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菌培养皿反应杯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18129发布日期:2023-10-22 08:1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菌培养皿反应杯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模具,特别涉及一种细菌培养皿反应杯模具。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细菌培养皿反应杯模具一般为单一的上下开模,在完成注塑后,一般会在注塑口留有多余的原料,而单一的上下开模的模具会因凝固在注塑口的原料导致模具内的成品不方便进行脱模,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故此,我们推出一种新的细菌培养皿反应杯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菌培养皿反应杯模具,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细菌培养皿反应杯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左部固定安装下模具,所述底板上端右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下模具内部和底板上端共同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下模具上端中部开有注塑槽,所述下模具上端通过注塑槽穿插连接有上模具。

4、优选的,所述上模具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之间左侧和之间右侧均共同开有注塑口,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相互靠近的一端左侧和相互靠近的一端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磁吸条,所述第一模块上端和第二模块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提手。

5、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与冷却机构电性连接。

6、优选的,两个所述注塑口均与注塑槽位置对应,前部两个所述磁吸条分别与后部两个磁吸条相互磁吸连接。

7、优选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微型制冷器,所述微型制冷器外表面后部固定连接有制冷管,所述下模具内部开有螺旋槽。

8、优选的,所述微型制冷器与底板固定连接且微型制冷器与下模具和控制器均不接触,所述制冷管位于螺旋槽内部并与螺旋槽内表面固定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上模具设置成两个部分组成的结构,并将注塑口设置在上模具的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之间,当使用本装置完成注塑后,可以直接通过上模具中的两个提手将上模具与下模具分离,再将上模具中的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进行分离,即可将成型的产品取出,多段式结构组成的本装置使得完成注塑成型的产品取出十分方便,操作起来更加简单;

1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下模具内部设置有冷却机构,使用本装置时可以先将冷却机构启动,冷却机构可以使下模具中始终保持较低的温度,使进行注塑的产品成型更快,能够更快的进行脱模,也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使用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细菌培养皿反应杯模具,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左部固定安装下模具(2),所述底板(1)上端右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3),所述下模具(2)内部和底板(1)上端共同设置有冷却机构(4),所述下模具(2)上端中部开有注塑槽(5),所述下模具(2)上端通过注塑槽(5)穿插连接有上模具(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菌培养皿反应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3)与冷却机构(4)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菌培养皿反应杯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注塑口(63)均与注塑槽(5)位置对应,前部两个所述磁吸条(64)分别与后部两个磁吸条(64)相互磁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菌培养皿反应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4)包括微型制冷器(41),所述微型制冷器(41)外表面后部固定连接有制冷管(42),所述下模具(2)内部开有螺旋槽(4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细菌培养皿反应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制冷器(41)与底板(1)固定连接且微型制冷器(41)与下模具(2)和控制器(3)均不接触,所述制冷管(42)位于螺旋槽(43)内部并与螺旋槽(43)内表面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细菌培养皿反应杯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左部固定安装下模具,所述底板上端右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下模具内部和底板上端共同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下模具上端中部开有注塑槽,所述下模具上端通过注塑槽穿插连接有上模具。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细菌培养皿反应杯模具,通过将上模具设置成两个部分组成的结构,并将注塑口设置在上模具的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之间,当使用本装置完成注塑后,可以直接通过上模具中的两个提手将上模具与下模具分离,再将上模具中的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进行分离,即可将成型的产品取出,多段式结构组成的本装置使得完成注塑成型的产品取出十分方便,操作起来更加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姚列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新龙的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