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塑料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25112发布日期:2023-12-09 11:17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型塑料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具体为一种环保型塑料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1、塑料注塑模具,是塑料加工工业中和塑料成型机配套,赋予塑料制品以完整构型和精确尺寸的工具,由于塑料品种和加工方法繁多,塑料成型机和塑料制品的结构又繁简不一,所以,塑料模具的种类和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

2、在对塑料注塑模具进行使用时,通过对其内部进行塑料液体的注入,在模具内部的形状作用下,达到注塑成型的作用效果,通过模具的使用,能够快速的对其产品成型生产,但在对现有的塑料注塑模具进行使用时,其模具在连接使用时,塑料液体直接从注塑口进入,注塑口内没有对塑料液体消泡的机构,在注塑生产过程中,塑料液体在融化时存在大量的气泡,气泡的产生,影响产品注塑成型的效果和美观性,易造成产品的不合格,进而导致其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型塑料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注塑口内没有对塑料液体消泡的机构,在注塑生产过程中,塑料液体在融化时存在大量的气泡,气泡的产生,影响产品注塑成型的效果和美观性,易造成产品的不合格,进而导致其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型塑料注塑模具,包括:

3、模体,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上模具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

4、旋转机构,包括转柱,所述转柱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进料口的内壁上,所述进料口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套接在转柱的外表面,所述支撑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水舀,所述进料口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固定连接有连接仓,所述连接仓通过连接杆作用在进料口的内部,所述连接仓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远离连接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搅盘,所述搅盘作用在进料口的内部。

5、优选的,所述转柱靠近连接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支撑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所述支撑环呈杆状,另一部分所述支撑环呈圆环形形状,所述支撑环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进料口的内侧和转柱的外表面。

6、优选的,所述转盘呈圆盘形形状,所述水舀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所述水舀呈杆状,另一部分所述水舀呈圆球槽形形状,所述水舀均匀分布在转盘的外表面,所述连接仓呈箱体连接在进料口的内部。

7、优选的,所述活动杆远离搅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活动杆通过第二锥形齿轮和连接仓转动连接,所述搅盘通过活动杆和连接仓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呈长杆状贯穿连接仓的表面。

8、优选的,所述连接环的表面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束缚环,所述束缚环固定连接在连接环的内壁,所述连接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连接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仓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抵轮,所述束缚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和束缚环通路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内侧开设有气仓,所述连接块的内侧开设有压缩仓,所述压缩仓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压盘,所述压缩仓的表面贯穿连接有气孔,所述连接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插筒,所述插筒的内侧活动连接有隔板。

9、优选的,所述束缚环呈圆环形形状,所述束缚环的内部呈中空状,所述限位环呈半圆环形形状,所述限位环呈两组对立连接在连接环的内侧,所述连接块呈块状连接在连接环内壁上。

10、优选的,所述控制杆靠近连接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所述抵轮呈凸轮状,所述抵轮作用在连接块的下方,所述导气管贯穿限位环连接在束缚环的表面和连接块的表面。

11、优选的,所述导气管的内部呈中空状,所述导气管呈长条状,所述气仓呈长槽形形状开设在连接块的内侧,所述压缩仓呈圆筒形形状贯穿气仓的表面。

12、优选的,所述压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所述压盘呈圆盘形形状,另一部分所述压盘呈长杆状贯穿连接块和压缩仓的表面,所述压盘和抵轮抵合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气孔呈通槽状贯穿连接环和压缩仓的表面,所述插筒呈圆筒状,所述导气管和插筒插合连接,所述隔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杆,且转杆的外表面套接有扭簧,所述隔板通过转杆和扭簧与插筒弹性转动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1、该环保型塑料注塑模具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转柱和进料口的转动连接,在支撑环和转柱的连接下,实现对转柱的作用位置支撑,经转盘和转柱的连接,在水舀和转盘的连接下,提供对转柱转动的动力,经转柱上连接的第一锥形齿轮和活动杆表面的第二锥形齿轮啮合连接,达到对活动杆的转动控制,经活动杆和搅盘的连接,实现对搅盘的转动控制,在搅盘的作用下,达到对注入塑料液体搅拌消泡效果,提高产品成型的合格率,降低其资源的浪费,达到其环保作用。

