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向抽芯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956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向抽芯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向抽芯式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所述后模上设有多向抽芯机构,所述多向抽芯机构包括第一油缸、第一滑芯、第二滑芯及第三滑芯,所述第一油缸通过活动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后模上,所述第一滑芯的始端可横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活动块的一侧,所述第二滑芯的始端可横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活动块的另一侧;所述第三滑芯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芯和所述第二滑芯的末端,所述第三滑芯连接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使得第三滑芯可在第一滑芯和第二滑芯下左右滑动。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向抽芯式模具,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采用油缸作为动力,传递平稳,抽芯动作稳定,有效防止倒扣现象,出模顺利,提高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多向抽芯式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向抽芯式模具。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种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实际操作中,单相的抽芯式模具满足不了现有产品多元化的需求,而对于多向抽芯的模具一般又存在着运作不平稳,脱模不顺,甚至会压坏模具,使得模具寿命短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运作平稳,脱模顺畅的多向抽芯式模具。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向抽芯式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所述后模上设有多向抽芯机构,所述多向抽芯机构包括第一油缸、第一滑芯、第二滑芯及第三滑芯,所述第一油缸通过活动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后模上,所述第一滑芯的始端可横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活动块的一侧,所述第二滑芯的始端可横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活动块的另一侧;所述第三滑芯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芯和所述第二滑芯的末端,所述第三滑芯连接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使得第三滑芯可在第一滑芯和第二滑芯下左右滑动。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缸通过所述活动块及一固定块连接于所述后模上,所述第一油缸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缸体固定连接置于所述活动块之上,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卡口,所述第一活塞杆端部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一活塞杆穿过所述活动块卡接于所述卡口内。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芯和所述第二滑芯为弧形并且末端均向中间弯曲设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块的一侧内部设置有第一槽道,所述第一槽道内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通过连杆在外部连接有第一限位滑块,所述第一限位滑块位于所述活动块下方并与第一滑芯的始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的另一侧内部设置有第二槽道,所述第二槽道内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通过连杆在外部连接有第二限位滑块,所述第二限位滑块位于所述活动块下方并与所述第二滑芯的始端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油缸的两侧,所述后模上设置有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均为弧形的凹槽且始端向中间靠拢,所述第一限位滑块置于所述第一滑道内,所述第二限位滑块置于所述第二滑道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轨及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可在所述导轨内滑动,所述导向块连接于所述第三滑芯左侧的后端,所述导向块后端连接第二油缸。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油缸包括第二缸体和第二活塞杆,所述导向块后端连接第二活塞杆的端部,第二缸体固定设置于导轨的右侧。
[0011]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滑道的末端连接第三滑道,所述第一滑芯可置于所述第三滑道内滑动,在所述第二滑道的末端连接第四滑道,所述第二滑芯可置于所述第四滑道内滑动,所述第三滑道和所述第四滑道均为弧形凹槽且末端向中间弯曲设置,在所述第三滑道和所述第四滑道的末端横向设置第五滑道,所述第三滑芯可置于所述第五滑道内滑动,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五滑道的左侧,所述第三滑芯在所述导轨和所述第五滑道上滑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后模上设置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块、顶棍,顶针和顶出驱动器,顶块、顶棍、顶针与顶出驱动器连接且分布于所述后模的后模腔四周。
