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塑胶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80722发布日期:2023-06-28 14:16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塑胶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具体为一种新型塑胶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1、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还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注射成型机(简称注射机或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射成型是通过注塑机和模具来实现的。现有的注塑模具在使用时存在一些弊端。

2、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新型塑胶注塑模具【申请号:cn202023052074.x;公开号:cn215095222u】。这种新型塑胶注塑模具,包括模具外壳,所述模具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柱,所述驱动柱的下方且位于模具外壳的下方外表面设置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上端外表面且位于驱动柱的内部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外表面且位于驱动柱的内部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两侧且位于模具外壳的内侧均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上端且位于模具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上端外表面且位于模具外壳的内侧设置有顶盖,所述模具外壳的下方外表面设置有多组支撑柱。

3、该专利中公开的模具在使用时,可以多工位的生产注塑件,以提升生产效率,并且还能够将注塑件推出,以方便将注塑件取出,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使用两个电机对两个放置壳进行转动和定位,导致该模具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增加,降低了该模具的适用性,而且两个电机需要两套系统对其进行控制,导致使用时较为繁琐,不够便利,同时在将注塑件推出时,采用橡胶板对放置壳进行推动,使放置壳出现震动,以此达到将注塑件取出的目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长期地对放置壳进行撞击,会导致放置壳与电机连接处出现弯折,不仅影响后续生产注塑件的合格率,而且也会影响放置壳的转动,使其无法达到准确的位置,从而降低了该模具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撞击然后产生震动脱模的方式效率也较低,影响该模具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塑胶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塑胶注塑模具,包括模具外壳和支撑腿,所述模具外壳的顶部固定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部的一侧固定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输出轴固定有压板,所述顶盖底部的另一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固定有推板,所述模具外壳的内腔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模具外壳的底部固定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放置壳,所述放置壳的内腔设置有顶出机构,所述模具外壳的一侧固定有转动机构。

3、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至模具外壳的内部并固定有转杆,所述转杆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放置壳的表面转动连接。

4、优选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出料板,所述出料板的底部固定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贯穿至放置壳的底部并固定有配重块,所述导向杆的表面套设压缩弹簧。

5、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至模具外壳的内部并固定有限位块,所述放置壳的一侧固定有限位壳,所述限位壳与限位块配合使用。

6、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另一端固定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另一端与顶盖的底部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内壁固定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限位壳配合使用。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9、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机构可以对两个放置壳进行转动,不仅减少了一个电机的使用,较低了该模具的生产成本,而且操作时较为方便,提高了该模具的生产效率,同时顶出机构可以将注塑完毕的注塑件推出,以此对注塑件进行脱模,不仅增加了该模具的使用寿命,而且脱模效果较好,进一步地提升了该模具的生产效率,解决了目前的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适用性较低,并且使用寿命不佳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塑胶注塑模具,包括模具外壳(1)和支撑腿(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外壳(1)的顶部固定有顶盖(3),所述顶盖(3)的底部的一侧固定有液压杆(4),所述液压杆(4)的输出轴固定有压板(5),所述顶盖(3)底部的另一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6),所述电动伸缩杆(6)的输出轴固定有推板(7),所述模具外壳(1)的内腔开设有固定槽(8),所述模具外壳(1)的底部固定有移动机构(9),所述移动机构(9)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放置壳(10),所述放置壳(10)的内腔设置有顶出机构(11),所述模具外壳(1)的一侧固定有转动机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塑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9)包括第一电机(91),所述第一电机(91)的输出轴贯穿至模具外壳(1)的内部并固定有转杆(92),所述转杆(92)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连接杆(93),所述连接杆(93)的另一端与放置壳(10)的表面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塑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11)包括出料板(111),所述出料板(111)的底部固定有导向杆(112),所述导向杆(112)的另一端贯穿至放置壳(10)的底部并固定有配重块(114),所述导向杆(112)的表面套设压缩弹簧(1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塑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12)包括第二电机(121),所述第二电机(121)的输出轴贯穿至模具外壳(1)的内部并固定有限位块(122),所述放置壳(10)的一侧固定有限位壳(123),所述限位壳(123)与限位块(122)配合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塑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92)的另一端固定有轴承座(13),所述轴承座(13)的另一端与顶盖(3)的底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塑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8)的内壁固定有定位块(14),所述定位块(14)与限位壳(123)配合使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塑胶注塑模具,包括模具外壳和支撑腿,所述模具外壳的顶部固定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部的一侧固定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输出轴固定有压板,所述顶盖底部的另一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本技术通过转动机构可以对两个放置壳进行转动,不仅减少了一个电机的使用,较低了该模具的生产成本,而且操作时较为方便,提高了该模具的生产效率,同时顶出机构可以将注塑完毕的注塑件推出,以此对注塑件进行脱模,不仅增加了该模具的使用寿命,而且脱模效果较好,进一步地提升了该模具的生产效率,解决了目前的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适用性较低,并且使用寿命不佳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映龙,程远航,张青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品坚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