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出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26632发布日期:2023-07-20 10:53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出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注塑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出模装置。


背景技术:

1、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其主要是在一定的温度下,通过螺杆搅拌将完全熔融的塑料材料,利用高压射入注塑模具的型腔中,经过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型产品的制造方法。

2、相关技术中,注塑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具、定模具和设置于动模具内部用于顶出产品的顶针,动模具和定模具上均设置有用于冷却产品的冷却部件;动模具和定模具之间留存有用于形成产品的型腔,当熔融状态的塑料注射至型腔内部后,冷却部件对模具中的塑料进行冷却固化,然后通过油缸控制动模具逐渐脱离定模具,产品一般均固化至动模具上,并跟随动模板逐渐脱离定模具;最后通过控制动模具上的顶针伸出,以推动产品快速脱离动模具,实现了产品的注塑加工。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注塑产品脱膜时,产品仅通过自身的冷却收缩与定模具相互分离,以便于动模具脱离定模具时带动产品进行脱模;当产品材料性质的冷却收缩度偏低时,容易导致动模具和定模具相互分离后,产品仍停留至定模具上,影响了产品的正常脱模,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减少产品停留至定模具上影响产品正常脱模的现象,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出模装置。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出模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自动出模装置,包括固定架和设置于固定架上的动模具和定模具,所述动模具和定模具之间留存有型腔,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驱使动模具靠近或者远离定模具的伸缩件;所述动模具的内部开设有与型腔相连通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通过自身弹力推动滑动杆朝向动模具进行移动;所述滑动杆上设置有联动杆,所述滑动槽的内侧壁开设有供联动杆滑移的联动槽;所述动模具朝向定模具的侧壁设置有触发杆,所述联动槽的内侧壁开设有供触发杆抵入的触发孔,以用于驱使滑动杆朝向弹性件进行移动。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模具和动模具相互贴合时,触发杆抵触联动杆,使得滑动杆朝向靠近弹性件的方向进行移动,并使得弹性件进行形变收缩;当伸缩件驱使动模具脱离定模具,进行开模时,触发杆逐渐脱离联动杆,压缩状态的弹性件通过自身的弹力驱使滑动杆朝向型腔内部进行移动,通过滑动杆抵触型腔内部的产品,以使得产品在开模过程中快速的脱离定模具,减少了产品停留至定模具上影响产品正常脱模的现象。

5、优选的,所述滑动杆朝向弹性件的侧壁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贯穿弹性件,所述滑动槽的内侧壁开设有供导向杆滑动抵入的导向槽。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贯穿弹性件,对弹性件的伸缩方向进行限制,减少了弹性件在伸缩的过程中,出现歪斜和卡顿的现象,以便于稳定的对滑动杆施加作用力。

7、优选的,所述滑动杆远离弹性件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抵触产品脱离型腔的抵触板,所述滑动槽的内侧壁开设有供抵触板抵入的抵接缺口。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触板增加了滑动杆与型腔内部产品的接触面积,以便于更加稳定的抵推型腔内部的产品快速脱离定模具。

9、优选的,所述抵触板朝向滑动杆的侧壁开设有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内部设置有用于密封抵接缺口的密封环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环圈增加了抵触板和抵接缺口之间的密封性和气密性,减少了型腔内部的原料流入抵接缺口内部,并减少了滑动槽内部的空气进入型腔内部,影响产品稳定成型的现象。

11、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贯穿动模具和定模具的限位杆,且所述限位杆的长度方向与动模具的移动方向相互平行。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对动模具进行支撑,分担了动模具对伸缩件施加的载荷;限位杆对动模具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路径进行限制,减少动模具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的现象,从而保障了动模具和定模具相互配合的稳定工作和触发杆稳定的抵如触发孔内部对联动杆进行抵推。

13、优选的,所述联动槽的内侧壁开设有与定模具外部相连通的连通口,所述联动杆远离滑动杆的端部贯穿连通口;所述定模具的外侧壁设置有用于限制联动杆朝向动模具进行移动的锁止组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定模具内部进行检修和清理时,使用者可在定模具外部拨动联动杆远离动模具,以使得滑动杆带动抵接板移动至抵接缺口内部,并通过锁止组件对联动杆的位置进行锁止,从而便于对定模具的内部进行检修和清理;另外,当定模具未进行使用时,可通过锁止组件限制联动杆的位置,以将抵接板稳定的移动至抵接缺口内部,从而减少了外力不慎损坏抵接板和滑动杆的现象。

