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电缆管材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61091发布日期:2023-11-17 21:29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电缆管材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管材生产,具体为一种电力电缆管材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1、管材就是用于做管件的材料。不同的管件要用不同的管材,管材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管件的质量。建筑工程、电厂、化工厂等多用到管材。而电力管是众多管材的其中一种。电力管是采用pe(改性聚乙烯)进行热浸塑或环氧树脂进行内外涂覆的产品,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同时涂层本身还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不会产生电蚀。吸水率低,机械强度高,摩擦系数小,能够达到长期使用的目的。还能有效的防止植物根系及土壤环境应力的破坏等。电力管的生产竞争力因为其连接便捷、维修简便的优势而加大。因而,对于电力管材的生产十分关键,而电力管材的原料混合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2、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力电缆管材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授权公告号cn215661195u),包括混合箱,所述混合箱内壁下方固定连接有三级漏盘,混合箱内壁中间固定连接有次级漏盘,混合箱内壁上方固定连接有初级漏盘,三级漏盘中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下方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三级旋转杆,三级旋转杆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三级搅拌杆,转动轴中间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次级旋转杆,次级旋转杆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次级搅拌杆,转动轴上方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初级旋转杆,初级旋转杆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初级搅拌杆。该专利技术虽然能够通过设置初级搅拌杆、次级搅拌杆和三级搅拌杆,保证原料能够得到充分混合;

3、但是,该专利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虽然设置了三级漏盘,却缺少疏通漏盘漏孔装置,原料混合搅拌不充分时会产生堵塞漏孔的情况,原料不易落入下方进行二级、三级搅拌混合,不利于实际情况的应用与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电缆管材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电缆管材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桶,所述混合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漏盘,所述混合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混合桶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漏盘且与混合桶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与漏盘转动连接,所述漏盘内部开设漏孔,所述混合桶内壁的两侧且位于漏盘的下方均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漏盘的底部且位于转动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均开设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间均滑动连接有推动杆,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与推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空腔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与推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的顶部均等距固定连接有锥形杆,所述漏孔与锥形杆位置相对应,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靠近转动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转轴远离第二锥形齿轮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的顶部均与推动杆的底部相接触。

3、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外侧且位于漏盘的上方与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转动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刮壁杆,所述刮壁杆与混合桶的内壁相接触,所述转动杆的外侧且位于两个第一连接杆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转动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

4、通过混合桶、电机、漏盘、转动杆、锥形杆的配合,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动杆转动,然后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最后带动与转轴固定连接的凸轮转动,凸轮挤压推动杆挤压第一空腔内的第一弹簧和第二空腔内的第二弹簧,带动锥形杆插入对应漏孔中,进一步转动杆继续转动,进而带动凸轮继续转动,带动推动杆恢复至原来位置,进而带动锥形杆离开对应漏孔,便于清理漏孔内部原料,达到了疏通漏孔内部堵塞原料的目的,同时通过转动杆、第一连接杆、刮壁杆、第二连接杆、搅拌叶的配合,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动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转动,最后带动与第一连接杆相连接的刮壁杆和与第二连接杆相连接的搅拌叶转动,便于清理混合桶的内壁原料依附以及对原料进行充分搅拌。

5、优选的,所述混合桶的顶部且位于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料口。

6、优选的,所述混合桶底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延伸至混合桶的内部,所述出料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阀门。

7、通过混合桶、进料口的配合,便于原料进入混合桶的内部进行充分搅拌,同时通过混合桶、出料管、阀门的配合,便于将充分进行搅拌混合后的原料运输至混合桶的外部。

8、优选的,所述混合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三个支撑柱。

9、优选的,所述混合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电机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混合桶内壁的底部设置有十度斜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电机工作,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动杆转动,然后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最后带动与转轴固定连接的凸轮转动,凸轮挤压推动杆挤压第一空腔内的第一弹簧和第二空腔内的第二弹簧,带动锥形杆插入对应漏孔中,进一步转动杆继续转动,进而带动凸轮继续转动,带动推动杆恢复至原来位置,进而带动锥形杆离开对应漏孔,便于清理漏孔内部原料,达到了疏通漏孔内部堵塞原料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力电缆管材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桶(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漏盘(9),所述混合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延伸至混合桶(1)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贯穿漏盘(9)且与混合桶(1)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4)与漏盘(9)转动连接,所述漏盘(9)内部开设漏孔(10),所述混合桶(1)内壁的两侧且位于漏盘(9)的下方均开设有第一空腔(11),所述漏盘(9)的底部且位于转动杆(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5),所述连接板(15)的内部均开设第二空腔(16),所述第一空腔(11)和第二空腔(16)之间均滑动连接有推动杆(13),所述第一空腔(11)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2),所述第一弹簧(12)的底部与推动杆(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空腔(16)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7),所述第二弹簧(17)的底部与推动杆(13)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13)的顶部均等距固定连接有锥形杆(14),所述漏孔(10)与锥形杆(14)位置相对应,所述转动杆(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8),所述连接板(15)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转轴(20),所述转轴(20)靠近转动杆(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9),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8)与第二锥形齿轮(19)啮合连接,所述转轴(20)远离第二锥形齿轮(19)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凸轮(21),所述凸轮(21)的顶部均与推动杆(13)的底部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管材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4)的外侧且位于漏盘(9)的上方与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5)远离转动杆(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刮壁杆(6),所述刮壁杆(6)与混合桶(1)的内壁相接触,所述转动杆(4)的外侧且位于两个第一连接杆(5)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7),所述第二连接杆(7)远离转动杆(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管材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桶(1)的顶部且位于电机(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料口(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管材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桶(1)底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出料管(22),所述出料管(22)延伸至混合桶(1)的内部,所述出料管(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阀门(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管材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三个支撑柱(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管材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桶(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25),所述电机(3)与控制面板(25)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管材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桶(1)内壁的底部设置有十度斜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管材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力电缆管材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桶,混合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漏盘,混合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混合桶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该电力电缆管材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通过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动杆转动,然后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最后带动与转轴固定连接的凸轮转动,凸轮挤压推动杆挤压第一空腔内的第一弹簧和第二空腔内的第二弹簧,带动锥形杆插入对应漏孔中,进一步转动杆继续转动,进而带动凸轮继续转动,带动推动杆恢复至原来位置,进而带动锥形杆离开对应漏孔,便于清理漏孔内部原料,达到了疏通漏孔内部堵塞原料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于建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雄县胜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