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8754发布日期:2019-07-10 10:5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用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成品制造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注型塑机的射料筒将热塑性塑料加热到熔融状态,再加压注射到注塑模具的型腔中经冷凝成制品。

控制模具的型腔中的温度是控制制品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以往,人们控制制品质量主要在模具的精度上下功夫,随着制品质量的提高,对模具的型腔中的温度的控制要求也不断提高。必须对模具的型腔中的温度的控制,开展广范而深入的研究,主要从热塑性塑料加热到熔融状态及冷却成形的过程与模具的温度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找到科学依据和客覌规律,并进一步根据该规律,提出对温度进行有效的精密控制的方案,使热塑性塑料加热到熔融状态,再加压注射到注塑模具的型腔中经冷凝成制品的全过程,成为模具温度的控制的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其能够实现模具内温度的闭环控制,不仅提高了模腔内温度的稳定性,而且能实现模具加工温度精确性,提高了制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注塑模具,设有前模板与后模板,在前模板与后模板之内夹有上工件、下工件、浇帽口;在前模板内从上到下依顺序横向安装有前上冷却器和前下冷却器,同样地,在后模板内从上到下依顺序横向安装有前上冷却器和前下冷却器,所有冷却器都以管路与冷却液的流量控制装置密封连接,冷却液的流量控制装置与电控装置实行电连接;而电加热管竖插在前模板的内的安装孔内,并与电控装置实行电连接;电控装置的动作由仪表精密控制。

本发明设备结构设计巧妙,能够实现对模腔温度的精密控制,达到全自动化要求;本设备能有效简化注塑工艺、并提供稳定且精确的模腔加工温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温度-时间关系图。

图2为控制机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简图。

图4为工件组简图。

图5为模板内冷却器组简图。

其中:前模板1、后模板2、工件3、前上冷却器101、前下冷却器102、后上冷却器201、后下冷却器202、电加热管6、工件301、下工件302、浇帽口30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3~5,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模具,设有前模板1与后模板2,在前模板1与后模板2之内夹有上工件301、下工件302、浇帽口303;在前模板1内从上到下依顺序横向安装有前上冷却器101和前下冷却器102,同样地,在后模板2内从上到下依顺序横向安装有前上冷却器201和前下冷却器202,所有冷却器都以管路与冷却液的流量控制装置密封连接,冷却液的流量控制装置与电控装置实行电连接;而电加热管6竖插在前模板1的内的安装孔内,并与电控装置实行电连接;电控装置的动作由仪表精密控制,执行图1的曲线上明确标明的t1、t2、t3...等的参数范围。

参见图2、其为本注塑模具涉及的控制机构原理图,其控制过程是:首先,由仪器仪表采集温度数据进行放大、a/d转换等处理后输入中央处理器,同时,由中央处理器对照控制面板上已设定的数据进行比对和逻辑运算,其次,输出控制信号,由控制信号控制加热器的电流大小和冷却器的冷却液的流量,该冷却液采用氯化钙冷冻液。最后,使模具温度被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控制装置采用工控微机,利用程序控制方法对温度进行精密控制,使控制过程达到全自动化要求。

本发明设备结构设计巧妙,能够实现对模腔温度的精密控制,达到全自动化要求,大大提高了模具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模具,设有前模板与后模板,在前模板与后模板之内夹有上工件、下工件、浇帽口;在前模板内从上到下依顺序横向安装有前上冷却器和前下冷却器,同样地,在后模板内从上到下依顺序横向安装有前上冷却器和前下冷却器,所有冷却器都以管路与冷却液的流量控制装置密封连接,冷却液的流量控制装置与电控装置实行电连接;而电加热管竖插在前模板的内的安装孔内,并与电控装置实行电连接;电控装置的动作由仪表精密控制。本发明设备结构设计巧妙,能够实现对模腔温度的精密控制,达到全自动化要求,大大提高了模具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金梅
技术研发日:2017.12.29
技术公布日:2019.07.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