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混合挤塑一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17310发布日期:2023-09-20 23:0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自动混合挤塑一体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挤塑机,具体涉及自动混合挤塑一体机构。


背景技术:

1、塑料是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改性塑料,是指在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基础上,经过填充、共混、增强等方法加工改性,提高了阻燃性、强度、抗冲击性、韧性等方面的性能的塑料制品。现有技术中,部分挤塑机的进料斗不具有称重功能,因此无法依靠挤塑机本身对添加剂进行定量添加,正如现有专利(公告号:cn214773175u)所公开的一种带有混合搅拌装置的挤塑机,若使用该实用新型来生产改性塑料,则需要额外配备称重设备,来对生产所需要的添加剂进行人工称量,再向挤塑机中添加,生产容易中断,不能自动连续进行生产,降低了生产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自动混合挤塑一体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自动混合挤塑一体机构。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自动混合挤塑一体机构,包括:

3、基座,所述基座上互相连接的混合室、熔融室和挤塑室,所述混合室外设有安装于基座上的防护架,混合室进料端连接有集料器,所述集料器上方设有多个定量下料器,所述定量下料器包括通过连接耳上下连接的分散斗和下料斗,所述下料斗内设有覆盖横截面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底端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内设有一侧安装有压力传感器的称量板,下料斗外部设置有电机二,所述称量板与电机二传动连接。

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挤塑室外壁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熔融室,且挤塑室通过抽气管连接有抽气泵。

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室外壁固定有磁吸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下方设有固定于防护架内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连接环磁性吸附,且两者拼合。

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料器包括底端与混合室连通的漏斗,所述漏斗内壁均匀固定有成对设置的导料板,所述漏斗上固定有多个连接杆,所述防护架内壁固定有装配板,所述连接杆与装配板紧固连接。

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分散斗内设有分散器,所述分散器包括水平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周向均匀固定有分散板,所述分散斗外设有与转轴连接的电机一。

8、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具体公开了自动混合挤塑一体机构,通过设置定量下料器,将用于生产改性塑料的每种原料分别与一个定量下料器进行对应,从而在向混合室内加料时对每种原料进行自动称量,无需使用额外的称量设备进行预先称量准备,也无需利用人工将称量好的原料进行转移,实现自动称量下料混合挤塑一体化,使用方便,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设置收集槽、称量板、压力传感器、电机二,通过将称量板置于收集槽的下料口处,再将称量板与电机二传动连接,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当前重量达到下料标准时,通过启动电机二,使电机二输出轴带动称量板转动,使称量板由水平覆盖下料口的状态转变为竖直状态,将下料口开启,使堆积于称量板上的原料进入混合室内。



技术特征:

1.自动混合挤塑一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混合挤塑一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塑室(2)外壁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熔融室(3),且挤塑室(2)通过抽气管(13)连接有抽气泵(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混合挤塑一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室(4)外壁固定有磁吸的连接环(7),所述连接环(7)下方设有固定于防护架(5)内的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与连接环(7)磁性吸附,且两者拼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混合挤塑一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器(10)包括底端与混合室(4)连通的漏斗(100),所述漏斗(100)内壁均匀固定有成对设置的导料板(110),所述漏斗(100)上固定有多个连接杆(11),所述防护架(5)内壁固定有装配板(12),所述连接杆(11)与装配板(12)紧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混合挤塑一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斗(92)内设有分散器(93),所述分散器(93)包括水平设置的转轴(931),所述转轴(931)周向均匀固定有分散板(932),所述分散斗(92)外设有与转轴(931)连接的电机一(94)。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自动混合挤塑一体机构,包括设置于基座上互相连接的混合室、熔融室和挤塑室,所述混合室外设有安装于基座上的防护架,混合室进料端连接有集料器,所述集料器上方设有多个定量下料器,所述定量下料器包括通过连接耳上下连接的分散斗和下料斗,所述下料斗内设有覆盖横截面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底端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内设有一侧安装有压力传感器的称量板,所述称量板与电机二传动连接。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定量下料器,实现自动称量下料混合挤塑一体化,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设置收集槽、称量板、压力传感器、电机二,在电机二的作用下,使下料口开启,使原料进入混合室内。

技术研发人员:焦小玉,王炜,孙涛,张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唐山铮诚塑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