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脱料的多色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62492发布日期:2024-02-02 20:44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脱料的多色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具体为一种方便脱料的多色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1、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个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一种产品,在对装饰灯、防雾灯、前照灯、转向灯等灯具类产品进行生产时,通常会采用多色注塑模具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材料共注成一件产品。

2、现有技术中,多色注塑模具在对产品进行注塑完成后,产品易与模具的内壁相互粘连,使成型的产品不易从模具的内部取出,另外,在注塑过程中模具内部常常会存在残余材料而影响产品的注塑成型效果。

3、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方便脱料的多色注塑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脱料的多色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方便脱料的多色注塑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定模具,所述定模具的顶部设置有注塑腔,所述定模具的上方设置有动模具,所述底座的内侧且位于定模具的下方设置有脱料组件,所述脱料组件由升降板、顶管和进气管组成,所述升降板设置在底座的内侧,所述顶管呈阵列状设置在升降板上,且与定模具滑动连接,所述顶管的顶部且位于注塑腔的内侧设置有吹气头。

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定模具上且靠近四角处均设置有t型卡槽,所述定模具的左右两侧且靠近t型卡槽处均设置有卡块。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动模具的底部且靠近四角处均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与t型卡槽插接配合,所述插块上且靠近卡块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内部且靠近升降板的四角处均设置有限位杆,所述升降板与限位杆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的下方且靠近边缘处设置有左右对称的电动推杆。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板的底部且位于顶管外侧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固定头。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管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吹气头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出气孔,所述吹气头的顶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注塑腔的底部卡接配合。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底座的内侧且靠近前侧边缘处,所述进气管的后侧且位于升降板的下方设置有阵列分布的扩散盒,所述扩散盒的上方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软管,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扩散盒和顶管的底端相连。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脱料组件,在进行脱料时,通过电动推杆可使升降板带动顶管向上移动,使顶管将定模具内部的产品快速顶出,同时,通过进气管、扩散盒和软管相互配合,可向顶管的内部持续输送空气,通过吹气头和出气孔配合,可在注塑腔的底部持续吹出空气,加速产品与注塑腔进行分离,提高脱料效率,并可对注塑腔的内部进行清洁除尘,避免注塑腔内残留有材料而影响注塑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方便脱料的多色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定模具(2),所述定模具(2)的顶部设置有注塑腔(21),所述定模具(2)的上方设置有动模具(3),所述底座(1)的内侧且位于定模具(2)的下方设置有脱料组件,所述脱料组件由升降板(4)、顶管(5)和进气管(6)组成,所述升降板(4)设置在底座(1)的内侧,所述顶管(5)呈阵列状设置在升降板(4)上,且与定模具(2)滑动连接,所述顶管(5)的顶部且位于注塑腔(21)的内侧设置有吹气头(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脱料的多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具(2)上且靠近四角处均设置有t型卡槽(22),所述定模具(2)的左右两侧且靠近t型卡槽(22)处均设置有卡块(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脱料的多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具(3)的底部且靠近四角处均设置有插块(31),所述插块(31)与t型卡槽(22)插接配合,所述插块(31)上且靠近卡块(23)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脱料的多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且靠近升降板(4)的四角处均设置有限位杆(41),所述升降板(4)与限位杆(41)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4)的下方且靠近边缘处设置有左右对称的电动推杆(4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脱料的多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4)的底部且位于顶管(5)外侧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固定头(4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脱料的多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5)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吹气头(5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出气孔(52),所述吹气头(51)的顶部设置有挡板(53),所述挡板(53)与注塑腔(21)的底部卡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脱料的多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6)设置在底座(1)的内侧且靠近前侧边缘处,所述进气管(6)的后侧且位于升降板(4)的下方设置有阵列分布的扩散盒(61),所述扩散盒(61)的上方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软管(62),所述软管(62)的两端分别与扩散盒(61)和顶管(5)的底端相连。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脱料的多色注塑模具,包括底座,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定模具,定模具的顶部设置有注塑腔,定模具的上方设置有动模具,底座的内侧且位于定模具的下方设置有脱料组件,脱料组件由升降板、顶管和进气管组成,升降板设置在底座的内侧,顶管呈阵列状设置在升降板上,且与定模具滑动连接,顶管的顶部且位于注塑腔的内侧设置有吹气头。本技术通过电动推杆可使升降板带动顶管向上移动,将定模具内部的产品快速顶出,通过吹气头和出气孔配合,可在注塑腔的底部持续吹出空气,加速产品与注塑腔进行分离,提高脱料效率,并可对注塑腔的内部进行清洁除尘,避免注塑腔内残留有材料而影响注塑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罗耀群,何小玉,谭伟,王瑶,岳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海卓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