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顶起行程限位结构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76863发布日期:2023-11-18 00:22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顶起行程限位结构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模具,尤其公开了一种具有顶起行程限位结构的模具。


背景技术:

1、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拉伸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塑料经浇口进入模具型腔内部,填充保压之后进行冷却,最后顶出完成一个成型周期。

2、产品顶出是注塑成型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当产品在模具中固化后,需要通过顶出镶件推动安装有顶针的顶针板,将产品从模具中顶出,顶出行程一般在产品脱离模具型腔5-10mm,对于简单、大型的产品顶出行程是产品深度的2/3。因此,上模与下模的开模距离要大于顶出行程后,顶起机构才可活动将产品顶出。

3、然而,实际生产中,可能存在上模与下模的开模距离还没到位或者并未开模,顶起机构就已经开始做顶出动作的情况,由于顶出行程短,很难及时停止顶出动作,顶针的两端同时受到较大的压力,会导致顶针折弯断裂,最终影响模具的正常生产工作,不仅降低生产效率,还增加模具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顶起行程限位结构的模具,对顶起机构进行行程限位,避免出现未开模或开幕不到位就顶出产品的情况,防止顶针折弯断裂,节约模具的维护成本。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顶起行程限位结构的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与下模,下模设置有活动的顶起机构,顶起机构用于将模具内的产品顶起脱模;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及限位块,第一限位杆竖直固定设置于上模且长度延伸至跨越顶起机构,第二限位杆的一端活动设置于下模,限位块设置于顶起机构并与第一限位杆相互垂直,限位块可驱动第二限位杆在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杆之间向上摆动,第一限位杆用于限位第二限位杆的摆动高度,第二限位杆与下模的连接点至第一限位杆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杆的长度,第二限位杆与下模的连接点至限位块的最大距离小于第二限位杆的长度。

3、具体地,上模包括面板、流道板、上模板及上模芯,流道板及上模板经由螺栓安装于面板上,流道板夹持于面板与上模板之间,上模芯设置于上模板的空腔内。

4、具体地,下模包括底板、两个模脚、下模板及下模芯,下模板经由螺栓安装于底板上,两个模脚分别经由螺栓连接于底板的两边,模脚位于底板与下模板之间并用于支撑下模板,顶起机构活动设置于下模板与底板之间并位于两个模脚之间,下模芯经由螺栓安装于下模板的空腔内。

5、具体地,第一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设置于上模板的外侧,第一限位杆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至底板的外侧。

6、具体地,第二限位杆的一端经由螺丝连接于下模板的外侧,第二限位杆的另一端设置成圆弧曲面。

7、具体地,顶起机构包括顶针、上顶针板及下顶针板,顶针的一端安装于上顶针板,顶针的另一端贯穿于下模板及下模芯并用于顶出下模芯上的产品,上顶针板安装于下顶针板,上顶针板经由栓柱活动连接于下模板,栓柱外套设有复位弹簧。

8、具体地,限位块固定设置于上顶针板的外侧,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杆垂直形成限位夹角,限位夹角用于夹持限位第二限位杆。

9、具体地,限位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结构分别设置于模具远离模脚的两侧。

10、具体地,还包括遮挡板,遮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模脚连接,遮挡板用于遮挡限位块的活动行程。

