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圈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02454发布日期:2023-12-07 07:05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套圈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安装工装,特别是涉及套圈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1、传统的输送结构中,一般会通过转动的辊轴对工件进行承托和输送。而为了实现更好的承托输送效果,往往会在辊轴套设胶圈,降低工件与辊轴直接接触的可能性。然而,传统的胶圈在套设在辊轴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人工将胶圈撑开,然后由辊轴的一端套在辊轴上,套设过程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提高套圈便利性的套圈辅助装置。

2、一种套圈辅助装置,所述套圈辅助装置包括驱动组件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个所述支撑杆间隔设置并围成供辊轴穿设的套圈空间,每一所述支撑杆均与所述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各个所述支撑杆在撑开状态与收拢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各个所述支撑杆相互靠近活动呈收拢状态,各个所述支撑杆相互远离活动呈撑开状态。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源、驱动件及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数量与所述支撑杆的数量相一致,每一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均对应连接于一所述传动件,各个所述传动件均与所述驱动件传动配合,所述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驱动件通过各个所述传动件带动各个所述支撑杆在撑开状态与收拢状态之间切换。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为套筒结构,所述驱动件的外壁上设置有外啮合齿,所述驱动件内形成有与所述套圈空间相连通的驱动孔,所述传动件为齿轮,各个所述传动件绕所述驱动件的轴线间隔设置,每一所述传动件均与所述驱动件的外啮合齿相啮合,每一所述支撑杆的轴线与对应连接所述传动件的轴线间隔设置,所述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驱动件转动。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圈辅助装置还包括基座,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全部所述传动件均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基座上。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上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套及与所述第一驱动套相连接的第二驱动套,所述外啮合齿位于所述第一驱动套的外壁上,所述第二驱动套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以使所述第一驱动套位于所述安装通孔外;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套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啮合齿,所述驱动轮与所述内啮合齿相啮合,所述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支撑杆中,其中至少一根所述支撑杆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槽。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圈辅助装置还包括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支撑杆在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圈辅助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动力源、移动传动件及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所述移动传动件传动配合,所述移动动力源用于通过所述移动传动件驱动滑动件沿着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滑动件上形成导向结构,所述支架上形成有配合结构,所述导向结构与所述配合结构沿着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导向配合,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滑动件上。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圈辅助装置还包括电控件,所述电控件设置于所述滑动件上,所述驱动组件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控件上。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辊轴的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部,所述支撑杆位于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所述移动组件驱动所述驱动组件的移动方向为一所述支撑部朝向另一所述支撑部的方向。

12、上述套圈辅助装置,当需要通过套圈辅助装置套圈时,先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各个支撑杆之间相互靠近活动呈收拢状态,此时由于各个支撑杆之间的间距小,各个支撑杆之间围成的套圈空间较小,进而便于将胶圈套设在各个支撑杆的外围上。然后可以通过驱动组件再次驱动各个支撑杆相互远离呈撑开状态,进而可以将支撑杆上的胶圈撑开,而此时套圈空间的尺寸增大,便于将辊轴穿设于在套圈空间内。然后将支撑杆上的胶圈滑动至辊轴上,实现胶圈在辊轴上的套设。上述套圈辅助装置在套设胶圈的过程中,无需人工手动撑开胶圈进行套设,套设过程不费力,能够有效提高胶圈套设的便利性,降低套设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套圈辅助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圈辅助装置(1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圈辅助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00)包括驱动源(110)、驱动件(120)及传动件(130),所述传动件(130)的数量与所述支撑杆(200)的数量相一致,每一所述支撑杆(200)的一端均对应连接于一所述传动件(130),各个所述传动件(130)均与所述驱动件(120)传动配合,所述驱动源(110)用于驱动所述驱动件(120)通过各个所述传动件(130)带动各个所述支撑杆(200)在撑开状态与收拢状态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圈辅助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20)为套筒结构,所述驱动件(120)的外壁上设置有外啮合齿,所述驱动件(120)内形成有与所述套圈空间(210)相连通的驱动孔(121),所述传动件(130)为齿轮,各个所述传动件(130)绕所述驱动件(120)的轴线间隔设置,每一所述传动件(130)均与所述驱动件(120)的外啮合齿相啮合,每一所述支撑杆(200)的轴线与对应连接所述传动件(130)的轴线间隔设置,所述驱动源(110)用于驱动所述驱动件(120)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圈辅助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圈辅助装置(10)还包括基座(300),所述驱动组件(100)设置于所述基座(300)上,全部所述传动件(130)均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基座(30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圈辅助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00)上开设有安装通孔(310),所述驱动件(120)包括第一驱动套(122)及与所述第一驱动套(122)相连接的第二驱动套(123),所述外啮合齿位于所述第一驱动套(122)的外壁上,所述第二驱动套(123)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安装通孔(310)内,以使所述第一驱动套(122)位于所述安装通孔(310)外;所述驱动组件(100)还包括驱动轮(140),所述第二驱动套(123)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啮合齿,所述驱动轮(140)与所述内啮合齿相啮合,所述驱动源(110)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140)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套圈辅助装置(10),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支撑杆(200)中,其中至少一根所述支撑杆(200)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套圈辅助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圈辅助装置(10)还包括移动组件(400),所述移动组件(400)用于驱动所述驱动组件(100)带动所述支撑杆(200)在所述支撑杆(200)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套圈辅助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圈辅助装置(10)还包括支架(500),所述移动组件(400)包括移动动力源(410)、移动传动件(420)及滑动件(430),所述滑动件(430)与所述移动传动件(420)传动配合,所述移动动力源(410)用于通过所述移动传动件(420)驱动滑动件(430)沿着所述支撑杆(200)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滑动件(430)上形成导向结构(432),所述支架(500)上形成有配合结构(510),所述导向结构(432)与所述配合结构(510)沿着所述支撑杆(200)的长度方向导向配合,所述驱动组件(100)设置于所述滑动件(43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套圈辅助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圈辅助装置(10)还包括电控件(600),所述电控件(600)设置于所述滑动件(430)上,所述驱动组件(100)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控件(60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套圈辅助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00)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辊轴(30)的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部(520),所述支撑杆(200)位于两个所述支撑部(520)之间,所述移动组件(400)驱动所述驱动组件(100)的移动方向为一所述支撑部(520)朝向另一所述支撑部(520)的方向。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套圈辅助装置,套圈辅助装置包括驱动组件至少两个支撑杆,各个支撑杆间隔设置并围成供辊轴穿设的套圈空间。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各个支撑杆之间相互靠近活动呈收拢状态,此时各个支撑杆之间的间距小,各个支撑杆之间围成的套圈空间小,便于将胶圈套设在各个支撑杆的外围上。然后可以通过驱动组件再次驱动各个支撑杆相互远离呈撑开状态,进而可以将支撑杆上的胶圈撑开,而此时套圈空间的尺寸增大,便于将辊轴穿设于在套圈空间内。然后将支撑杆上的胶圈滑动至辊轴上,实现胶圈在辊轴上的套设。上述套圈辅助装置在套设胶圈的过程中,无需人工手动撑开胶圈进行套设,套设过程不费力,能够有效提高胶圈套设的便利性,降低套设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吴孝为,郝宇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通威太阳能(安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