槽连通,香蕉形槽与公模仁的安装孔内壁结构形成香蕉形通道,香蕉形通道与入胶口连通,第一产品浇注槽的中间位置有一连通至所述公模香蕉进胶入子底面的通孔,顶针的第一端安置于所述通孔中,顶针的第二端与所述顶针板连接。本发明香蕉进胶无入子痕机构,制品顶出后无残余不须人工去胶口,产品上,除进点位置外其它位置不产生任何印痕。
文档编号B29C45/32GK103192501SQ20131011984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9日
发明者张晓亮, 肖辉 申请人:昆山鑫泰利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