16、 2、该环保型塑料注塑模具实现对注塑液体搅拌消泡的同时,通过连接仓和控制杆的连接,在控制杆和抵轮的连接下,实现对压盘在压缩仓内作用位置的调控,经气孔和压盘的作用,在压盘和压缩仓的滑动连接下,实现对压缩仓内气体的压缩,经导气管和连接块的连接,达到对束缚环内气体的注入,实现束缚环在连接环内作用体积的改变,进而实现连接环和连接管道之间的抵合密封效果,经连接块和插筒的连接,在插筒和隔板的转动连接下,实现对导气管和插筒之间通路的控制,达到其对束缚环内充气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环保型塑料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塑料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柱(2)靠近连接仓(2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支撑环(21)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所述支撑环(21)呈杆状,另一部分所述支撑环(21)呈圆环形形状,所述支撑环(2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进料口(13)的内侧和转柱(2)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塑料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22)呈圆盘形形状,所述水舀(23)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所述水舀(23)呈杆状,另一部分所述水舀(23)呈圆球槽形形状,所述水舀(23)均匀分布在转盘(22)的外表面,所述连接仓(24)呈箱体连接在进料口(13)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塑料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25)远离搅盘(2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活动杆(25)通过第二锥形齿轮和连接仓(24)转动连接,所述搅盘(26)通过活动杆(25)和连接仓(24)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25)呈长杆状贯穿连接仓(24)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塑料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14)的表面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束缚环(3),所述束缚环(3)固定连接在连接环(14)的内壁,所述连接环(1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31),所述连接环(1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2),所述连接仓(24)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控制杆(33),所述控制杆(3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抵轮(34),所述束缚环(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导气管(35),所述导气管(35)和束缚环(3)通路连接,所述连接块(32)的内侧开设有气仓(36),所述连接块(32)的内侧开设有压缩仓(37),所述压缩仓(37)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压盘(38),所述压缩仓(37)的表面贯穿连接有气孔(39),所述连接块(3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插筒(310),所述插筒(310)的内侧活动连接有隔板(3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塑料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缚环(3)呈圆环形形状,所述束缚环(3)的内部呈中空状,所述限位环(31)呈半圆环形形状,所述限位环(31)呈两组对立连接在连接环(14)的内侧,所述连接块(32)呈块状连接在连接环(14)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塑料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33)靠近连接仓(2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所述抵轮(34)呈凸轮状,所述抵轮(34)作用在连接块(32)的下方,所述导气管(35)贯穿限位环(31)连接在束缚环(3)的表面和连接块(32)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塑料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35)的内部呈中空状,所述导气管(35)呈长条状,所述气仓(36)呈长槽形形状开设在连接块(32)的内侧,所述压缩仓(37)呈圆筒形形状贯穿气仓(36)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塑料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盘(38)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所述压盘(38)呈圆盘形形状,另一部分所述压盘(38)呈长杆状贯穿连接块(32)和压缩仓(37)的表面,所述压盘(38)和抵轮(34)抵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塑料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39)呈通槽状贯穿连接环(14)和压缩仓(37)的表面,所述插筒(310)呈圆筒状,所述导气管(35)和插筒(310)插合连接,所述隔板(3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杆,且转杆的外表面套接有扭簧,所述隔板(311)通过转杆和扭簧与插筒(310)弹性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型塑料注塑模具,包括:模体,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上模具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旋转机构,包括转柱,所述转柱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进料口的内壁上。本发明在水舀和转盘的连接下,提供对转柱转动的动力,经转柱上连接的第一锥形齿轮和活动杆表面的第二锥形齿轮啮合连接,达到对活动杆的转动控制,经活动杆和搅盘的连接,实现对搅盘的转动控制,在搅盘的作用下,达到对注入塑料液体搅拌消泡效果,提高产品成型的合格率,降低其资源的浪费,达到其环保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全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全华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