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隔震垫组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30449发布日期:2022-06-08 05:30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胶隔震垫组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橡胶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橡胶隔震垫组合模具。


背景技术:

2.隔震橡胶垫技术近些年来在全世界的建筑物中被广泛使用,应用领域十分广泛,隔震橡胶垫可以用于桥梁施工、房屋建造以及地基施工。其使用寿命可以达到70年以上,远超于常规建筑的使用寿命要求。但同时对于橡胶模具设计要求也较高。
3.如图4所示的转换柱施工截面图可知,转换柱外侧由一层弧形橡胶垫1包裹在外钢管3上,最后将钢管套于设有钢筋笼2的水泥柱4上,而转换柱一般为10米以上,由于受力不同,转换柱有着不同的直径,因此橡胶垫有着不同的外径。
4.现有技术中,橡胶垫的模具由上模、中模以及下模组成,在中模中放入橡胶原料,盖上上模送入硫化机,进行高温压制而成。
5.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憾:加工成本较高,所能生产的橡胶垫块规格较为单一,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揭示一种橡胶隔震垫组合模具,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一种橡胶隔震垫组合模具,具有上模、下模和中模组合,所述下模由下模主体构成,上模由上模主体构成,中模组合位于上模和下模之间,其特征在于下模主体上表面设有至少三个下卡扣,上模主体下表面设有至少三个个与下卡扣对应的上卡扣,所述中模组合由从外到内的环形的至少三个第一中模构成,所述第一中模的上下两端分别卡入对应的两个上卡扣之间和两个下卡扣之间,相邻两个第一中模之间形成五个环形的模具内腔。
8.上述所述的一种橡胶隔震垫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模具内腔内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挡条。
9.上述所述的一种橡胶隔震垫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条111材料为45号钢或40gr钢。
10.上述所述的一种橡胶隔震垫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中模的内侧壁设有两个环形凸起。
11.上述所述的一种橡胶隔震垫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下模和第一中模材料为45号钢或40gr钢,硬度为hb240~270。
1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模具用料成本降低,无需每种规格的橡胶垫都设计一个模具,能够有效减少钢材的使用量。
14.2.因模具外形均为规则的圆柱形,模具加工难度系数可以大大降低,减少人工成本。
15.3.模具生产效率高,同种规格的橡胶块可以同时加工多块,并且不同规格的橡胶块也可以同时加工。
16.4.该模具在硫化机可受热均匀,可减少能源的损耗,更为环保。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下模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俯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换柱施工截面示意图。
21.图中:1.橡胶垫、2.钢筋笼、3.外包钢管、4混凝土、11.上模、111.挡条、12.下模、121.下模主体、122.下卡扣、13.第一中模、14.第二中模、15.第三中模、16.第四中模、17.第五中模、18.第六中模、19.模具内腔、110. 环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2.实施例1
23.请见图1和图2,一种橡胶隔震垫组合模具,具有上模11、下模12和中模组合,所述下模12由下模主体121构成,上模11由上模主体构成,中模组合位于上模11和下模12之间,其特征在于下模主体121上表面设有六个下卡扣122,上模主体下表面设有六个与下卡扣122对应的上卡扣,所述中模组合由从外到内的环形的第一中模13、第二中模14、第三中模15、第四中模16和第五中模17构成,所述第一中模13、第二中模14、第三中模15、第四中模16和第五中模17的上下两端分别卡入对应的两个上卡扣之间和两个下卡扣122之间,第一中模13、第二中模14、第三中模15、第四中模16和第五中模17之间形成五个环形的模具内腔19。
24.实施例2
25.请见图3并参考图1和图2,一种橡胶隔震垫组合模具,具有上模11、下模12和中模组合,所述下模12由下模主体121构成,上模11由上模主体构成,中模组合位于上模11和下模12之间,其特征在于下模主体121上表面设有六个下卡扣122,上模主体下表面设有六个与下卡扣122对应的上卡扣,所述中模组合由从外到内的环形的第一中模13、第二中模14、第三中模15、第四中模16和第五中模17构成,所述第一中模13、第二中模14、第三中模15、第四中模16和第五中模17的上下两端分别卡入对应的两个上卡扣之间和两个下卡扣122之间,第一中模13、第二中模14、第三中模15、第四中模16和第五中模17之间形成五个环形的模具内腔19, 每个模具内腔19内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挡条111,并与上模11、下模12固定。
26.上述所述的一种橡胶隔震垫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条111材料为45号钢或40gr钢。
27.本实施例相比于实施例1,可以加工更大尺寸的橡胶垫,降低橡胶加工难度,提高成功率。
28.实施例3
29.一种橡胶隔震垫组合模具,具有上模11、下模12和中模组合,所述下模12由下模主体121构成,上模11由上模主体构成,中模组合位于上模11和下模12之间,其特征在于下模
主体121上表面设有五个下卡扣122,上模主体下表面设有五个与下卡扣122对应的上卡扣,所述中模组合由从外到内的环形的第一中模13、第二中模14、第三中模15、第四中模16和第五中模17构成,所述第一中模13、第二中模14、第三中模15、第四中模16和第五中模17的上下两端分别卡入对应的两个上卡扣之间和两个下卡扣122之间,第一中模13、第二中模14、第三中模15、第四中模16和第五中模17之间形成四个环形的模具内腔19,第一中模13、第二中模14、第三中模15、第四中模16和第五中模17的内侧壁设有两个环形凸起110, 每个模具内腔19内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挡条111,并与上模11、下模12固定。
30.本实施例相比于实施例2可以使成型的橡胶外侧表面形成凹槽,便于套箍钢带,将橡胶垫固定。
31.上述所述的一种橡胶隔震垫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条111材料为45号钢或40gr钢。
32.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橡胶隔震垫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1、下模12和第一中模13材料为45号钢或40gr钢,硬度为hb240~270。
33.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橡胶垫尺寸不同,单个加工费时费力,成本高的问题。
34.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橡胶隔震垫组合模具,具有上模(11)、下模(12)和中模组合,所述下模(12)由下模主体(121)构成,上模(11)由上模主体构成,中模组合位于上模(11)和下模(12)之间,其特征在于下模主体(121)上表面设有至少三个下卡扣(122),上模主体下表面设有至少三个个与下卡扣(122)对应的上卡扣,所述中模组合由从外到内的环形的至少三个第一中模(13)构成,所述第一中模(13)的上下两端分别卡入对应的两个上卡扣之间和两个下卡扣(122)之间,相邻两个第一中模(13)之间形成五个环形的模具内腔(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隔震垫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模具内腔(19)内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挡条(1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橡胶隔震垫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条(111)材料为45号钢或40gr钢。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橡胶隔震垫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中模(13)的内侧壁设有两个环形凸起(1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橡胶隔震垫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1)、下模(12)和第一中模(13)材料为45号钢或40gr钢,硬度为hb240~27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橡胶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橡胶隔震垫组合模具,具有上模、下模和中模组合,所述下模由下模主体构成,上模由上模主体构成,中模组合位于上模和下模之间,其特征在于下模主体上表面设有至少三个下卡扣,上模主体下表面设有至少三个个与下卡扣对应的上卡扣,所述中模组合由从外到内的环形的至少三个第一中模构成,所述第一中模的上下两端分别卡入对应的两个上卡扣之间和两个下卡扣之间,相邻两个第一中模之间形成五个环形的模具内腔;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加工难度低、生产效率高、可同时加工多个不同规格的橡胶垫等有益效果。益效果。益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倪海涛 王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海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2
技术公布日:2022/6/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