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流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05757发布日期:2023-11-30 04:50阅读:32来源:国知局
热流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热流道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流道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注塑模具的热流道系统主要是熔胶由注塑机炮咀出来,通过分流板分流,输送到各个热嘴,再由热嘴嘴芯的出液口注入模具的注浇口。

2、针对一些特殊的产品,需要从热嘴主体的侧向向模具型腔内进胶。现有技术中,热嘴主体的一端通过法兰与分流板连接,热嘴主体的另一端连接有分流嘴,并且在分流嘴的侧壁上安装多个嘴尖,多个嘴尖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分流嘴相连接,并通过压帽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侧向进胶。

3、但是,有些注塑产品的侧胶口无法设置在靠近模具的开口处。当多个嘴尖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预先连接到分流嘴的侧壁上后,在安装到模具内时非常困难;同时,在需要将嘴尖从分流嘴上拆下来时也非常麻烦,拆卸频率的增加还会导嘴尖与分流嘴的连接部出现密封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个嘴尖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预先连接到分流嘴的侧壁上再安装到模具内时安装很困难,并且,将嘴尖从分流嘴上拆除时也存在拆解困难的问题。

2、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热流道系统,其中,包括模板及热嘴组件,所述热嘴组件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模板内的热嘴主体、设置于模板内的嘴尖和第一弹性圈,所述热嘴主体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一流道,所述嘴尖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二流道,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成一定夹角,所述嘴尖的出液口配合设置于模板的注浇口内侧并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连通,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弹性圈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模板,另一端将所述嘴尖抵接于热嘴主体上,以使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贯通。

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嘴尖包括隔热垫圈,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隔热垫圈位于第一弹性圈与所述模板之间。

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嘴尖包括嘴尖本体,所述嘴尖本体的周向设有环形凸起,所述隔热垫圈、第一弹性圈套设在嘴尖本体上,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隔热垫圈、第一弹性圈位于环形凸起和模板之间,且所述第一弹性圈的两端与环形凸起及隔热垫圈相抵接。

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嘴尖还包括套设在嘴尖本体上的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与所述隔热垫圈位于所述环形凸起的两侧,所述固定圈的外周面与环形凸起的外周面共面。

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模板内设有凹槽,所述注浇口设于该凹槽的底壁上,所述嘴尖本体具有出液口的一端伸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注浇口相配合,所述凹槽具有阶梯状侧壁,所述阶梯状侧壁包括沿远离所述注浇口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小径段和大径段,所述嘴尖本体伸入小径段内的部分的周面与所述小径段的内壁相配合。

