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48885发布日期:2024-02-07 12:12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碳中和,具体为一种智能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塑料行业的碳中和,是指采用一定的回收工艺将废塑料回收再利用实现变废为宝的目的,我国废弃塑料主要为塑料薄膜、塑料丝及编织品、泡沫塑料、塑料包装箱及容器、日用塑料制品、塑料袋和农用地膜等;

2、而对废弃塑料容器回收利用,如日常生活常见的塑料水瓶,在回收利用的过程中,由于回收的塑料水瓶内残留有液体,从而影响其后续的回收工作,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智能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回收利用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为l形结构,所述处理箱内侧顶部左端设置有上料斗,所述上料斗的右侧设置有隔板一,所述处理箱的内侧顶部右端设置有隔板二,所述隔板二与隔板一之间的底部设置有导液斜面,所述导液斜面的底部前端设置有排液管,且排液管固定安装在处理箱的前侧,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处理箱的内侧顶部横向设置有分离单元,所述分离单元包含电机、传动轴、螺旋叶片、锥形过料筒、漏孔和割刀,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处理箱的右侧顶部中心,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处理箱右侧设置的通孔与处理箱内侧顶部转动安装的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中部套装设置有锥形过料筒,所述锥形过料筒的左右两端分别与隔板一和隔板二贯通连接,所述锥形过料筒的内侧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割刀,所述锥形过料筒上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漏孔。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离单元还包含下料杆,所述下料杆为l形结构,所述下料杆的右端固定安装在处理箱的内侧左端顶部,所述下料杆的左端位于螺旋叶片的右端。通过下料杆的设置,可将卡在螺旋叶片上的塑料水瓶向下拨落。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处理箱的右侧底部滑动安装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前侧中部固定安装有把手。通过箱门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将处理箱内处理后的塑料水瓶取出。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电动伸缩杆和压板,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安装在处理箱的左侧底部,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穿过处理箱左侧底部设置的通孔与处理箱内部左端设置的压板固定连接,且压板平行设置在箱门的左端。通过电动伸缩杆和压板的设置,可对被割刀割破的塑料水瓶进行挤压,使被压缩后的塑料水瓶便于后续回收的运输。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处理箱的右侧顶部前端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电机与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通过控制器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对电机和电动伸缩杆分别进行控制。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运行,使传动轴带动螺旋叶片进行转动,螺旋叶片在转动的过程中可将上料斗内的塑料水瓶向处理箱的右端进行带动,当塑料水瓶从锥形过料筒的内部经过时,锥形过料筒内侧的割刀可将塑料水瓶划破,从而便于塑料水瓶内部残留的液体向外流出,而流出的液体则通过漏孔滴落在导液斜面上,使其将液体导流至排液管处,通过打开排液管上的阀门,从而可将液体向外排放;

7、通过电动伸缩杆运行,使压板对掉落在处理箱底部的塑料水瓶挤压,从而将割破的塑料水瓶内部空气挤出,同时完成对塑料水瓶的压缩,而被压缩后的塑料水瓶则便于后续的回收运输。

8、综上,该智能回收利用装置,便于操作控制,可对废弃塑料水瓶内残留的液体进行自动排出,并且对废弃塑料水瓶进行压缩,从而有利用后续的回收工作,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日常生活常见的塑料水瓶,在回收利用的过程中,由于回收的塑料水瓶内残留有液体,从而影响其后续的回收工作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处理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1)为l形结构,所述处理箱(1)内侧顶部左端设置有上料斗(7),所述上料斗(7)的右侧设置有隔板一(2),所述处理箱(1)的内侧顶部右端设置有隔板二(4),所述隔板二(4)与隔板一(2)之间的底部设置有导液斜面(8),所述导液斜面(8)的底部前端设置有排液管(11),且排液管(11)固定安装在处理箱(1)的前侧,所述排液管(11)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处理箱(1)的内侧顶部横向设置有分离单元(5),所述分离单元(5)包含电机(51)、传动轴(52)、螺旋叶片(53)、锥形过料筒(55)、漏孔(56)和割刀(57),所述电机(51)固定安装在处理箱(1)的右侧顶部中心,所述电机(51)的输出轴穿过处理箱(1)右侧设置的通孔与处理箱(1)内侧顶部转动安装的传动轴(52)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5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53),所述螺旋叶片(53)的中部套装设置有锥形过料筒(55),所述锥形过料筒(55)的左右两端分别与隔板一(2)和隔板二(4)贯通连接,所述锥形过料筒(55)的内侧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割刀(57),所述锥形过料筒(55)上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漏孔(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单元(5)还包含下料杆(54),所述下料杆(54)为l形结构,所述下料杆(54)的右端固定安装在处理箱(1)的内侧左端顶部,所述下料杆(54)的左端位于螺旋叶片(53)的右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1)的右侧底部滑动安装有箱门(6),所述箱门(6)的前侧中部固定安装有把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动伸缩杆(9)和压板(10),所述电动伸缩杆(9)固定安装在处理箱(1)的左侧底部,所述电动伸缩杆(9)的伸缩端穿过处理箱(1)左侧底部设置的通孔与处理箱(1)内部左端设置的压板(10)固定连接,且压板(10)平行设置在箱门(6)的左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1)的右侧顶部前端设置有控制器(3),所述控制器(3)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电机(51)与电动伸缩杆(9)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3)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处理箱,处理箱为L形结构,处理箱内侧顶部左端设置有上料斗,上料斗的右侧设置有隔板一,处理箱的内侧顶部右端设置有隔板二,隔板二与隔板一之间的底部设置有导液斜面,导液斜面的底部前端设置有排液管,且排液管固定安装在处理箱的前侧,排液管上设置有阀门,处理箱的内侧顶部横向设置有分离单元,分离单元包含电机、传动轴、螺旋叶片、锥形过料筒、漏孔和割刀,电机固定安装在处理箱的右侧顶部中心,该智能回收利用装置,便于操作控制,可对废弃塑料水瓶内残留的液体进行自动排出,并且对废弃塑料水瓶进行压缩,从而有利用后续的回收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欣,孟昭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杭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7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