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硫化抽真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22216发布日期:2023-06-09 21:49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硫化抽真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轮胎硫化抽真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硫化抽真空系统。


背景技术:

1、在制造汽车轮胎过程中,需要将轮胎设置在硫化机中进行硫化,轮胎硫化过程中需要对硫化胶囊进行抽真空。

2、现有的硫化抽真空系统(如图1所示)由水环式真空泵、滤液罐、滤液泵和抽真空总管组成,其中抽真空总管内介质温度在95℃左右,介质温度高,导致系统需要运行两台抽真空泵,真空压力在-35kpa—-50kpa之间波动,运行能耗高的同时系统压力忽高忽低极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硫化抽真空系统,在抽真空总管与滤液罐之间设置了列管式冷凝器,能够有效降低介质温度,减轻抽真空泵负荷,有效提升抽真空泵运行效率及真空压力,使抽真空泵运行台数从2台减少至1台,真空压力从-35kpa—-50kpa稳定在-55kpa。

2、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新硫化抽真空系统,包括滤液罐、多台滤液泵、多台水环式真空泵和抽真空总管,其中,滤液罐上连接有真空泵吸气管,水环式真空泵的吸气口连接于真空泵吸气管上;滤液罐的外侧设有真空泵排气管,水环式真空泵的排气口连接于真空泵排气管上;所述滤液罐上还设有排水口与多台滤液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滤液罐上还设有介质进口;其特征在于:

4、所述介质进口上连通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抽真空总管之间设有列管式冷凝器,所述列管式冷凝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两侧上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以及设置于壳体中的换热管组;所述壳体的两端设有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密封连接的管板,换热管组的两端固定于两侧管板上;所述第一端盖上设有冷却水进口端和冷却水出口端,且所述冷却水进口端经由换热管组与冷却水出口端相通;所述壳体的同侧侧壁上设有气体进口端和气体出口端,且气体进口接抽真空总管,气体出口接连接管。

5、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现有硫化抽真空系统中的抽真空总管与滤液罐之间设置了经过设计适应该系统的列管式冷凝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热交换降低介质温度,降低真空压力,减轻抽真空泵负荷,最大化提升抽真空泵的运行效率。列管冷凝器的管程中通冷却水,壳程连通抽真空总管与滤液罐用于通水蒸汽,这样的话壳体内壁上就不容易结垢,无需经常去清理,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热换管中通冷却水,由于换热管本身不易结垢,且换热管相对易替换,因此不会影响热交换,可长久使用。另外,壳程中的体积比管程中的体积大,从而基本不影响抽取水蒸汽的量与速率,可保持系统的抽真空效率。

6、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相对气体进/出口端的一侧设有冷凝水口,所述滤液罐还设有进液口与所述冷凝水口相连通。该技术方案中,壳程中的水蒸汽降温后会产生冷凝水,在冷凝器的壳体上开了冷凝水口直接接入滤液罐的进液口可随滤液一起通过排水口处理,可有效减少设备成本,布置合理。

7、作为优选,所述气体出口端的侧壁连通设有备用口。该技术方案中,备用口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气体出口端出现无法使用的情况,可临时接通备用口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排污口。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二端盖上设置了排污口是为了减少该侧的污水残留,防止污水堆积接触换热管,影响热交换效率。

9、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管组包括间隔设置的上换热管组和下换热管组,所述上换热管组和下换热管组上下对称布置且截面均呈等边梯形状。该技术方案中,换热管组如此布置,使得换热管组与壳体之间的空间利用率尽量最大化,可尽量使壳程的体积得到保证,使得水蒸汽的被抽取量与速率得到保证,而换热管组的设置能够稳定降低水蒸汽的温度即可。

10、作为优选,所述上换热管组和下换热管组均包括规则布置的多根换热管,相邻的换热管之间的间距相等。该技术方案中,换热管如此布置可使经过相邻的换热管表面的水蒸汽呈小股均匀分散,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热交换效率。

11、作为优选,上下相邻的三根换热管的截面的中心点连接呈等边三角形结构。该技术方案中,换热管均匀布置可使得在与管板安装时,管板的稳定性更好,且可保证经过三根换热管之间的蒸汽量大致相同。

12、作为优选,换热管的直径为25mm,相邻两根换热管的管心距离为32mm。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了换热管的直径,以及管心距,从而得出管间距为7mm,确实在有效的空间内,使经过管间距之间的蒸汽得到有效冷却,若是管间距太大,则其中部蒸汽无法得到有效冷却,热交换效率就较低。

13、作为优选,气体进/出口与冷却水进/出口的口径比为3:1~5:1。该技术方案中,冷却水进/出口的口径匹配换热管组的水量通过率,设置的相对气体进/出口的口径小,但也满足了热交换所需,稳定降低了水蒸汽温度,而气体进/出口的口径匹配管程的体积,为了保证水蒸汽的正常通量。



技术特征:

1.一种新硫化抽真空系统,包括滤液罐(1)、多台滤液泵(2)、多台水环式真空泵(3)和抽真空总管(4),其中,滤液罐(1)上连接有真空泵吸气管(5),水环式真空泵(3)的吸气口连接于真空泵吸气管(5)上;滤液罐(1)的外侧设有真空泵排气管(6),水环式真空泵(3)的排气口连接于真空泵排气管(6)上;所述滤液罐(1)上还设有排水口与多台滤液泵(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滤液罐(1)上还设有介质进口;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硫化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上相对气体进/出口端的一侧设有冷凝水口(15),所述滤液罐(1)还设有进液口与所述冷凝水口(15)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硫化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出口端(14)的侧壁连通设有备用口(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硫化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9)上设有排污口(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硫化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包括间隔设置的上换热管组(18)和下换热管组(19),所述上换热管组(18)和下换热管组(19)上下对称布置且截面均呈等边梯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硫化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换热管组(18)和下换热管组(19)均包括规则布置的多根换热管(20),相邻的换热管(20)之间的间距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硫化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的三根换热管(20)的截面的中心点连接呈等边三角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硫化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管(20)的直径为25mm,相邻两根换热管(20)的管心距离为3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硫化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气体进/出口与冷却水进/出口的口径比为3:1~5: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硫化抽真空系统。包括滤液罐、多台滤液泵、多台水环式真空泵和抽真空总管,所述滤液罐上设有介质进口;介质进口上连通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抽真空总管之间设有列管式冷凝器,所述列管式冷凝器包括壳体、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换热管组;所述壳体的两端设有管板,换热管组的两端固定于两侧管板上;第一端盖上设有冷却水进口端和冷却水出口端,且所述冷却水进口端经由换热管组与冷却水出口端相通;壳体的同侧侧壁上设有气体进口端和气体出口端,且气体进口接抽真空总管,气体出口接连接管。上述方案中,列管式冷凝器的设置,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热交换降低介质温度,降低真空压力,减轻抽真空泵负荷,提升抽真空泵的运行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柴煜炜,许冰,赵杰,王翔,周森律,杨斌,毛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中策清泉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