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54182发布日期:2023-10-06 12:58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模具用塑件压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1、塑胶模具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模具的简称。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以加工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一系列塑件,其中,双色塑胶模具是指两种塑料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但是产品只出一次的模具。这种加工方法需要专门的双色注塑机,生产效率高,制造出来的产品尺寸精度高、耐久性佳、质量稳定;双色塑胶模具在使用时,需要在第一次注射、保压、冷却定型及分模后,将后模旋转至第二次注射位置,在完成第二次合模注胶、保压、冷却定型后,此时需要先将压块与注塑件4脱离,再配合模具的顶出系统从后模中顶出注塑件4,实现自动脱模,发明人认为,为了实现双色注塑工艺,在第一次注塑工艺过程中就需要对第一次注塑件固定以便于旋转后模至第二次注射位置时不产生位移,在第二次合模注塑结束后,又需要将压块与注塑件4脱离以便于脱模,压块与注塑件4脱离的效率无疑会影响双色塑胶模具效能,因此,需要一种固定装置不但可以对第一次注塑件实现限位,还需要此固定装置可以在不破坏注塑件4主体结构的情况下与注塑件便捷脱离。为此,需要设计出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

2、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理解本公开的背景,并且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受双色塑胶模具工艺的影响,需要一种固定装置不但可以对第一次注塑件实现固定,还需要此固定装置可以在不破坏注塑件主体结构的情况下与注塑件便捷脱离。

2、鉴于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包括定模,所述定模在注塑位置的一侧设有直槽,所述直槽内滑动配合有活动压块,所述活动压块一侧设有滑槽,所述直槽的一侧固定有压条,所述压条的内侧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活动压块的内端设有压头,所述活动压块上端面设有开孔,所述开孔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前后内表面相对设有斜置的承压面,所述直槽上方设有竖向伸缩运动的斜锲,所述斜锲下端的侧面与所述承压面滑动配合。

4、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头为直台阶状。

5、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孔为通孔。

6、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孔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为等腰梯形。

7、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锲的下端部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前后设有相对的施压面,所述施压面与所述承压面斜率一致。

8、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锲的下端部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为三角形。

9、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锲的下端部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为等腰梯形。

10、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孔为锥形孔。

11、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锲的下端为类圆锥形,所述类圆锥形的锥面的锥度与所述锥形孔的锥度一致。

12、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锲的下端为球体,所述球体的半径不大于所述锥形孔的上端口径,所述球体的半径不小于所述锥形孔的下端口径。

13、相比较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通过调整斜锲位置,使得斜锲下行下端的侧面压紧前方的承压面时,压头固定注塑件,使得斜锲下行下端的侧面压紧后方的承压面时,使活动压块与注塑件迅速脱离接触,本技术方案不但可以对第一次注塑件实现固定,还可以在第二次合模注塑结束后不破坏注塑件主体结构的情况下与注塑件便捷脱离;

15、可以适用于双色塑胶模具,使得后模旋转至第二次注射位置时注塑件不产生位移。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包括定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在注塑位置的一侧设有直槽,所述直槽内滑动配合有活动压块(1),所述活动压块(1)一侧设有滑槽(11),所述直槽的一侧固定有压条(2),所述压条(2)的内侧与所述滑槽(11)滑动配合;所述活动压块(1)的内端设有压头(12),所述活动压块(1)上端面设有开孔(13),所述开孔(13)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前后内表面相对设有斜置的承压面(131),所述直槽上方设有竖向伸缩运动的斜锲(3),所述斜锲(3)下端的侧面与所述承压面(131)滑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12)为直台阶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13)为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13)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为等腰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锲(3)的下端部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前后设有相对的施压面(31),所述施压面(31)与所述承压面(131)斜率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锲(3)的下端部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为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锲(3)的下端部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为等腰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13)为锥形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锲(3)的下端为类圆锥形,所述类圆锥形的锥面的锥度与所述锥形孔的锥度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锲(3)的下端为球体,所述球体的半径不大于所述锥形孔的上端口径,所述球体的半径不小于所述锥形孔的下端口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属于模具用塑件压紧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定模,所述定模在注塑位置的一侧设有直槽,所述直槽内滑动配合有活动压块,所述活动压块一侧设有滑槽,所述直槽的一侧固定有压条,所述压条的内侧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活动压块的内端设有压头,所述活动压块上端面设有开孔,所述开孔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前后内表面相对设有斜置的承压面,所述直槽上方设有竖向伸缩运动的斜锲,所述斜锲下端的侧面与所述承压面滑动配合;不但可以对第一次注塑件实现固定,还可以在第二次合模注塑结束后不破坏注塑件主体结构的情况下与注塑件便捷脱离。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范玉,柳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州力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