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接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00727发布日期:2020-07-07 14:33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铆接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铆接模。



背景技术:

为了达到各种陶瓷点火针生产铆接工艺的要求,铆接模的种类也各种各样,现有的一种常用的铆接模如图1所示,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下模2包括底座21,位于底座上与底座连接的下模块22,位于下模块上与下模块连接的铆接定位块23,铆接定位块上设置有铆接刀口24,上模1包括模柄和铆接口(图中未示出),上模固定在气铆机固定支架上,下模的底座固定在气铆机底板上,工作时,将陶瓷、内衬、支架放置于下模2铆接刀口中,启动气铆机,单向冲压力作用在内衬支架上,支架包裹着内衬固定连接在陶瓷上。

这种结构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陶瓷和支架间需要内衬填充两者之间的空隙使两者受力时能够更加稳定,浪费内衬材料;

2、内衬一旦不合适,容易导致铆接不紧密摇晃、内衬突出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铆接模。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铆接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底座,位于底座上与底座连接的下模块,位于下模块上与下模块连接的铆接定位块,铆接定位块上设置有第一铆接刀口,所述上模包括模柄,所述铆接定位块上设置有铆接口,所述第一铆接刀口位于所述铆接口内;所述下模还包括第一垫板和与所述铆接口配合的上模块,所述模柄固定于所述第一垫板的一面,所述上模块固定于所述模柄的另一面,所述上模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铆接刀口对应的第二铆接刀口。

优选的,所述下模块为与所述第一垫板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第二垫板,所述第二垫板后端设置有导向柱,所述第一垫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配合的导向管,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管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铆接模使用时,将上模和下模按照图3的方式装在气铆机上,将陶瓷、支架放置于下模2铆接刀口中,启动气铆机,单向冲压力作用在支架上,支架固定连接在陶瓷上。由于设置了与第一铆接刀口配合的第二铆接刀口,从而使得铆接时支架比较稳定,不容易晃动,从而能够均匀变形固定连接在陶瓷上,因此无需内衬,节约了材料,并且不存在内衬不合适,导致铆接不紧密摇晃、内衬突出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铆接模的工作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铆接模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铆接模的工作状态图;

图中附图标记;上模1、下模2、底座21、下模块22、铆接定位块23、铆接刀口24、模柄31、第一垫板32、上模块33、导向管34、第二铆接刀口35、第二垫板41、第一铆接刀口43、导向柱44、铆接口45、气铆机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铆接模,参见图2,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下模2包括底座21,位于底座上与底座连接的下模块22,位于下模块上与下模块连接的铆接定位块23,铆接定位块上设置有第一铆接刀口4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包括模柄31,所述铆接定位块上设置有铆接口45,所述第一铆接刀口位于所述铆接口内;所述下模还包括第一垫板32和与所述铆接口配合的上模块33,所述模柄固定于所述第一垫板的一面,所述上模块固定于所述模柄的另一面,所述上模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铆接刀口对应的第二铆接刀口35。

该结构使用时,参见图3,将上模和下模按照图3的方式装在气铆机5上,气铆机一般可使用型号bl11-6h的气铆机,将陶瓷、支架放置于下模2铆接刀口中,启动气铆机,单向冲压力作用在支架上,支架固定连接在陶瓷上。由于设置了与第一铆接刀口配合的第二铆接刀口,从而使得铆接时支架比较稳定,不容易晃动,从而能够均匀变形固定连接在陶瓷上,因此无需内衬,节约了材料,并且不存在内衬不合适,导致铆接不紧密摇晃、内衬突出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加内图2,所述下模块为与所述第一垫板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第二垫板41,所述第二垫板后端(使用时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柱44,所述第一垫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配合的导向管34,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管滑动连接。这种结构使得上模块向下运动时更平稳,进一步挺高了铆接时支架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铆接模,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下模(2)包括底座(21),位于底座上与底座连接的下模块(22),位于下模块上与下模块连接的铆接定位块(23),铆接定位块上设置有第一铆接刀口(4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包括模柄(31),

所述铆接定位块上设置有铆接口(45),所述第一铆接刀口位于所述铆接口内;

所述下模还包括第一垫板(32)和与所述铆接口配合的上模块(33),所述模柄固定于所述第一垫板的一面,所述上模块固定于所述模柄的另一面,所述上模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铆接刀口对应的第二铆接刀口(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铆接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块为与所述第一垫板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第二垫板(41),所述第二垫板后端设置有导向柱(44),所述第一垫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配合的导向管(34),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管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铆接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底座,位于底座上与底座连接的下模块,位于下模块上与下模块连接的铆接定位块,铆接定位块上设置有第一铆接刀口,所述上模包括模柄,所述铆接定位块上设置有铆接口,所述第一铆接刀口位于所述铆接口内;所述下模还包括第一垫板和与所述铆接口配合的上模块,所述模柄固定于所述第一垫板的一面,所述上模块固定于所述模柄的另一面,所述上模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铆接刀口对应的第二铆接刀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铆接模使得铆接时支架比较稳定,不容易晃动,无需内衬,节约了材料,并且不存在内衬不合适,导致铆接不紧密摇晃、内衬突出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杨茜;王其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朗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4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