11、具体地,底板与下模板之间固定设置有导柱,导柱贯穿于上顶针板及下顶针板,上顶针板及下顶针板设置有用于套设在导柱外的导向套,上顶针板及下顶针板可沿导柱上下活动。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顶起行程限位结构的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及顶起机构,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及限位块。当上模与下模处于合模状态或开模未到位时,第一限位杆仍处于对第二限位杆可限位的位置,顶起机构若向上顶起,限位块会随顶起机构向上活动从而推动第二限位杆向上摆动,但第一限位杆会抵住第二限位杆阻止第二限位杆继续向上摆动,从而挡住限位块,最终达到截停顶起机构的目的;产品被顶出后,再次合模时,第一限位杆会推动第二限位杆回到被限制的位置,从而推动限位块向下,使顶起机构回到安全位置,避免合模时顶针未复位而被压弯断裂。该具有顶起行程限位结构的模具利用第一限位杆对第二限位杆的限制,从而对限位块进行限位,使顶起机构能够及时被截停,有效防止顶起机构在未开模或开模不到位时就开始做顶起动作,防止顶针折弯断裂,确保模具能够安全进行正常的生产工作,保证正常的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节约了模具的维护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顶起行程限位结构的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1)与下模(2),下模(2)设置有活动的顶起机构(3),顶起机构(3)用于将模具内的产品顶起脱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结构(4),限位结构(4)包括第一限位杆(41)、第二限位杆(42)及限位块(43),第一限位杆(41)竖直固定设置于上模(1)且长度延伸至跨越顶起机构(3),第二限位杆(42)的一端活动设置于下模(2),限位块(43)设置于顶起机构(3)并与第一限位杆(41)相互垂直,限位块(43)可驱动第二限位杆(42)在限位块(43)与第一限位杆(41)之间向上摆动,第一限位杆(41)用于限位第二限位杆(42)的摆动高度,第二限位杆(42)与下模(2)的连接点至第一限位杆(41)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杆(42)的长度,第二限位杆(42)与下模(2)的连接点至限位块(43)的最大距离小于第二限位杆(42)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顶起行程限位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1)包括面板(11)、流道板(12)、上模板(13)及上模芯(14),流道板(12)及上模板(13)经由螺栓安装于面板(11)上,流道板(12)夹持于面板(11)与上模板(13)之间,上模芯(14)设置于上模板(13)的空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顶起行程限位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下模(2)包括底板(21)、两个模脚(22)、下模板(23)及下模芯(24),下模板(23)经由螺栓安装于底板(21)上,两个模脚(22)分别经由螺栓连接于底板(21)的两边,模脚(22)位于底板(21)与下模板(23)之间并用于支撑下模板(23),顶起机构(3)活动设置于下模板(23)与底板(21)之间并位于两个模脚(22)之间,下模芯(24)经由螺栓安装于下模板(23)的空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顶起行程限位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杆(41)的一端固定设置于上模板(13)的外侧,第一限位杆(41)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至底板(21)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顶起行程限位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二限位杆(42)的一端经由螺丝连接于下模板(23)的外侧,第二限位杆(42)的另一端设置成圆弧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顶起行程限位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顶起机构(3)包括顶针(31)、上顶针板(32)及下顶针板(33),顶针(31)的一端安装于上顶针板(32),顶针(31)的另一端贯穿于下模板(23)及下模芯(24)并用于顶出下模芯(24)上的产品,上顶针板(32)安装于下顶针板(33),上顶针板(32)经由栓柱活动连接于下模板(23),栓柱外套设有复位弹簧(3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顶起行程限位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限位块(43)固定设置于上顶针板(32)的外侧,限位块(43)与第一限位杆(41)垂直形成限位夹角,限位夹角用于夹持限位第二限位杆(4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顶起行程限位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限位结构(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结构(4)分别设置于模具远离模脚(22)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顶起行程限位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挡板(25),遮挡板(2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模脚(22)连接,遮挡板(25)用于遮挡限位块(43)的活动行程。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顶起行程限位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底板(21)与下模板(23)之间固定设置有导柱(35),导柱(35)贯穿于上顶针板(32)及下顶针板(33),上顶针板(32)及下顶针板(33)设置有用于套设在导柱(35)外的导向套(36),上顶针板(32)及下顶针板(33)可沿导柱(35)上下活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顶起行程限位结构的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及顶起机构,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及限位块。该具有顶起行程限位结构的模具利用第一限位杆对第二限位杆的限制,从而对限位块进行限位,使顶起机构能够及时被截停,有效防止顶起机构在未开模或开模不到位时就开始做顶起动作,防止顶针折弯断裂,确保模具能够安全进行正常的生产工作,保证正常的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节约了模具的维护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技术研发人员:林盛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广度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