[0013]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三滑道左侧设置有第一行位,在所述第四滑道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行位,在所述第五滑道下侧设置有第三行位。
[0014]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向抽芯式模具,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采用油缸作为动力,传递平稳,抽芯动作稳定,有效防止倒扣现象,出模顺利,提高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示意性示意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子给出的多向抽芯式模具的后模;
[0017]图2示意性示意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子给出的多向抽芯式模具的前模;
[0018]图3示意性示意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子给出的多向抽芯式模具的局部示意图;
[0019]图4示意性示意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子给出的多向抽芯式模具的局部示意图;
[0020]图5示意性示意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子给出的多向抽芯式模具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2]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向抽芯式模具的实施例,为沙发扶手模具,包括相互模合的前模I和后模2,前模I正面设有(沙发扶手)前模腔11,后模2正面设有(沙发扶手)后模腔21,当前模I和后模2模合时,前模腔11与后模腔21连通。
[0023]在后模2上设置有顶出机构,顶出机构包括顶块22、顶棍(图中未画出),顶针(图中未画出)和顶出驱动器,顶块22、顶棍、顶针与顶出驱动器连接,顶块22为两个且水平设置于后模腔21的上,顶棍设置于后模腔21的两侧,顶针设置于后模腔21中心部位;这样,产品顶出受到的作用力得到均匀的分布,使得产品顶出更加平稳、顺畅。
[0024]在后模2上还设有多向抽芯机构,多向抽芯机构包括第一油缸31,该第一油缸31为液压油缸,根据脱模力的大小和抽芯距的长短进行选取,保证得到较大的脱模力和较长的抽芯距;第一油缸31通过活动块32及固定块33连接于后模2上,第一油缸31包括第一缸体311和第一活塞杆312,第一缸体311固定连接置于活动块32之上,固定块33上设置有卡口 331,第一活塞杆312端部设置有卡扣313,第一活塞杆312穿过活动块32卡接于卡口 331 内。
[0025]在活动块3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芯41,在活动块3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滑芯42,第一滑芯41和第二滑芯42置于固定块33的两侧,第一滑芯41和第二滑芯42为弧形并且末端均向中间弯曲设置,呈“”状,第一滑芯41的始端可横向滑动地连接于活动块32的一侧,第二滑芯42的始端可横向滑动地连接于活动块32的另一侧;在活动块32的一侧内部设置有第一槽道51,第一槽道51内设有第一滑块511,第一滑块511通过连杆在外部连接有第一限位滑块512,第一限位滑块512位于活动块32下方并与第一滑芯41的始端固定连接;在活动块32的另一侧内部设置有第二槽道52,第二槽道52内设有第二滑块521,第二滑块521通过连杆在外部连接有第二限位滑块522,第二限位滑块522位于活动块32下方并与第二滑芯42的始端固定连接。
[0026]在第一油缸31的两侧,后模2上设置有第一滑道61和第二滑道62,第一滑道61和第二滑道62均为弧形的凹槽且始端向中间靠拢,第一限位滑块512置于第一滑道61内,第二限位滑块522置于第二滑道62内。
[0027]所述多向抽芯机构还包括第三滑芯43,第三滑芯43横向设置于第一滑芯41和第二滑芯42的末端,这样,第一滑芯41、第二滑芯42及第三滑芯43呈“U”形,第一滑芯41和第二滑芯42为沙发扶手的沙发空心脚抽芯机构,第三滑芯43为沙发空心搭手的抽芯机构。
[0028]第三滑芯43连接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弧形的导轨71及导向块72,导向块72可在导轨71内滑动,导向块72连接于第三滑芯43左侧的后端,导向块72后端连接第二油缸81,第二油缸81为液压油缸,第二油缸81包括第二缸体811和第二活塞杆812,导向块72后端连接第二活塞杆812的端部,第二缸体811固定设置于导轨72的右侧,第二油缸81伸出或收缩第二油缸81时,导向块72在导轨71内滑动,从而使得第三滑芯43左右滑动。
[0029]在第一滑道61的末端连接第三滑道63,第一滑芯41可置于第三滑道63内滑动,在第二滑道62的末端连接第四滑道64,第二滑芯42可置于第四滑道64内滑动,第三滑道63和第四滑道64均为弧形凹槽且末端向中间弯曲设置,在第三滑道63和第四滑道64的末端横向设置第五滑道65,第三滑芯43可置于第五滑道65内滑动,导轨71设置于第五滑道65的左侧,第三滑芯43在导轨71和第五滑道65上滑动。
[0030]在第三滑道63左侧设置有第一行位91,在第四滑道64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行位92,在第五滑道65下侧设置有第三行位93,第一行位91、第二行位92及第三行位93的设置能有效得防止终端产品出现倒扣现象。
[0031]该多向抽芯式模具的使用方法如下:
[0032](I)闭模时,第一行位91、第二行位92及第三行位93行出,接着,第二缸体811收缩第二活塞杆812,此时导向块72在导轨71内向右滑动,从而使得第三滑芯43滑进第五滑道65内;然后,第一缸体311向下运动收缩第一活塞杆312,此时,第一缸体311与活动块32 —同向下运动,第一滑芯41滑进第三滑道63内,第二滑芯42滑进第四滑道64内;最后,前模I往前与后模2模合;
[0033](2)开模时,后模2退后,第一行位91、第二行位92及第三行位93行出;然后,第一缸体311向上运动伸出第一活塞杆312,并带动活动块32 —同向上运动,此时,第一限位滑块512沿着第一滑道61向上滑动,第二限位滑块522沿着第二滑道62向上滑动,第一滑块511通过第一槽道51向中间靠拢,第二滑块521亦通过第二槽道52向中间靠拢,第一滑芯41滑出第三滑道63,第二滑芯42滑出第四滑道64 ;接着,第二缸体811伸出第二活塞杆812,导向块72在导轨71内向左滑动,从而使得第三滑芯43滑出第五滑道65。
