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用对碰针进退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46107发布日期:2023-09-14 03:02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用对碰针进退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具用对碰针进退针结构。


背景技术:

1、传统的设置有对碰针模具的前、后模镶针固定均分别固定在前模和后模上,并随前后模的合模或开模而对碰接触或分离,以便成型出特定结构的注塑产品。而采用模具注塑产品需要频繁进行前后模的合模和分模步骤,且镶针由于分别固定在前后模上,相互对碰时因较大惯性而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度在镶针的端面集中,经长时间的对碰,会导致镶针的接触端面产生碰伤、塌角等现象,进而导致成型的产品上会形成飞边、毛刺等不良现象。此时需要模具下机、拆模,更换镶针,不仅消耗大量人力和时间,增加了镶针的耗费量,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碰针模具存在的上述不足,进而提供一种能够浮动式对碰、弹性接触的模具用对碰针进退针结构,以降低前后模镶针因碰撞损坏,导致成品率较低,耗费人力、物力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模具用对碰针进退针结构,其包括固定在后模上的后模镶针,及设置在前模上的前模镶针,所述前模镶针与所述后模镶针的端部适于相互碰撞接触;所述前模镶针设置在针座的型腔内,所述针座的型腔内壁与所述前模镶针的针身呈滑动密封配合,所述针座的型腔适于所述前模镶针在所述型腔内由驱动机构驱动沿所述型腔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以与所述后模镶针的端部弹性触碰或分离。

4、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型腔连通的下行气路和上行气路,所述上行气路和所述下行气路交替通气或关闭,以驱动所述前模镶针进针或退针。

5、优选的,所述下行气路的一端与气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针座的型腔连通,所述下行气路通气后向所述针座的型腔内注入气体以使所述型腔内压力增大,进而注入的气体积聚高压后驱动所述前模镶针向所述后模镶针一侧顶出进针,以与所述后模镶针的端部对碰。

6、优选的,所述上行气路的一端与所述针座的型腔连通,另一端与抽气装置或外部大气连通,所述上行气路通过将所述针座型腔内的气体抽出或释放,所述前模镶针向上复位以与所述后模镶针分离。

7、优选的,所述针座的型腔内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下端抵触在所述型腔的侧壁或内部台阶上,所述缓冲弹簧的上端抵触在所述前模镶针上;所述前模镶针进针时压缩所述缓冲弹簧,所述型腔内的气体释放后所述缓冲弹簧释放弹力将所述前模镶针顶起复位以退针。

8、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为圆柱螺旋形弹簧或圆锥螺旋形弹簧。

9、优选的,所述针座的型腔包括位于下端的适于所述前模镶针做活塞移动的活塞腔,及位于上端的用于存储注入气体的气腔,所述活塞腔与所述气腔同轴设置,所述气腔的内径大于所述活塞腔的内径,所述气腔与所述活塞腔的连接处呈圆台形,所述缓冲弹簧的下端抵触在所述圆台上。

10、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或油缸或电磁驱动。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用对碰针进退针结构,通过将前模镶针设置成有驱动机构单独动作,以便能够与后模镶针实现弹性接触或分离,并优选了气动驱动形式,也即用注入气体驱动前模镶针在开模前退针(与后模镶针脱离),合模后进针(与后模镶针针对碰、封胶),以减少前后模镶针对碰的过盈量,避免前、后模镶针随前、后模的合模长时间对碰产生的碰伤、塌角,避免了成型的产品上的飞边、毛刺现象,提高了前、后模镶针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具用对碰针进退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后模上的后模镶针,及设置在前模上的前模镶针,所述前模镶针与所述后模镶针的端部适于相互碰撞接触;所述前模镶针设置在针座的型腔内,所述针座的型腔内壁与所述前模镶针的针身呈滑动密封配合,所述针座的型腔适于所述前模镶针在所述型腔内由驱动机构驱动沿所述型腔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以与所述后模镶针的端部弹性触碰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用对碰针进退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型腔连通的下行气路和上行气路,所述上行气路和所述下行气路交替通气或关闭,以驱动所述前模镶针进针或退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用对碰针进退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气路的一端与气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针座的型腔连通,所述下行气路通气后向所述针座的型腔内注入气体以使所述型腔内压力增大,进而注入的气体积聚高压后驱动所述前模镶针向所述后模镶针一侧顶出进针,以与所述后模镶针的端部对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用对碰针进退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气路的一端与所述针座的型腔连通,另一端与抽气装置或外部大气连通,所述上行气路通过将所述针座型腔内的气体抽出或释放,所述前模镶针向上复位以与所述后模镶针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模具用对碰针进退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的型腔内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下端抵触在所述型腔的侧壁或内部台阶上,所述缓冲弹簧的上端抵触在所述前模镶针上;所述前模镶针进针时压缩所述缓冲弹簧,所述型腔内的气体释放后所述缓冲弹簧释放弹力将所述前模镶针顶起复位以退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用对碰针进退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弹簧为圆柱螺旋形弹簧或圆锥螺旋形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用对碰针进退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的型腔包括位于下端的适于所述前模镶针做活塞移动的活塞腔,及位于上端的用于存储注入气体的气腔,所述活塞腔与所述气腔同轴设置,所述气腔的内径大于所述活塞腔的内径,所述气腔与所述活塞腔的连接处呈圆台形,所述缓冲弹簧的下端抵触在所述圆台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用对碰针进退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或油缸或电磁驱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用对碰针进退针结构,其包括固定在后模上的后模镶针,及设置在前模上的前模镶针,所述前模镶针与所述后模镶针的端部适于相互碰撞接触;所述前模镶针设置在针座的型腔内,所述针座的型腔内壁与所述前模镶针的针身呈滑动密封配合,所述针座的型腔适于所述前模镶针在所述型腔内由驱动机构驱动沿所述型腔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以与所述后模镶针的端部弹性触碰或分离。本技术的模具用对碰针进退针结构,减少了前后模镶针对碰的过盈量,避免了因对碰产生的碰伤、塌角,避免了成型的产品上的飞边、毛刺现象,提高了前、后模镶针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翁铁建,翁兰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天精密制造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0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