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系统、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文档序号:34713847发布日期:2023-07-07 15:32阅读:63来源:国知局
冷却系统、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冷却辊,尤其涉及一种冷却系统、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在冷却辊技术领域,通常采用冷却辊对流延膜进行冷却,其中,冷却辊又称流延辊,其在外辊筒和内辊筒之间形成流道传输冷却介质以进行冷却,但是传统的冷却辊由于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导致在流道上的冷却介质的流速和冷却效率不同甚至相差几个数量级,从而导致冷却辊的外辊筒两侧温差大,温度分布不均匀,进而导致覆盖于外辊筒上的流延膜的膜片表面温度均匀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能降低冷却辊外辊筒的两侧温差。

3、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

4、冷却辊组件,所述冷却辊组件包括外辊筒、内辊筒、主导流板以及两个流道控制装置;所述外辊筒套设于所述内辊筒,所述主导流板用于将所述外辊筒和所述内辊筒的相邻两侧壁之间的区域分隔形成有流向相反的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两个所述流道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和所述第二螺旋流道对应设置;

5、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设置有至少一组,每组检测组件均包括两个检测件,同一组的两个所述检测件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

6、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每组所述检测组件检测得到的流道数据调整所述流道控制装置的开度以调整目标螺旋流道的进液压力,所述目标螺旋流道包括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和/或所述第二螺旋流道。

7、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却辊组件以及检测组件,所述冷却辊组件包括外辊筒、内辊筒、主导流板以及两个流道控制装置;所述外辊筒套设于所述内辊筒,所述主导流板用于将所述外辊筒和所述内辊筒相邻两侧壁之间的区域分隔形成有流向相反的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两个所述流道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和所述第二螺旋流道对应设置;所述检测组件设置有至少一组,每组检测组件均包括两个检测件,同一组的两个所述检测件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8、根据每组所述检测组件检测得到的流道数据调整所述流道控制装置的开度以调整目标螺旋流道的进液压力,所述目标螺旋流道包括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和/或所述第二螺旋流道。

9、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二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10、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实现如第二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11、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流向相反的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使得冷却介质可以在冷却辊的外辊筒和内辊筒之间交叉对流,从而降低冷却辊两侧的温差,同时通过设置检测组件监控流向相反的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的流道数据,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流道控制装置实现对对流的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的冷却介质的智能控制,进而进一步使得冷却辊两侧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因此,和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能冷却辊外辊筒的两侧温差。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设置有多组,所述自调整模型,执行如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辊组件还包括送水辊筒,所述送水辊筒设置在所述内辊筒内,且所述送水辊筒与所述内辊筒的相邻两侧壁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和所述第二螺旋流道对应的辅助流道;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和所述第二螺旋流道内均设置有分水板以及加液口,所述第一螺旋流道上的所述分水板用于将所述第一螺旋流道的第一进液口进入的冷却介质按照预设比例送入对应的辅助流道;所述第二螺旋流道上的所述分水板用于将所述第二螺旋流道的第二进液口进入的冷却介质按照预设比例送入对应的辅助流道;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和所述第二螺旋流道上的冷却介质均通过所述加液口与对应的所述辅助流道上的冷却介质合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组件设置有至少三组,三组所述检测组件中位于所述第一螺旋流道上的三个检测件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液口和对应的分水板之间、对应的所述分水板和所述加液口之间以及所述第一螺旋流道的第一出液口和对应的所述加液口之间,三组所述检测组件中位于所述第二螺旋流道上的三个检测件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液口和对应的分水板之间、对应的所述分水板和所述加液口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螺旋流道的第一出液口和对应的所述加液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辊筒的内侧壁设置有螺旋散热件。

7.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却辊组件以及检测组件,所述冷却辊组件包括外辊筒、内辊筒、主导流板以及两个流道控制装置;所述外辊筒套设于所述内辊筒,所述主导流板用于将所述外辊筒和所述内辊筒的相邻两侧壁之间的区域分隔形成有流向相反的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两个所述流道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和所述第二螺旋流道对应设置;所述检测组件设置有至少一组,每组检测组件均包括两个检测件,同一组的两个所述检测件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组所述检测组件检测得到的流道数据调整所述流道控制装置的开度以调整目标螺旋流道的进液压力,包括: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或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实现至少如权利要求7或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但不限于冷却辊技术领域,冷却系统包括冷却辊组件,冷却辊组件包括外辊筒、内辊筒、主导流板以及流道控制装置;外辊筒套设于内辊筒,主导流板将外辊筒和内辊筒相邻两侧壁之间的区域分隔形成有流向相反的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检测组件,检测组件设置有至少一组,每组检测组件均包括两个检测件,同一组的两个检测件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每组检测组件检测得到的流道数据调整流道控制装置的开度以调整目标螺旋流道的进液压力。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上述系统,本申请实施例能降低冷却辊外辊筒的两侧温差。

技术研发人员:徐百平,李鸿楠,喻慧文,肖书平,黄嘉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五邑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