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塑料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98484发布日期:2023-08-21 22:26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再生塑料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注塑,特别是涉及一种再生塑料注塑机。


背景技术:

1、排气式塑料注射成型用注塑机,是指原料在被挤塑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气体或原料中的水蒸气,能在熔料注射成型前、从机筒内排出,这种在塑料被注射成型前能排除气体的注射机被称为排气式注塑机。如果熔料中的这些气体不被排出,混在注塑成型制件中,会影响制品的强度和外观质量。而能在生产过程排出气体的注塑机,可提高注塑制品的合格率,减少这种原料在注塑前的干燥处理工序,并缩短注塑制品的生产周期。

2、公告号为cn104015320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真空排气式螺杆料筒,该真空排气式螺杆料筒在工作时,塑料从料斗进入料筒后,由加料区经压缩区压缩输送并受热熔融,进入减压区时,因螺槽深度突然变大而减压,熔料中的水分及挥发性物质气化,并由真空泵通过排气口抽走,塑料在均化区经过进一步均匀塑化后被送到螺杆的前端以备注射入模。

3、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排气口的位置处于送料减压塑化段,而送料减压塑化段内的塑料大多为熔融状态,气体更难从熔融状态的塑料中逸出,从而影响排气效率,导致成品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气体更难从熔融状态的塑料中逸出所存在的影响排气效率,导致成品质量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再生塑料注塑机。

2、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再生塑料注塑机,所述再生塑料注塑机包括:

4、机筒,所述机筒内设置有同轴的内筒;

5、外螺杆,所述外螺杆能够转动地插装在所述机筒和所述内筒之间;

6、内螺杆,所述内螺杆能够沿所述内筒的轴线方向滑动地且能够转动地插装在所述内筒的内部;

7、所述机筒上设置有进料斗、加热部和第一排气口,物料从所述进料斗进入到所述机筒和所述内筒之间,并在所述外螺杆的转动作用下向远离所述进料斗的方向移动,物料在移动过程中被所述加热部加热,所述机筒和所述内筒之间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排出;所述内筒上设置有连接通道和第三排气口,部分完全熔融的物料通过所述连接通道进入到所述内筒的内部,并在所述内螺杆的转动作用下向远离所述进料斗的方向移动,所述内筒内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三排气口排出。

8、进一步地,所述机筒上还设置有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较所述第一排气口远离所述进料斗设置,所述第二排气口用以排出所述机筒和所述内筒之间的气体。

9、进一步地,所述外螺杆包括第一螺旋段、第二螺旋段、第三螺旋段、第四螺旋段、第五螺旋段、第六螺旋段和第七螺旋段,所述第一螺旋段一端能够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机筒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旋段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段一端与所述第三螺旋段连接,所述第四螺旋段一端与所述机筒能够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五螺旋段连接,所述第五螺旋段一端与所述第六螺旋段连接,所述第六螺旋段一端与所述第七螺旋段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段的螺距等于所述第三螺旋段的螺距,所述第一螺旋段的螺距大于所述第二螺旋段的螺距;所述第五螺旋段的螺距等于所述第七螺旋段的螺距,所述第四螺旋段的螺距等于所述第六螺旋段的螺距,所述第五螺旋段的螺距大于所述第四螺旋段的螺距;所述第一排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三螺旋段和所述第七螺旋段之间;所述第二排气口设置在第五螺旋段的上方。

10、进一步地,所述内螺杆包括第八螺旋段、第九螺旋段和第十螺旋段,所述第九螺旋段一端与所述第八螺旋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十螺旋段连接;所述第八螺旋段的螺距等于所述第十螺旋段的螺距,所述第八螺旋段的螺距小于所述第九螺旋段的螺距;所述第三排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九螺旋段的上方。

11、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部包括第二加热环,所述第二加热环套接在所述机筒的外部。

12、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部还包括第一加热环,所述第一加热环套接在所述第二排气口处。

13、进一步地,所述再生塑料注塑机还包括抽气件,所述抽气件用以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和所述第三排气口将所述机筒和所述内筒内的气体抽出。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排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口的内部。

15、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斗的形状为锥斗状,所述进料斗具有大口和小口,所述进料斗的小口与所述机筒连通。

