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纤及碳纤缠绕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85736发布日期:2022-03-09 11:57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纤及碳纤缠绕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玻纤及碳纤缠绕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应用研究和成型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纤维产品应用领域越来越多,对于纤维产品的需求也逐年增加。
3.现有的纤维缠绕装置采用单导轨的形式进行,例如,公告号为cn21070615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制作玻璃钢的玻璃纤维缠绕装置”,其通过设置底板、安装在底板上的驱动结构、导轨机构和与驱动机构驱动连接并沿导轨机构做往复直线运动的送料机构,此种通过驱动机构沿单导轨机构做往直线运动的方式存在缺陷,由于设置的单导轨,导致送料机构在做往复直线运动的过程中易发生倾斜,导致纤维缠绕不均匀,送料装置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送料机构在单导轨上做往复直线运动的过程中易发生倾斜,导致纤维缠绕不均匀,送料装置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纤及碳纤缠绕移动装置,该装置采用双直线导轨,保证送料装置的稳定性,防止送料装置发生倾斜,使纤维缠绕均匀。
5.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纤及碳纤缠绕移动装置,包括床座,所述床座分为主床座和辅床座,主床座和辅床座平行设置,主床座和辅床座内侧均设置有直线导轨,所述主床座和辅床座的内侧相对位置均设置有两对支架,所述支架卡合在直线导轨内,所述主床座的内侧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直联减速器安装在支架上。
6.所述直线导轨的上方设置有导轨防护,所述主床座的内侧设置有斜齿条,所述斜齿条位于直线导轨的下方,辅床座的外侧上表面设置有滑线防护。
7.所述床座的表面设置有玻纤工作台和碳纤工作台,所述玻纤工作台和碳纤工作台横跨在床座的表面,所述玻纤工作台和碳纤工作台的底部通过螺栓与支架连接。
8.进一步,主床座和辅床座采用灰铁铸造成型,三段对接。
9.进一步,床座和辅床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地脚螺栓,地脚螺栓与地基连接。
10.进一步,伺服电机和减速器设置有两组。
11.进一步,每组所述伺服电机和减速器均设置为三个。
12.进一步,支架的上表面与主床座和辅床座的上表面齐平。
13.进一步,支架与主床座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斜齿轮,所述斜齿轮沿斜齿条啮合传动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纤及碳纤缠绕移动装置,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床座、地脚螺栓、主床座、辅床座、滑线防护、导轨防护、伺服电机、减
速器、支架、直线导轨、斜齿条和减速相互配合,到达稳定装置送料装置的目的,保证送料装置在直线送料过程中避免发生偏移,使装置正常工作,纤维缠绕均匀。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6.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本实用新型中的床座结构示意图;
18.图3本实用新型a处局部放大图。
19.图中:1、床座;101、地脚螺栓;102、主床座;103、辅床座; 104、减速器;105、滑线防护;106、导轨防护;107、伺服电机;2、支架;3、直线导轨;4、斜齿条;5、斜齿轮;6、玻纤工作台;7、碳纤工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纤及碳纤缠绕移动装置。参考图1-3,一种玻纤及碳纤缠绕移动装置,包括床座1,床座1分为主床座102和辅床座103,主床座102和辅床座103采用灰铁铸造成型,三段对接,主床座102和辅床座103采用灰铁材质,使其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均较好,减振性良好,主床座102和辅床座103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地脚螺栓101,地脚螺栓101与地基连接,使床座1更加稳固,主床座102和辅床座103平行设置,主床座102和辅床座103内侧均设置有直线导轨3,主床座102和辅床座103的内侧相对位置均设置有两对支架2,支架2卡合在直线导轨3内,主床座102的内侧设置有斜齿条4,所述斜齿条4位于直线导轨3的下方,支架2与主床座10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斜齿轮5,斜齿轮5沿斜齿条4啮合传动连接,进而实现支架2沿直线导轨3移动。