15、优选的,所述锁止组件包括两组固定扣和锁止杆;两组所述固定扣均设置于定模具的外侧壁,所述锁止杆滑动穿设于两组固定扣上,所述锁止杆的侧壁开设有供联动杆抵入的锁止缺口。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动联动杆,将联动杆移动至连通口远离动模具的端部,将锁止杆滑动穿插至两组固定扣上,锁止杆通过锁止缺口对锁止杆进行卡接,通过联动杆与锁止缺口的内侧壁相抵,从而实现了对锁止杆位置的固定。

17、优选的,所述锁止杆和其中一组固定扣之间设置有吊绳。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止杆未使用时,吊绳可将锁止杆悬挂至固定扣上,减少了锁止杆丢失的现象。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通过设置动模具上的触发杆配合定模具上的联动杆,在动模具和定模具相互贴合时,使得滑动杆移动至滑动槽内部;当开模时,通过压缩状态的弹性件的弹力驱使滑动杆抵触定模具上型腔内部的产品,以使得产品自动且快速的脱离定模具,减少了产品停留至定模具上影响产品正常脱模的现象。

21、2.通过设置锁止组件对联动杆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便于使用者对定模具的内部进行检修和清理。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出模装置,包括固定架(1)和设置于固定架(1)上的动模具(2)和定模具(3),所述动模具(2)和定模具(3)之间留存有型腔(30),所述固定架(1)上设置有驱使动模具(2)靠近或者远离定模具(3)的伸缩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具(2)的内部开设有与型腔(30)相连通的滑动槽(31),所述滑动槽(31)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动杆(32),所述滑动槽(31)的内部设置有弹性件(321),所述弹性件(321)用于通过自身弹力推动滑动杆(32)朝向动模具(2)进行移动;所述滑动杆(32)上设置有联动杆(322),所述滑动槽(31)的内侧壁开设有供联动杆(322)滑移的联动槽(33);所述动模具(2)朝向定模具(3)的侧壁设置有触发杆(21),所述联动槽(33)的内侧壁开设有供触发杆(21)抵入的触发孔(34),以用于驱使滑动杆(32)朝向弹性件(321)进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32)朝向弹性件(321)的侧壁设置有导向杆(323),所述导向杆(323)贯穿弹性件(321),所述滑动槽(31)的内侧壁开设有供导向杆(323)滑动抵入的导向槽(3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32)远离弹性件(321)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抵触产品脱离型腔(30)的抵触板(35),所述滑动槽(31)的内侧壁开设有供抵触板(35)抵入的抵接缺口(3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板(35)朝向滑动杆(32)的侧壁开设有安装缺口(351),所述安装缺口(351)内部设置有用于密封抵接缺口(36)的密封环圈(35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上设置有用于贯穿动模具(2)和定模具(3)的限位杆(12),且所述限位杆(12)的长度方向与动模具(2)的移动方向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槽(33)的内侧壁开设有与定模具(3)外部相连通的连通口(37),所述联动杆(322)远离滑动杆(32)的端部贯穿连通口(37);所述定模具(3)的外侧壁设置有用于限制联动杆(322)朝向动模具(2)进行移动的锁止组件(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组件(4)包括两组固定扣(41)和锁止杆(42);两组所述固定扣(41)均设置于定模具(3)的外侧壁,所述锁止杆(42)滑动穿设于两组固定扣(41)上,所述锁止杆(42)的侧壁开设有供联动杆(322)抵入的锁止缺口(4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杆(42)和其中一组固定扣(41)之间设置有吊绳(411)。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自动出模装置,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其包括固定架和设置于固定架上的动模具和定模具,动模具和定模具之间留存有型腔,固定架上设置有驱使动模具靠近或者远离定模具的伸缩件;动模具的内部开设有与型腔相连通的滑动槽,滑动槽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动杆,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用于通过自身弹力推动滑动杆朝向动模具进行移动;滑动杆上设置有联动杆,滑动槽的内侧壁开设有供联动杆滑移的联动槽;动模具朝向定模具的侧壁设置有触发杆,联动槽的内侧壁开设有供触发杆抵入的触发孔,以用于驱使滑动杆朝向弹性件进行移动。本申请具有自动驱使产品脱离定模具,以便于进行产品脱模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蒋宗杰,邓建平,常云,张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市欣龙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