16、进一步地,所述再生塑料注塑机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以提供所述内螺杆转动的驱动力。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再生塑料注塑机在使用时,首先向进料斗内放入物料,物料在重力作用下从进料斗进入到机筒和内筒之间,并在外螺杆的转动作用下向远离进料斗的方向移动,物料在移动过程中被加热部加热,同时机筒和内筒之间的气体通过第一排气口排出,部分完全熔融的物料通过连接通道进入到内筒的内部,并在内螺杆的转动作用下向远离进料斗的方向移动,同时内筒内的气体通过第三排气口排出,当内螺杆和内筒之间充满熔融态的物料时开始注塑;通过将一部分完全熔融的物料与其他物料在径向上分隔开并分别进行排气,一方面使得气体排出的量增加,另一方面使得气体逸出的径向距离变短,从而提高排气效率,改善产品质量。

19、进一步的,通过在机筒上设置第二排气口,且第二排气口较第一排气口远离进料斗设置,在外螺杆的转动作用下,当机筒和内筒之间的物料来到第二排气口时,机筒和内筒之间的物料中含有的气体能够从第二排气口排出,从而提高机筒和内筒之间的物料中含有的气体的排出效率。

20、进一步的,通过在第二排气口处设置第一加热环,第一加热环用以在注塑机停止工作时加热处于第二排气口的熔融物料,使得处于第二排气口的熔融物料不会凝固而堵塞第二排气口,进而不会影响注塑机下一次工作。

21、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抽气件通过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和第三排气口将机筒和内筒内的气体抽出,从而减少熔融物料内含有的气体,改善注塑后成型的产品的质量。

22、进一步的,通过在机筒的外部套接第二加热环,使得物料在受热均匀的同时,提高物料的熔融速率。

23、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第三排气口位于第一排气口的内部,使得第三排气口排出的气体对第一排气口具有加热作用,防止第一排气口处的熔融物料凝固进而堵塞第一排气口。

24、进一步的,通过设置进料斗的形状为锥斗状,且进料斗的小口与机筒连通,使物料在进入机筒时能够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机筒中,避免物料堆积在某一处,影响生产效率;此外,锥斗状的设计还可以减少物料的摩擦力,降低机器运行时的噪音和能耗。



技术特征:

1.一种再生塑料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塑料注塑机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塑料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筒上还设置有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较所述第一排气口远离所述进料斗设置,所述第二排气口用以排出所述机筒和所述内筒之间的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塑料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杆包括第一螺旋段、第二螺旋段、第三螺旋段、第四螺旋段、第五螺旋段、第六螺旋段和第七螺旋段,所述第一螺旋段一端能够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机筒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旋段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段一端与所述第三螺旋段连接,所述第四螺旋段一端与所述机筒能够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五螺旋段连接,所述第五螺旋段一端与所述第六螺旋段连接,所述第六螺旋段一端与所述第七螺旋段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段的螺距等于所述第三螺旋段的螺距,所述第一螺旋段的螺距大于所述第二螺旋段的螺距;所述第五螺旋段的螺距等于所述第七螺旋段的螺距,所述第四螺旋段的螺距等于所述第六螺旋段的螺距,所述第五螺旋段的螺距大于所述第四螺旋段的螺距;所述第一排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三螺旋段和所述第七螺旋段之间;所述第二排气口设置在第五螺旋段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再生塑料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杆包括第八螺旋段、第九螺旋段和第十螺旋段,所述第九螺旋段一端与所述第八螺旋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十螺旋段连接;所述第八螺旋段的螺距等于所述第十螺旋段的螺距,所述第八螺旋段的螺距小于所述第九螺旋段的螺距;所述第三排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九螺旋段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塑料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包括第二加热环,所述第二加热环套接在所述机筒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生塑料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还包括第一加热环,所述第一加热环套接在所述第二排气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塑料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塑料注塑机还包括抽气件,所述抽气件用以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和所述第三排气口将所述机筒和所述内筒内的气体抽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塑料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排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口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塑料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的形状为锥斗状,所述进料斗具有大口和小口,所述进料斗的小口与所述机筒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塑料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塑料注塑机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以提供所述内螺杆转动的驱动力。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塑料注塑机,再生塑料注塑机包括机筒、外螺杆和内螺杆,机筒上设置有进料斗、加热部和第一排气口,进料斗连通机筒,第一排气口用以排出机筒内的气体,机筒内设置有同轴的内筒,内筒上设置有连接通道和第三排气口,连接通道用以连通内筒和机筒,第三排气口用以排出内筒内的气体,外螺杆能够转动地插装在机筒和内筒之间,内螺杆能够沿机筒的轴线方向滑动地且能够转动地插装在内筒的内部。使用时,将未完全熔融的物料和一部分完全熔融的物料与另一部分完全熔融的物料在径向上分隔开并分别进行排气,一方面使得气体排出的量增加,另一方面使得气体逸出的径向距离变短,从而提高排气效率,改善产品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恒真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