22.支架2的上表面与主床座102和辅床座103的上表面齐平,主床座102的内侧设置有伺服电机107,伺服电机107直联减速器104安装在支架2上,采用伺服电机107和减速器104双驱动结构形式,以满足快速移动和消除反向间隙的要求,伺服电机107和减速器104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伺服电机107和减速器104均设置为三个,为玻纤工作台6和碳纤工作台7提供足够的动力。
23.所述床座1的表面设置有玻纤工作台6和碳纤工作台7,所述玻纤工作台6和碳纤工作台7横跨在床座1的表面,玻纤工作台6和碳纤工作台7的底部通过螺栓与支架2连接,使玻纤工作台6和碳纤工作台7可随支架2移动。
24.所述直线导轨3的上方设置有导轨防护106,对直线导轨3进行保护,防止杂质落入直线导轨3内,保证直线导轨3内干净,避免事故的发生,辅床座103的外侧上表面设置有滑线防护105,使玻纤工作台6和碳纤工作台7位于床座1的上方,避免工作台与床座1直接接触,防止损坏床座1,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使用时,启动伺服电机107,支架2通过斜齿轮5沿斜齿条4啮合传动连接,实现支架2沿直线导轨3移动,玻纤工作台6和碳纤工作台7的底部通过螺栓与支架2连接,进而带动玻纤工作台6和碳纤工作台7沿床座1移动,本实用
新型采用双直线导轨3的方式,使玻纤工作台6和碳纤工作台7在移动过程成更加稳定,避免发生偏移,使纤维缠绕均匀。
26.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玻纤及碳纤缠绕移动装置,包括床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座(1)分为主床座(102)和辅床座(103),主床座(102)和辅床座(103)平行设置,主床座(102)和辅床座(103)内侧均设置有直线导轨(3),所述主床座(102)和辅床座(103)的内侧相对位置均设置有两对支架(2),所述支架(2)卡合在直线导轨(3)内,所述主床座(102)的内侧设置有伺服电机(107),所述伺服电机(107)直联减速器(104)安装在支架(2)上;所述直线导轨(3)的上方设置有导轨防护(106),所述主床座(102)的内侧设置有斜齿条(4),所述斜齿条(4)位于直线导轨(3)的下方,所述辅床座(103)的外侧上表面设置有滑线防护(105);所述床座(1)的表面设置有玻纤工作台(6)和碳纤工作台(7),所述玻纤工作台(6)和碳纤工作台(7)横跨在床座(1)的表面,所述玻纤工作台(6)和碳纤工作台(7)的底部通过螺栓与支架(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及碳纤缠绕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床座(102)和辅床座(103)采用灰铁铸造成型,三段对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玻纤及碳纤缠绕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床座(102)和辅床座(103)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地脚螺栓(101),地脚螺栓(101)与地基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及碳纤缠绕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107)和减速器(104)设置有两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玻纤及碳纤缠绕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伺服电机(107)和减速器(104)均设置为三个。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及碳纤缠绕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的上表面与主床座(102)和辅床座(103)的上表面齐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及碳纤缠绕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与主床座(10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斜齿轮(5),所述斜齿轮(5)沿斜齿条(4)啮合传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纤及碳纤缠绕移动装置,包括床座,所述床座分为主床座和辅床座,主床座和辅床座平行设置,主床座和辅床座内侧均设置有直线导轨,所述主床座和辅床座的内侧相对位置均设置有两对支架,所述支架卡合在直线导轨内,所述主床身的内侧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直联减速器安装在支架上。本实用新型设置床座、地脚螺栓、主床座、辅床座、滑线防护、导轨防护、伺服电机、减速器、支架、直线导轨、斜齿条和减速相互配合,采用双直线导轨3的方式,到达稳定装置送料装置的目的,保证送料装置在直线送料过程中避免发生偏移,使装置正常工作,纤维缠绕均匀。纤维缠绕均匀。纤维缠绕均匀。


技术研发人员:云立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玖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5
技术公布日:2022/3/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