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浇注塑用顶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46224发布日期:2024-01-26 23:02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潜浇注塑用顶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注塑生产,具体为一种潜浇注塑用顶出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机、电脑、玩具、灯饰产品会采用注塑工艺进行加工制备外壳。其中,在注塑生产的过程中,通常会生产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塑胶产品,例如一些电子产品的外壳,不仅要求外观精美,还要有良好的防护性能。因此,对于这些外形结构比较复杂的产品,通常要用到潜水进浇(又称为潜浇)方式,通过将进浇口设置在注塑产品的骨位或凸包位,可以在保证注塑生产的同时减少对注塑产品的外观的影响。

2、目前,很多通过潜浇方式注塑实现生产的产品,产品潜浇后一般是通过顶出料头实现脱模。但是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技术中,通过潜浇方式注塑实现生产的产品,在脱模过程中,顶出时的料头会弹伤产品侧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浇注塑用顶出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注塑产品潜浇方式存在顶出时料头会弹伤产品侧面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潜浇注塑用顶出结构,包括板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板体一侧的动模板,所述潜浇注塑用顶出结构还包括:

3、前顶组件,位于所述板体远离所述动模板的一侧,所述前顶组件内设置有可沿着板体边线方向移动的料头顶出件,所述料头顶出件的一端伸入至板体内,所述前顶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料头顶出件朝向所述动模板移动,以推动产品料头从动模板脱模;以及

4、二次顶出结构,设置在所述料头顶出件上方,用于在所述料头顶出件推动产品料头脱模后,推动产品料头移动以完成二次顶出。

5、优选的,所述前顶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顶针板与第二顶针板,且所述第一顶针板与动模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顶针板与动模板之间的距离。

6、优选的,所述潜浇注塑用顶出结构还包括延迟顶出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顶针板内,所述延迟顶出结构可与所述二次顶出结构接触,以驱动二次顶出结构在所述料头顶出件推动产品料头从动模板脱模后,推动产品料头移动以完成二次顶出。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潜浇注塑用顶出结构,包括板体、动模板、前顶组件与二次顶出结构,所述前顶组件内设置有可沿着板体边线方向移动的料头顶出件,所述前顶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料头顶出件朝向所述动模板移动,以推动产品料头从动模板脱模。该潜浇注塑用顶出结构由于设置了二次顶出结构和料头顶出件,通过前顶组件的第一次顶出,料头顶出件推动产品料头先从动模板脱模,此时浇口脱离,然后通过二次顶出结构完成二次顶出,产品料头无残留,无拉高,通过两次的顶出,解决了现有注塑产品潜浇方式存在顶出时料头会弹伤产品侧面的问题,此潜浇注塑用顶出结构安全可靠,已实现量产,从而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潜浇注塑用顶出结构,包括板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板体(1)一侧的动模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浇注塑用顶出结构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浇注塑用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针板(4)内部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延迟顶出结构(6)左右活动的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潜浇注塑用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针板(4)外侧侧边还设置有固定件(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潜浇注塑用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料头(10)的侧边连接与侧边料(9)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潜浇注塑用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针板(3)与板体(1)之间还设置有弹性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注塑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潜浇注塑用顶出结构,包括板体、动模板、前顶组件与二次顶出结构,前顶组件内设置有可沿着板体边线方向移动的料头顶出件,前顶组件用于驱动料头顶出件朝向动模板移动,以推动产品料头从动模板脱模。本技术由于设置了二次顶出结构和料头顶出件,通过前顶组件的第一次顶出,料头顶出件推动产品料头先从动模板脱模,此时浇口脱离,然后通过二次顶出结构完成二次顶出,产品料头无残留,无拉高,解决了现有注塑产品潜浇方式存在顶出时料头会弹伤产品侧面的问题,安全可靠,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苏建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市民和电器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