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衬层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88560发布日期:2023-07-18 13:19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衬层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轮胎内衬层生产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内衬层复合装置。


背景技术:

1、内衬层部件由气密层与过渡层两层胶片复合而成,普通的内衬层部件气密层与过渡层的复合通常采用单一压合辊进行复合,存在气密层与过渡层复合时易褶皱、较宽的气密层与过渡层复合时中间部位空气不能有效排出且存在边部空气向内回赶问题,最终导致了内衬层部件气密层与过渡层复合时层间气泡、复合不实、复合褶皱等一系列病象。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衬层复合装置,解决了气密层与过渡层复合时易褶皱、较宽的气密层与过渡层复合时中间部位空气不能有效排出且存在边部空气向内回赶等相关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衬层复合装置,包括角度控制辊和复合辊组件,所述角度控制辊安装在传送带的输入端,使两层胶片的复合角度为15°,所述复合辊组件包括设置在传送带两端的安装架,两侧的所述安装架之间相对设置有复合辊和承压辊,所述复合辊的辊面为弧面,安装在传送带上面,且所述复合辊的两端均设有加压气缸,所述承压辊安装在传送带下面。

3、作为优化,所述复合辊的辊面凸起值为r93000mm。

4、作为优化,所述复合辊的中间厚度为6mm,两端厚度为4mm。

5、作为优化,所述复合辊和加压气缸之间设有倒t型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两侧设有滑槽,所述安装架上设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块。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衬层复合装置,在不对其他设备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在内衬层部件气密层与过渡层复合前的传送带上增加角度控制辊,使气密层与过渡层的复合角度控制在最佳值15°,再使用中心缓凸起2mm,凸起面取值为r93000mm的复合辊与承压辊组合对气密层与过渡层进行复合,避免了气密层与过渡层复合时易褶皱,且较宽的气密层与过渡层复合时中间部位空气不能有效排出和存在边部空气向内回赶等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内衬层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角度控制辊和复合辊组件,所述角度控制辊安装在传送带的输入端,使两层胶片的复合角度为15°,所述复合辊组件包括设置在传送带两端的安装架,两侧的所述安装架之间相对设置有复合辊和承压辊,所述复合辊的辊面为弧面,安装在传送带上面,且所述复合辊的两端均设有加压气缸,所述承压辊安装在传送带下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衬层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辊的辊面凸起值为r930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衬层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辊的中间厚度为6mm,两端厚度为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衬层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辊和加压气缸之间设有倒t型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两侧设有滑槽,所述安装架上设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块。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轮胎内衬层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内衬层复合装置,包括角度控制辊和复合辊组件,所述角度控制辊安装在传送带的输入端,使两层胶片的复合角度为15°,所述复合辊组件包括设置在传送带两端的安装架,两侧的所述安装架之间相对设置有复合辊和承压辊,所述复合辊的辊面为弧面,安装在传送带上面,且所述复合辊的两端均设有加压气缸,所述承压辊安装在传送带下面。本技术在不对其他设备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在内衬层部件气密层与过渡层复合前的传送带上增加角度控制辊,使气密层与过渡层的复合角度控制在最佳值15°,再使用复合辊与承压辊组合对气密层与过渡层进行复合,避免了气密层与过渡层复合时易褶皱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尹晓伟,刘吉镇,秦庆海,王洪超,李学智,赵永刚,唐俊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