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去除飞边的冲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74143发布日期:2024-01-16 11:08阅读:16来源:国知局
用于去除飞边的冲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属于冲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去除飞边的冲击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家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扫地机器人是智能家电的一种,其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在房间内自动完成地板清理工作,使其成为每个家庭必要的清洁帮手。

2、相关技术中,扫地机器人的驱动轮通常为橡胶轮。为了使得驱动轮具有较好的驱动效果,通常在橡胶轮的外周设置多个功能孔,该功能孔能够防止橡胶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变形,以满足扫地机器人的使用需求。

3、然而,由于橡胶轮为模压制品,从而导致模压后的橡胶轮的功能孔内存在多余的飞边。目前,此飞边只能通过人工进行去除,由于孔多且小,从而导致人工去除飞边的效率较低;同时,由于橡胶轮的硬度低,材质偏软,在人工去除飞边时很容易导致零件损坏,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去除飞边的冲击装置,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人工去除飞边效率低且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2、本公开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

3、一种用于去除飞边的冲击装置,包括:

4、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设置有旋转组件;

5、安装盘,所述安装盘安装于所述安装台上,所述安装盘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绕所述安装座的中心线间隔设置,所述安装孔用于放置橡胶轮;且所述安装盘与所述旋转组件连接,以使得所述安装孔能够随所述旋转组件转动至所需位置;

6、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台的上方,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方向沿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线方向;

7、冲头,所述冲头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且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可带动所述冲头朝向橡胶轮的功能孔移动;

8、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安装座的下方;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方向沿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线方向;

9、承载台,所述承载台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且与所述冲头相对应设置;

10、其中,当所述冲击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旋转组件带动所述安装盘转动,直至其中一所述安装孔转动至所述第一驱动件的正下方,且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相向移动,以使所述冲头穿过所述橡胶轮的功能孔,且使得所述功能孔内的飞边夹于所述冲头与所述承载台之间;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力大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力,以使所述冲头带动所述飞边与所述橡胶轮分离。

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实施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电机和连接块,所述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连接块连接,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安装盘连接。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盘上设置有圆形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块为圆形,且所述连接块卡于所述连接孔内;多个所述安装孔靠近所述安装盘的外边缘端间隔设置。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冲头包括冲击块,所述冲击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其第二端的外周间隔设置有多个冲击齿,多个所述冲击齿与多个所述功能孔分别相对应设置;当所述冲击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冲击齿与所述承载台紧密抵接,且所述橡胶轮的飞边夹于冲击齿与所述承载台之间。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冲击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16、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一侧,且所述第三驱动件的驱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线;

17、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

18、其中,当所述冲击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所述限位块移动至所述橡胶轮的上方,以使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橡胶轮相抵接,以限制所述橡胶轮向上移动。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驱动件为气缸,所述限位块靠近所述安装孔的一端呈弧形结构。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盘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卡接块和弹性刮板,所述弹性刮板上设置有卡口,所述弹性刮板通过所述卡口与所述卡接块可拆卸连接。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刮板为聚氨酯刮板。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台上还设置有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安装架的顶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架的正上方;且所述第一安装架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安装架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正上方。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卡槽,所述橡胶轮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凸台,所述凸台的结构与所述卡槽的结构相配合,以使所述橡胶轮的外周面的凸台卡于所述卡槽内。

24、本公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安装台且安装盘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每个安装孔内均可放置橡胶轮。同时,通过设置第一驱动件和冲头,第一驱动件能够带动冲头朝向橡胶轮的功能孔移动,并且通过设置第二驱动件和承载台,第二驱动件能够带动承载台朝向橡胶轮的功能孔移动。基于上述结构,当冲击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相向移动,以使冲头穿过橡胶轮的功能孔,且使得功能孔内的飞边夹于冲头与承载台之间;且第一驱动件的驱动力大于第二驱动件的驱动力,以使冲头带动飞边与所述橡胶轮分离,即实现飞边的去除。同时,安装台上设置有旋转组件,旋转组件与安装盘连接,使得安装盘可随着旋转组件转动,从而使得多个安装孔能够按照顺序依次转动至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之间,从而实现连续冲孔,进一步提高了去除飞边的效率。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实现了橡胶轮的功能孔内飞边的去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人工去除飞边效率低且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去除飞边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去除飞边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电机和连接块,所述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连接块连接,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安装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去除飞边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盘上设置有圆形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块为圆形,且所述连接块卡于所述连接孔内;多个所述安装孔靠近所述安装盘的外边缘端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去除飞边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包括冲击块,所述冲击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其第二端的外周间隔设置有多个冲击齿,多个所述冲击齿与多个所述功能孔分别相对应设置;当所述冲击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冲击齿与所述承载台紧密抵接,且所述橡胶轮的飞边夹于冲击齿与所述承载台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去除飞边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去除飞边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件为气缸,所述限位块靠近所述安装孔的一端呈弧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去除飞边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盘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卡接块和弹性刮板,所述弹性刮板上设置有卡口,所述弹性刮板通过所述卡口与所述卡接块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去除飞边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刮板为聚氨酯刮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去除飞边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上还设置有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安装架的顶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架的正上方;且所述第一安装架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安装架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正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去除飞边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卡槽,所述橡胶轮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凸台,所述凸台的结构与所述卡槽的结构相配合,以使所述橡胶轮的外周面的凸台卡于所述卡槽内。


技术总结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冲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去除飞边的冲击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人工去除飞边效率低且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该设备包括安装台、安装座、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冲头和承载台,通过第一驱动件带动冲头朝向橡胶轮的功能孔移动,第二驱动件带动承载台朝向橡胶轮的功能孔移动,且使功能孔内的飞边夹于冲头与承载台之间;由于第一驱动件的驱动力大于第二驱动件,所以冲头能够带动飞边与橡胶轮分离,从而去除飞边。同时,通过设置旋转组件,安装盘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座与旋转组件连接,从而实现了连续冲孔。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实现了橡胶轮飞边的去除,解决了人工去除飞边效率低且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游海军,郭珊珊,刘奇,李兴晨,荣先超,王亚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晟科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