[0034]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向抽芯式模具,可以达到以下技术效果:[0035]该抽芯机构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采用油缸作为动力,传递平稳,抽芯动作稳定,有效防止倒扣现象,出模顺利,提高生产效率。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向抽芯式模具,包括前模(I)和后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2)上设有多向抽芯机构,所述多向抽芯机构包括第一油缸(31)、第一滑芯(41)、第二滑芯(42)及第三滑芯(43),所述第一油缸(31)通过活动块(32)固定连接于所述后模(2)上,所述第一滑芯(41)的始端可横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活动块(32)的一侧,所述第二滑芯(42)的始端可横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活动块(32)的另一侧;所述第三滑芯(43)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芯(41)和所述第二滑芯(42)的末端,所述第三滑芯(43)连接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使得第三滑芯(43)可在第一滑芯(41)和第二滑芯(42)下左右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抽芯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缸(31)通过所述活动块(32)及一固定块(33)连接于所述后模(2)上,所述第一油缸(31)包括第一缸体(311)和第一活塞杆(312),所述第一缸体(311)固定连接置于所述活动块(32)之上,所述固定块(33)上设置有卡口(331),所述第一活塞杆(312)端部设置有卡扣(313),所述第一活塞杆(312)穿过所述活动块(32)卡接于所述卡口(331)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抽芯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芯(41)和所述第二滑芯(42)为弧形并且末端均向中间弯曲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向抽芯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32)的一侧内部设置有第一槽道(51),所述第一槽道(51)内设有第一滑块(511),所述第一滑块(511)通过连杆在外部连接有第一限位滑块(512),所述第一限位滑块(512)位于所述活动块(32)下方并与第一滑芯(41)的始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32)的另一侧内部设置有第二槽道(52),所述第二槽道(52)内设有第二滑块(521),所述第二滑块(521)通过连杆在外部连接有第二限位滑块(522),所述第二限位滑块(522)位于所述活动块(32)下方并与所述第二滑芯(42)的始端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向抽芯式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油缸(31)的两侧,所述后模(2)上设置有第一滑道(61)和第二滑道(62),所述第一滑道(61)和所述第二滑道(62)均为弧形的凹槽且始端向中间靠拢,所述第一限位滑块(512)置于所述第一滑道(61)内,所述第二限位滑块(522 )置于所述第二滑道(62 )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向抽芯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轨(71)及导向块(72),所述导向块(72)可在所述导轨(71)内滑动,所述导向块(72)连接于所述第三滑芯(43)左侧的后端,所述导向块(72)后端连接第二油缸(8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向抽芯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缸(81)包括第二缸体(811)和第二活塞杆(812),所述导向块(72)后端连接第二活塞杆(812)的端部,第二缸体(811)固定设置于导轨(72)的右侧。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多向抽芯式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滑道(61)的末端连接第三滑道(63),所述第一滑芯(41)可置于所述第三滑道(63)内滑动,在所述第二滑道(62)的末端连接第四滑道(64),所述第二滑芯(42)可置于所述第四滑道(64)内滑动,所述第三滑道(63)和所述第四滑道(64)均为弧形凹槽且末端向中间弯曲设置,在所述第三滑道(63)和所述第四滑道(64)的末端横向设置第五滑道(65),所述第三滑芯(43)可置于所述第五滑道(65)内滑动,所述导轨(71)设置于所述第五滑道(65)的左侧,所述第三滑芯(43 )在所述导轨(71)和所述第五滑道(65 )上滑动。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向抽芯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2)上设置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块(22)、顶棍,顶针和顶出驱动器,顶块(22)、顶棍、顶针与顶出驱动器连接且分布于所述后模(2)的后模腔(21)四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向抽芯式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滑道(63)左侧设置有第一行位(91),在所述第四滑道(64)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行位(92),在所述第五滑道(65)下侧设置有第三行 位(93)。
【文档编号】B29C45/33GK203637104SQ201320867067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6日
【发明者】陈树钦, 黄海鹏, 孙培明 申请人:揭阳市大立模具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