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分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0322发布日期:2020-08-11 21:58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分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硅胶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分模结构。



背景技术:

硅胶模具是将硅胶原材料放入模具成形型腔中,或以压射方式将受热融化的硅胶以流动方式流入模具成形型腔中,以硫化成形的方式得到成形品。

其中在进行模具设计分模的时候,都尽量在模具上阵列复制排列多个穴数的产品胶位,一般的,在进行分模设计时,比如一个产品适合分成两个模板,即分为上模板和下模板,复制排列都是在上模板和下模板的接触面上即xy平面上进行阵列复制,但是有些产品的体积比较大,而受限于模具的尺寸,其xy平面上的可用面积智能进行少了的阵列复制产品胶位,从而限制其批量生产的个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该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分模结构,在xy平面上阵列复制分模时,在z方向上即竖直面上,同时进行阵列复制分模,提高产品模具胶位数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分模结构,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和设置于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的中模板,所述上模板、下模板和中模板的侧边沿其长度方向开设若干个导向孔,并且中模板的侧边中部设置定位虎口,所述定位虎口包括朝向上模板的定位凸起和朝向下模板的定位卡槽,上模板的侧边中部设置与中模板的定位凸起相匹配的定位卡槽,下模板的侧边中部设置与中模板的定位卡槽相匹配的定位凸起,并且上模板和下模板朝向中模板的一面均设置型腔凹槽,中模板朝向上模板和下模板的两面分别设置型腔凸起,所述型腔凹槽和型腔凸起构成制造产品的型腔,并且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型腔凹槽边缘均环绕开设溢料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分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型腔凹槽边缘还设置浅凹槽和低凸起,中模板的型腔凸起边缘设置与上模板和下模板上的浅凹槽和低凸起相匹配的低凸起和浅凹槽,用以制造产品上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分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模板浅凹槽的位置在其背面对应设置为低凸起,中模板低凸起的位置在其背面对应设置为浅凹槽。

该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分模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设置中模板,即上模板和下模板胶位以镜像形式复制,形状一样,而中模板正面和反面胶位以镜像形式复制,形状一样,用以分别与上模板和下模板相匹配,从而批量生产的产品个数是原来的两倍,提升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模板朝向中模板的一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模板朝向中模板的一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模板朝向下模板的一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模板朝向上模板的一面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板,2、下模板,3、中模板,4、型腔凹槽,5、型腔凸起,6、导向孔,7、定位凸起,8、定位卡槽,9、导向孔,10、溢料槽,11、浅凹槽,12、低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层分模结构,主要由上模板1、下模板2和设置于上模板1与下模板2之间的中模板3组成,优选的,上模板1、下模板2和中模板3的材质为nak80模具钢,其中中模板3的侧边中部设置定位虎口,所述定位虎口包括朝向上模板1的定位凸起7和朝向下模板2的定位卡槽8,上模板1的侧边中部设置与中模板3的定位凸起7相匹配的定位卡槽8,下模板2的侧边中部设置与中模板3的定位卡槽8相匹配的定位凸起7,由于产品精度要求很高,定位卡槽8和定位凸起7是直接cnc加工出来的,不存在装配公差,从而使得定位虎口的精度更高,更稳定,造成错位的不良产品会更少,同时上模板1、下模板2和中模板3的侧边沿其长度方向开设若干个导向孔9,用以上模板1、下模板2和中模板3彼此配合安装。

上模板1和下模板2朝向中模板3的一面均设置型腔凹槽4,中模板3朝向上模板1和下模板2的两面分别设置型腔凸起5,在上模板1、下模板2和中模板3安装在一起后,型腔凹槽4和型腔凸起5构成制造产品的型腔,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上的型腔凹槽4均在xy平面上阵列复制多个,中模板3上的型腔凸起5同样在xy平面上阵列复制多个,并且中模板3上下两面都在xy平面上阵列复制多个,即在z平面进行了阵列复制,从而可以使得生产的产品数量提升一倍,对于产品尺寸较大,在xy平面上阵列复制较少的问题,通过中模板3上下两面阵列复制得以解决,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上模板1和下模板2的型腔凹槽4边缘均环绕开设溢料槽10,由于产品都是要做一层自拆,溢料槽10可以让产品和溢料槽10成型后产生的毛边撕扯下来,得以让产品和废料分离。

同时上模板1和下模板2的型腔凹槽4边缘还设置浅凹槽11和低凸起12,中模板3的型腔凸起4边缘设置与上模板1和下模板上2的浅凹槽11和低凸起12相匹配的低凸起12和浅凹槽11,用以制造产品上的通孔;进一步的,所述中模板3浅凹槽11的位置在其背面对应设置为低凸起12,在其低凸起12的位置在其背面对应设置为浅凹槽11,之所以这样设计,是由于这样可以让中模板3的制造工艺更加简单,成本更低,并且同样通过边缘的溢料槽10,可以在注塑成型后让废料和产品分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层分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和设置于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的中模板,所述上模板、下模板和中模板的侧边沿其长度方向开设若干个导向孔,并且中模板的侧边中部设置定位虎口,所述定位虎口包括朝向上模板的定位凸起和朝向下模板的定位卡槽,上模板的侧边中部设置与中模板的定位凸起相匹配的定位卡槽,下模板的侧边中部设置与中模板的定位卡槽相匹配的定位凸起,并且上模板和下模板朝向中模板的一面均设置型腔凹槽,中模板朝向上模板和下模板的两面分别设置型腔凸起,所述型腔凹槽和型腔凸起构成制造产品的型腔,并且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型腔凹槽边缘均环绕开设溢料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分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下模板和中模板的材质为nak80模具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分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型腔凹槽边缘还设置浅凹槽和低凸起,中模板的型腔凸起边缘设置与上模板和下模板上的浅凹槽和低凸起相匹配的低凸起和浅凹槽,用以制造产品上的通孔。

4.并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层分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模板浅凹槽的位置在其背面对应设置为低凸起,中模板低凸起的位置在其背面对应设置为浅凹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硅胶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分模结构,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和设置于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的中模板,中模板的侧边中部分别通过定位卡槽或者定位卡槽分别与上模板和下模板对接在一起,并且上模板和下模板朝向中模板的一面均设置型腔凹槽,中模板朝向上模板和下模板的两面分别设置型腔凸起,型腔凹槽和型腔凸起构成制造产品的型腔,即上模板和下模板胶位以镜像形式复制,形状一样,而中模板正面和反面胶位以镜像形式复制,形状一样,用以分别与上模板和下模板相匹配,从而批量生产的产品个数是原来的两倍,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邱彦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普威司特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8
技术公布日:2020.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