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80728发布日期:2023-05-27 14:31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粉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成型材料处理,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粉机。


背景技术:

1、塑料颗粒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基材、助剂粉体在搅拌机内搅拌均匀后加入喂料斗,通过自动喂料装置将共混基材在螺杆中加热、熔融、塑化、混炼后,通过摸头挤出、牵引、冷却、切粒,这一过程就称之为塑料的物理共混改性技术,其中初步材料搅拌技术是在整个塑料加工技术过程中特别重要的一道工序。

2、在塑料颗粒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操控粉体加入,在材料进入的时候,对材料添加和开合通常通过两组设备进行操控,需要设置额外的操控设备,操控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粉机。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粉机,包括锥形管,所述锥形管内设置有放料机构,所述锥形管上设置有支撑机构;

3、所述放料机构包括第一调节盘,所述第一调节盘固定安装在锥形管内侧壁上,所述第一调节盘内活动卡合安装有第一齿盘,所述第一齿盘上固定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外固定安装有螺旋挤压带,所述螺旋挤压带设置在锥形管内,所述第一调节盘内设置有中间齿盘,所述中间齿盘和第一齿盘相啮合,所述锥形管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齿盘,所述中间齿盘和第二齿盘啮合在一起,所述锥形管的侧壁上设置有油缸,所述第二齿盘固定安装在油缸的输出轴上。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旋挤压带为螺旋状,且转杆的半径从上到下依次递减,所述转杆的端部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二调节盘,所述第二调节盘和第一调节盘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所述第二调节盘和第一调节盘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豁口,且第一调节盘和第二调节盘对对方的豁口进行遮挡,所述锥形管的上表面设置有圆形圈,所述圆形圈的厚度和锥形管的厚度相同,所述锥形管的下端部上固定安装有圆形导流管。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固定安装在锥形管的下表面,三个所述支撑腿呈圆周分布。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7、1、本装置通过转杆的转动,实现对螺旋挤压带和第二调节盘的同步转动,在螺旋挤压带和第二调节盘转动的时候,在螺旋挤压带和第二调节盘转动的时候,实现对材料的运输和排放,提高了对材料的排放效果。

8、2、在设备安装的时候,将圆形导流管和设备的添料口对齐,让材料能够直接倒入设备内,在锥形管的下面设置有支撑腿,对锥形管进行辅助支撑,将支撑腿安装在设备上,通过支撑腿对设备进行之,提高了设备安装后的稳定性,提高了添料过程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加粉机,包括锥形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管(1)内设置有放料机构,所述锥形管(1)上设置有支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挤压带(15)为螺旋状,且转杆(14)的半径从上到下依次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14)的端部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二调节盘(12),所述第二调节盘(12)和第一调节盘(11)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盘(12)和第一调节盘(11)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豁口,且第一调节盘(11)和第二调节盘(12)对对方的豁口进行遮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管(1)的上表面设置有圆形圈(2),所述圆形圈(2)的厚度和锥形管(1)的厚度相同,所述锥形管(1)的下端部上固定安装有圆形导流管(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腿(21),所述支撑腿(21)固定安装在锥形管(1)的下表面,三个所述支撑腿(21)呈圆周分布。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成型材料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粉机,包括锥形管,所述锥形管内设置有放料机构,所述锥形管上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放料机构包括第一调节盘,所述第一调节盘固定安装在锥形管内侧壁上,所述第一调节盘内活动卡合安装有第一齿盘,所述第一齿盘上固定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外固定安装有螺旋挤压带,所述螺旋挤压带设置在锥形管内,所述第一调节盘内设置有中间齿盘,所述中间齿盘和第一齿盘相啮合,本技术通过转杆的转动,实现对螺旋挤压带和第二调节盘的同步转动,在螺旋挤压带和第二调节盘转动的时候,在螺旋挤压带和第二调节盘转动的时候,实现对材料的运输和排放,提高了对材料的排放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林,刘宗涛,王永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豪斯特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