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84629发布日期:2023-12-07 00:2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件加工,具体为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1、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模具依成型特性区分为热固性塑胶模具、热塑性塑胶模具两种;依成型工艺区分为传塑模、吹塑模、铸塑模、热成型模、热压模(压塑模)、注射模等,其中热压模以溢料方式又可分为溢式、半溢式、不溢式三种,注射模以浇注系统又可分为冷流道模、热流道模两种;以按装卸方式可分为移动式、固定式两种,目前的注塑模具是用于生产塑胶制品的一种工具,主要加工一些结构复杂的工件,在对汽车内饰件进行加工时则需要使用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在合模时需要稳定从而更好的合模。

2、专利文件cn201921597716.9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包括底座、顶板、延伸板、液压杆、下模具、弹簧、推板、螺柱、转柄、活动板、导杆、顶杆、上模具、电机、丝杠、滑板、限位板和定位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滑板的移动有利于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安装,方便对模具进行固定,并通过下模具的移动方便调节模具的位置,有利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定位,避免发生偏移造成成品加工品质的降低;

3、该设备通过对模具的固定来实现定位,提高合模质量,但在定位过程中若模具出现偏移倾斜等情况时无法及时发现,导致影响注塑质量甚至对设备造成损坏,因此我们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定位机构,以解决这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定位机构。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定位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导向杆,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导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顶板的底部,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顶板的底部,所述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与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座,所述上座的内部安装有上模,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座,所述下座的内部安装有下模,所述下模位于上模的底部,所述下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契合杆,所述上座的底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契合槽,所述契合槽位于契合杆的顶部,所述契合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上座的右侧设置有两个重力座,所述上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圆杆,所述重力座上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圆杆位于活动槽的内部并与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重力座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滚条,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触点传感器,两个所述触点传感器分别位于滚条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重力座相对的一侧分别安装有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所述底座上集成有单片机与信号传输模块,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红外接收器、压力传感器、推杆与触点传感器均与单片机信号连接。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重力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由金属材料制成。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安装槽内底壁的形状由两侧朝下倾斜,所述安装槽的内底壁表面光滑。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提示器,所述提示器与单片机信号连接。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推杆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导向杆的设置提高上模下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并通过垂直状态重力座上的红外接收器与红外发射器配合来判断上模下移过程中是否出现倾斜或振动过大,实现定位效果,在出现问题后可以及时进行停机并报警,及时进行处理检修,同时通过多组契合杆可以提高上模与下模之间合模的精确度,并通过契合杆顶端的压力传感器进一步对上模进行定位。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定位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导向杆(2),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顶板(3),所述导向杆(2)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顶板(3)的底部,所述顶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推杆(4),所述推杆(4)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顶板(3)的底部,所述推杆(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5),所述承载板(5)与导向杆(2)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座(6),所述上座(6)的内部安装有上模(7),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座(8),所述下座(8)的内部安装有下模(9),所述下模(9)位于上模(7)的底部,所述下座(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契合杆(10),所述上座(6)的底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契合槽(11),所述契合槽(11)位于契合杆(10)的顶部,所述契合杆(1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2),所述上座(6)的右侧设置有两个重力座(13),所述上座(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圆杆(14),所述重力座(13)上开设有活动槽(15),所述圆杆(14)位于活动槽(15)的内部并与活动槽(15)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重力座(13)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16),所述安装槽(1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滚条(17),所述安装槽(16)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触点传感器(20),两个所述触点传感器(20)分别位于滚条(17)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重力座(13)相对的一侧分别安装有红外发射器(18)与红外接收器(19),所述底座(1)上集成有单片机(21)与信号传输模块(22),所述信号传输模块(22)、红外接收器(19)、压力传感器(12)、推杆(4)与触点传感器(20)均与单片机(21)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座(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配重块(23),所述配重块(23)由金属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6)内底壁的形状由两侧朝下倾斜,所述安装槽(16)的内底壁表面光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提示器(24),所述提示器(24)与单片机(21)信号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25),所述推杆(4)与控制面板(25)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定位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导向杆,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导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顶板的底部,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顶板的底部,所述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该技术,通过导向杆的设置提高上模下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并通过垂直状态重力座上的红外接收器与红外发射器配合来判断上模下移过程中是否出现倾斜或振动过大,实现定位效果,在出现问题后可以及时进行停机并报警,及时进行处理检修,同时通过多组契合杆可以提高上模与下模之间合模的精确度,并通过契合杆顶端的压力传感器进一步对上模进行定位。

技术研发人员:康冬平,胡根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荣泰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