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环形凸起及所述固定圈的外周面与所述大径段的内壁相配合。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热嘴主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接的头部本体和根部本体,所述头部本体具有第一支流道,所述根部本体上设有第二支流道,所述第一支流道与第二支流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接以形成所述第一流道。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热嘴主体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包括套设在根部本体周向上的限位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自限位部朝向所述头部本体侧向延伸形成环形连接壁,所述环形连接壁内侧设有内螺纹,所述头部本体的外周面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根部本体上还套设有压紧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压紧环位于所述头部本体与所述限位部之间并与限位部相抵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根部本体的周向上位于限位部和头部本体之间的位置设有环形安装槽,所述压紧环设置于所述环形安装槽内。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头部本体与所述根部本体相对接的一端上设置有安装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根部本体靠近所述头部本体的一端插接于所述安装凹槽内。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热嘴主体还包括套设在根部本体的周向上的铜套加热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热流道系统包括具有分流板流道的分流板,所述热嘴组件包括第二弹性圈,所述第二弹性圈套设于所述热嘴主体外周,在第一方向上,第二弹性圈的一端抵接于模板,另一端将所述热嘴主体抵接于分流板,以使所述分流板流道与第一流道相贯通。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嘴尖沿第二方向延伸,出液口配合设置于模板的浇口内侧,热嘴主体沿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二方向上,第一弹性圈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模板,另一端将所述嘴尖抵接于热嘴主体,通过第一弹性圈抵接替代螺纹连接,能快速地实现嘴尖与热嘴主体相配合,在拆解时也非常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1)及热嘴组件,所述热嘴组件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模板(1)内的热嘴主体(21)、设置于模板内的嘴尖(22)和第一弹性圈(23),所述热嘴主体(21)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一流道(211),所述嘴尖(22)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二流道(221),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成一定夹角,所述嘴尖(22)的出液口(2231、4231)配合设置于模板(1)的注浇口(12)内侧并与所述第二流道(221)相连通,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弹性圈(23)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模板(1),另一端将所述嘴尖(22)抵接于热嘴主体(21)上,以使所述第一流道(211)与所述第二流道(221)相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嘴尖(22)包括隔热垫圈(22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隔热垫圈(222)位于第一弹性圈(23)与所述模板(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嘴尖(22)包括嘴尖本体(223、423),所述嘴尖本体的周向设有环形凸起(2232、4232),所述隔热垫圈(222)、第一弹性圈(23)套设在嘴尖本体(223、423)上,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隔热垫圈(222)、第一弹性圈(23)位于环形凸起(2232、4232)和模板(1)之间,且所述第一弹性圈(23)的两端与环形凸起(2232、4232)及隔热垫圈(222)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嘴尖(22)还包括套设在嘴尖本体(223、423)上的固定圈(225、425),所述固定圈(225、425)与所述隔热垫圈(222)位于所述环形凸起(2232、4232)的两侧,所述固定圈(225、425)的外周面与环形凸起(2232、4232)的外周面共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1)内设有凹槽(11),所述注浇口(12)设于该凹槽的底壁上,所述嘴尖本体(223、423)具有出液口的一端伸入所述凹槽(11)内并与所述注浇口(12)相配合,所述凹槽(11)具有阶梯状侧壁,所述阶梯状侧壁包括沿远离所述注浇口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小径段(111)和大径段(112),所述嘴尖本体(223、423)伸入小径段(111)内的部分的周面与所述小径段的内壁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2232、4232)及所述固定圈(225、425)的外周面与所述大径段(112)的内壁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嘴主体(21)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接的头部本体(212)和根部本体(213),所述头部本体具有第一支流道(2121),所述根部本体上设有第二支流道(2131),所述第一支流道(2121)与第二支流道(213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接以形成所述第一流道(2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嘴主体(21)包括固定块(214),所述固定块(214)包括套设在根部本体周向上的限位部(2141)及连接部(2142),所述连接部(2142)自限位部朝向所述头部本体侧向延伸形成环形连接壁,所述环形连接壁内侧设有内螺纹,所述头部本体(212)的外周面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本体(213)上还套设有压紧环(215),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压紧环(215)位于所述头部本体(212)与所述限位部(2141)之间并与限位部(2141)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根部本体(213)的周向上位于限位部(2141)和头部本体(212)之间的位置设有环形安装槽(2132),所述压紧环(215)设置于所述环形安装槽(2132)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本体(212)与所述根部本体(213)相对接的一端上设置有安装凹槽(2124),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根部本体(213)靠近所述头部本体(212)的一端插接于所述安装凹槽(2124)内。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嘴主体(21)还包括套设在根部本体(213)的周向上的铜套加热器(216)。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系统包括具有分流板流道(31)的分流板(3),所述热嘴组件包括第二弹性圈(24),所述第二弹性圈(24)套设于所述热嘴主体(21)外周,在第一方向上,第二弹性圈(24)的一端抵接于模板(1),另一端将所述热嘴主体(21)抵接于分流板(3),以使所述分流板流道(31)与第一流道(211)相贯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流道系统,包括模板及热嘴组件,所述热嘴组件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模板内的热嘴主体、设置于模板内的嘴尖和第一弹性圈,所述热嘴主体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一流道,所述嘴尖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二流道,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成一定夹角,所述嘴尖的出液口配合设置于模板的注浇口内侧并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连通,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弹性圈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模板,另一端将所述嘴尖抵接于热嘴主体上,以使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贯通。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嘴尖从分流嘴上拆除时存在拆解困难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象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